追风筝的人书评
大学时候,无数次在图书馆看见《追风筝的人》这本书 ,也拿起来翻几页,却一直没有兴趣读完它。
那个时候的我,喜欢经世致用且有“人间烟火”气儿的书,比如人文哲学类的书,《苏菲的世界》《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些书读完之后,不但可以让自己抽离出来反思一下所处的世界,所过的人生,还能在聊天的时候不经意地炫耀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又比如都是情感类的书,桐华系列《最美的时光》,陈彤的《我愿意》,王文华的《蛋白质女孩》等等,这些书总能勾勒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以及你想过的那种生活,书中主人公都是聪明智慧,幽默风趣,事业有成,书中的生活都轻松舒适,丰富多变,婉转浪漫,看着他们,仿佛触到了未来的自己。
所以,对当时“只谈风月,不论时事”的我来讲,阿富汗伊朗等是太遥远的国度,战争暴行是太陌生的体验,《追风筝的人》是太晦涩的书。
是的,《追风筝的人》,讲的就是发生在阿富汗动乱年代的关于两个人之间友谊的故事。简单概括一下,哈桑是仆人家儿子,单纯善良,对主人忠心耿耿;阿米尔是小少爷,同样的单纯善良,就是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小私心”。最后哈桑死了,阿米尔通过拯救哈桑儿子弥补了自己当年因为“小私心”而犯下的“罪行”。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阿米尔跟哈桑之间的感情算是友谊吗?一个太无私,低三下四;一个太自私,高高在上,真正健康的友谊不应该是《老友记》那样的吗,每个人都互相独立,聊天时可以互相调侃,但是遇到困难时,每一个人都是i will be there for you的存在。
阿米尔与哈 桑,就像鲁迅与闰土,天真无邪的玩伴,却因为家庭而有了阶级差异不平等。哈桑把阿米尔看作家人,看作恩人,看作终生奉侍的主人,而在阿米尔眼里,哈 桑不过是个宠物,呼之则来挥之即去,当哈桑显得比较有能力,或者是享受到父亲的款待时,他觉得那是“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他心底总有个声音:“不过是个下人,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
所以,准确来讲,他们之间不是朋友关系,而是主仆关系,在当时特有的宗教熏陶,时代氛围下,有文化的阿米尔已经开始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他不愿意挑战世俗,冲破阶级,作为既得利益者,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内心的良知只会让他精神上受折磨,却没办法推动他做出一些有实效的举动,写到这里,忽然之间想起了初中历史课本的一句话“自上而下的改革是行不通的”,这种阶级的局限性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阶级决定意识,而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有自私的基因”。
那么,自私的阿米尔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吗?不见得,虽然当哈桑被猥亵时,他没有站出来,但是他一直因此而内疚,“没有良心和美德的人是不会痛苦的”,更何况,阿米尔一直在赎罪,还冒着生命危险久了哈桑的儿子,从这角度来讲,阿米尔是善良的,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的善良。
每个人都有私心,但也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为自我开脱的借口。
Ps:书名《追风筝的人》在我看来,有这么几种含义:第一,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寓意这事一本有着阿富汗渊源的书;第二,整个故事情节最重要的转折点跟“风筝”相关,阿米尔斗风筝比赛赢了,哈桑帮忙捡风筝却惨遭猥亵,阿米尔见死不救,从此悔恨终生;第三,哈桑追风筝特别厉害,风筝可以理解为哈桑的代名词,追风筝的人寓意阿米尔追悔过去,反思自己,弥补对哈桑的罪过。
推荐阅读: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电影
追风筝的人简介
追风筝的人经典语录
追风筝的人书评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追风筝的人小说简介作者简介 追
- 上一篇:追风筝的人电影观后感 追风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