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力量——《芳华》观后感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真善美的力量——《芳华》观后感
一尘
我平时较少看电影,觉得这是少男少女的趣事,偶尔和孩子们一样去过把瘾。
这是我年前12月27日感动于友人佳妍的《芳华》观感,为了一解困惑,只身一人径去天河城影院观影后写的。作为私人日记,本来不打算上传。但是近期网络上关于《芳华》的评论纷纷扬扬,大有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味道,甚而至于混淆黑白了。几天前,有个同事聊起这部片的观后感时叹了口气,说:“做好人真不容易啊!”言下之意,做好人总是要吃亏,好像要做好人就要天生归到弱势群体一样。
佳妍是个美丽高贵的女孩,她的读后感站在一个真善美——生活中的她给我的印象,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的细腻而又纯洁的女孩的视角,写得真是很好,——抑或是因为她品行修为都比我好,而涉世点染亦浅的原因吧。我把从其文中摘抄的几句话恭录于此:
“……芳华只是阶段。整个人生才是永恒。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做自己的这条路,即使会更坎坷,但,保留下的终究是最美好的。真实、真诚远比过一切车水马龙,霓虹璀璨。”
好有力量的文字!
我感叹自己写不出这么柔韧而美的话,但我能分明体察到这是一颗善良纯真的心的吟唱。
于是我笔尖一动狗尾续貂,流泻下内心的感动:
读到佳妍观感中似认同刘锋与小萍。这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因为你美丽善良而感召美丽善良,邪恶感召邪恶。
在我心里,刘峰是一个“柔弱胜刚强”的真正的爷们,做人当如此。包括生活中的陈道明,电视剧《我们的爱》中的男主人公许光明,我喜欢他们,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的力量,而无论其他人怎么看。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在心中种下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果实,成就什么命运。
如果你选择了金钱和权力至上,你就要付出其他代价,至于什么礼义廉耻、亲情、真情、友情,健康、平安、诚信,你都可以不要了,因为你的快感建立在金钱和权力之上,至于孔方兄和印章爷能不能永远属于你拥抱你快感恒久远,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如果你选择了开心至上,那么你同样要愿意付出代价,你要做好对人好却毫无回报的思想准备;如果你善待他人只是希望回报,那你就搞错了,你其实适合去做生意,在利益交换中获得算计的快感和数钱的满足。
如果你选择了求道修证,你其实走上了一条艰难孤独的道路——你所求的其实也是一个大妄念,你比世间人还贪,贪图横超生死跳出轮回,但是你能真正舍弃世间大众梦寐以求的名闻利养酒色财气甚至杀盗淫妄吗?
如果你选择做回普通人,其实既简单也不容易,你要忍得住不与人攀比,因为你的快乐就是跟家人在一起,粗茶淡饭健康平淡,四季平安就是四季平凡。哪一天你突然“人比人气死人&rd电影评论评分quo;,你的苦难和烦恼就开始了。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人生?有,但是太少了,这种大福报之人绝非等闲之辈,但是就算有这种人,他(她)往往也会选择平凡生活,所谓大隐于市,而福薄之人又如何得见其真容?
佛为何把这个人世间叫做“娑婆世界”?因为人世间本来就是“有缺陷的世界”,而“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都是因为“爱”——“贪欲”的共业,不约而同降临到地球。
有的人说我什么都想要,好,那就都给你:做梦。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你的心向决定你的取舍,决定当下是地狱还是天堂。
人生就像穿鞋,只要你肯承受担当,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不同和是否适合自己,生活是否美好自足,决定于是否心安,而不是与人攀比竞豪奢。
人生在世,也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用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主观臆断,用是非成败得失来概括描述亦人亦兽、亦鬼亦妖、亦魔亦神、亦真亦幻的无常人生。
气势恢宏的历史下,“生若黄河入海流”,有多少百态难画、百变难辨的人生?
