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电影《芳华》中的活雷锋行善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如何看电影《芳华》中的活雷锋行善
这几天,电影《芳华》在网上热播。微信朋友圈里收到一篇来自网络媒体的观后感,是一位家长写给女儿的告诫,其中有一条是说人物刘峰的。话语表达一个长者对晚辈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以一种世事洞明的过来人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作点拨。
电影里的刘峰,好事做尽,帮人修手表,帮战友打结婚沙发;吃饺子专挑破碎的;行军路上帮人挑脚泡; 伙食房里猪跑了,也喊他上街去抓猪;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他让给别人;每次去外地出差办事回来,给大伙义务捎带书信包裹。刘峰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平凡中呈现伟大,被人称为活雷锋。然而好人不得好报,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觉得他做好事是理所当然的。刘峰得到的不是感恩,是嘲讽,甚至连爱情的权利也被剥夺,活雷锋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电影里活雷锋的结局是爱情被诬陷,人格遭到侮辱,受处分下放连队,在抗洪救灾中砸伤了腰,在战争中失去胳膊,生活中老婆跟人跑了,在社会上还受到联防办的欺负,扣车讹钱。
那位家长告诉女儿,善良的人往往不被善待。过分的善良,与电影评论评分排行榜傻瓜无异。“我们应该善良,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不是用在对的事情和对的人身上,宁可不要善良。不担心善良的付出没有回报,那些利用我们善良的行为才让人感到悲凉。善良必须带着锋芒,不然,它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懦弱。”
这段劝告几乎代表了天下父母的一种心理纠结,既期望自己的儿女做一个善良的人,又担心太过善良,成为傻瓜,像刘峰那样,被人利用,践踏,奚落。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的相背,使人性在这里进入了矛盾。人人都在追逐名利私欲,享受活色生香的生活,你却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善,你有病吧?在这个遍地充满罪恶的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顾念你的善良,珍惜你的友爱。而你却要因“过剩的善良”(故事作者严歌苓的原词)成为这个世界的另类,在社会中被淘汰被遗弃被OUT。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如最近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江歌案。江歌为救助同学丧失年轻的生命,她的善行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感恩,反而遭来被救助者的冷漠和回避。正是因为这个世上总有对善良的伤害,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难以发现有像刘峰这样舍身的义人。给自己的善行设置一条底线,把爱心控制在一个适度之内,在行善的时候,先要想到如何保护自己,这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处世警言。
但人所认为对的事,在神看来不一定是对的,甚至可能是罪。
对善良设立界限,在行善之前先对效果做一番评估,对自己会不会受伤做一个判断,然后再决定是伸出援手还是回避,这样做无可非议,甚至在人们眼中看为一种成熟,但如果分寸拿捏不准,多少使你的行善会变得有些功利,有些世故,过多的顾及患得患失,让行善变成了一种投资,人心因此从高贵堕落,滑向平庸。对那些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事采取观望,对恶没人制止,对善没人施行,人人都在旁观,这个世界会变的很恐怖。
翻开圣经,雅各书说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