一个内心空虚、缺乏幸福实在感的人,必然表现在向外寻求存在感,喜怒哀乐都受制于别人的点赞或批评、恭维或讽刺、傲慢或偏见等外在虚妄的评价里,成为别人的影子甚至商业广告的跟屁虫,一生都没有做过自己心灵的真正主人。这种人虽活一世,其实灵魂只活了一天,其余时光都在重复浪费、跟风从众、人云亦云。
一个真正内心快乐的人,往往放得下自己的一切外在——因为他(她)彻知这一切虚妄不实,乐于与人分享而不是诉苦,与人为善而不是占尽便宜,感恩平和而不是怨天尤人,因为他(她)的精神充实自足、自信而无需仰仗外在。
同样,一个人发心真诚、为人良善,往往表现在日常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之间,在待人接物的细节上。就像刘锋,这种人你跟他(她)在一起就是这种感觉:“舒服”,再加一个词叫做“放心”。因为这种人不会怀有占有和控制伤害他人的企图,而是心怀感恩,胸襟坦荡,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他(她)的存在感就是让人舒服,而他(她)则在让人舒服中自感舒服,只要活在人世间,就要给人责任感、安全感。
《红楼梦》本来只是一部小说,但因为人心各异,竟然可以搞成一套可以研究混饭吃的学问“红学”。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色情,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价值观、人生观在《芳华》里对号入座,剧情中的每一个角色人物都可能成为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替身。网络上流传的那些影评,其实稍稍一读就可以明白影评人是什么成色,站在什么食物链上靠谁拿钱了。其中,那些说刘锋这样坚持到底“吃亏了”、“太老实”、“做好人难”的人,其实在他(她)口出此言时,就已经将自己功利者的嘴脸暴露无遗了。
退一步讲,这社会上总不可能人人都享有特权势利,总要有人像刘锋一样的“傻帽”,不仅愿意吃亏,而且还以吃亏为乐事,否则世上还有什么便宜可捡?
只是刘锋们助人为乐、无计得失乐在其中的那份精神上的真自在,真洒脱,真自由,真舒服,他们恐怕是终其一生都品尝咀嚼不到了,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利益和交易这杆秤,他们的快感建立在“行行重行行”的精于算计上,唯此而已。
老子有教:“上善若水”。很多人都以为此“善”即“善良”之善,这种肤浅的理解对老祖宗的智慧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此“善”当然包含“善良”之意,但远远不止于善良,“上善”者智慧也,只有加持智慧的善良,才可能如《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圆融世事,圆满福德;才能够如老子所教:“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刘锋、小萍之为人行事,恰如行云流水,发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刘锋的行为,虽然没有汉朝留侯张良辞良田美宅,而请封薄地荒山终得全身而退的韬略,但因其真、因其善,而自然彰显其美的不凡张力。
真善美的力量,就是道的力量。
岁月封杀,铅华洗尽,心芳永续,唯道永存,道用不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观后感 /yingping/10338.html
一尘
我平时较少看电影,觉得这是少男少女的趣事,偶尔和孩子们一样去过把瘾。
这是我年前12月27日感动于友人佳妍的《芳华》观感,为了一解困惑,只身一人径去天河城影院观影后写的。作为私人日记,本来不打算上传。但是近期网络上关于《芳华》的评论纷纷扬扬,大有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味道,甚而至于混淆黑白了。几天前,有个同事聊起这部片的观后感时叹了口气,说:“做好人真不容易啊!”言下之意,做好人总是要吃亏,好像要做好人就要天生归到弱势群体一样。
佳妍是个美丽高贵的女孩,她的读后感站在一个真善美——生活中的她给我的印象,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的细腻而又纯洁的女孩的视角,写得真是很好,——抑或是因为她品行修为都比我好,而涉世点染亦浅的原因吧。我把从其文中摘抄的几句话恭录于此:
“……芳华只是阶段。整个人生才是永恒。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做自己的这条路,即使会更坎坷,但,保留下的终究是最美好的。真实、真诚远比过一切车水马龙,霓虹璀璨。”
好有力量的文字!
我感叹自己写不出这么柔韧而美的话,但我能分明体察到这是一颗善良纯真的心的吟唱。
于是我笔尖一动狗尾续貂,流泻下内心的感动:
读到佳妍观感中似认同刘锋与小萍。这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因为你美丽善良而感召美丽善良,邪恶感召邪恶。
在我心里,刘峰是一个“柔弱胜刚强”的真正的爷们,做人当如此。包括生活中的陈道明,电视剧《我们的爱》中的男主人公许光明,我喜欢他们,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的力量,而无论其他人怎么看。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在心中种下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果实,成就什么命运。
如果你选择了金钱和权力至上,你就要付出其他代价,至于什么礼义廉耻、亲情、真情、友情,健康、平安、诚信,你都可以不要了,因为你的快感建立在金钱和权力之上,至于孔方兄和印章爷能不能永远属于你拥抱你快感恒久远,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如果你选择了开心至上,那么你同样要愿意付出代价,你要做好对人好却毫无回报的思想准备;如果你善待他人只是希望回报,那你就搞错了,你其实适合去做生意,在利益交换中获得算计的快感和数钱的满足。
如果你选择了求道修证,你其实走上了一条艰难孤独的道路——你所求的其实也是一个大妄念,你比世间人还贪,贪图横超生死跳出轮回,但是你能真正舍弃世间大众梦寐以求的名闻利养酒色财气甚至杀盗淫妄吗?
如果你选择做回普通人,其实既简单也不容易,你要忍得住不与人攀比,因为你的快乐就是跟家人在一起,粗茶淡饭健康平淡,四季平安就是四季平凡。哪一天你突然“人比人气死人&rd电影评论评分quo;,你的苦难和烦恼就开始了。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人生?有,但是太少了,这种大福报之人绝非等闲之辈,但是就算有这种人,他(她)往往也会选择平凡生活,所谓大隐于市,而福薄之人又如何得见其真容?
佛为何把这个人世间叫做“娑婆世界”?因为人世间本来就是“有缺陷的世界”,而“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都是因为“爱”——“贪欲”的共业,不约而同降临到地球。
有的人说我什么都想要,好,那就都给你:做梦。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你的心向决定你的取舍,决定当下是地狱还是天堂。
人生就像穿鞋,只要你肯承受担当,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不同和是否适合自己,生活是否美好自足,决定于是否心安,而不是与人攀比竞豪奢。
人生在世,也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用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主观臆断,用是非成败得失来概括描述亦人亦兽、亦鬼亦妖、亦魔亦神、亦真亦幻的无常人生。
气势恢宏的历史下,“生若黄河入海流”,有多少百态难画、百变难辨的人生?
一个内心空虚、缺乏幸福实在感的人,必然表现在向外寻求存在感,喜怒哀乐都受制于别人的点赞或批评、恭维或讽刺、傲慢或偏见等外在虚妄的评价里,成为别人的影子甚至商业广告的跟屁虫,一生都没有做过自己心灵的真正主人。这种人虽活一世,其实灵魂只活了一天,其余时光都在重复浪费、跟风从众、人云亦云。
一个真正内心快乐的人,往往放得下自己的一切外在——因为他(她)彻知这一切虚妄不实,乐于与人分享而不是诉苦,与人为善而不是占尽便宜,感恩平和而不是怨天尤人,因为他(她)的精神充实自足、自信而无需仰仗外在。
同样,一个人发心真诚、为人良善,往往表现在日常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之间,在待人接物的细节上。就像刘锋,这种人你跟他(她)在一起就是这种感觉:“舒服”,再加一个词叫做“放心”。因为这种人不会怀有占有和控制伤害他人的企图,而是心怀感恩,胸襟坦荡,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他(她)的存在感就是让人舒服,而他(她)则在让人舒服中自感舒服,只要活在人世间,就要给人责任感、安全感。
《红楼梦》本来只是一部小说,但因为人心各异,竟然可以搞成一套可以研究混饭吃的学问“红学”。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色情,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价值观、人生观在《芳华》里对号入座,剧情中的每一个角色人物都可能成为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替身。网络上流传的那些影评,其实稍稍一读就可以明白影评人是什么成色,站在什么食物链上靠谁拿钱了。其中,那些说刘锋这样坚持到底“吃亏了”、“太老实”、“做好人难”的人,其实在他(她)口出此言时,就已经将自己功利者的嘴脸暴露无遗了。
退一步讲,这社会上总不可能人人都享有特权势利,总要有人像刘锋一样的“傻帽”,不仅愿意吃亏,而且还以吃亏为乐事,否则世上还有什么便宜可捡?
只是刘锋们助人为乐、无计得失乐在其中的那份精神上的真自在,真洒脱,真自由,真舒服,他们恐怕是终其一生都品尝咀嚼不到了,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利益和交易这杆秤,他们的快感建立在“行行重行行”的精于算计上,唯此而已。
老子有教:“上善若水”。很多人都以为此“善”即“善良”之善,这种肤浅的理解对老祖宗的智慧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此“善”当然包含“善良”之意,但远远不止于善良,“上善”者智慧也,只有加持智慧的善良,才可能如《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圆融世事,圆满福德;才能够如老子所教:“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刘锋、小萍之为人行事,恰如行云流水,发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刘锋的行为,虽然没有汉朝留侯张良辞良田美宅,而请封薄地荒山终得全身而退的韬略,但因其真、因其善,而自然彰显其美的不凡张力。
真善美的力量,就是道的力量。
岁月封杀,铅华洗尽,心芳永续,唯道永存,道用不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观后感 /yingping/10338.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芳华》观后感:唯有善良始终如一
- 上一篇:如何看电影《芳华》中的活雷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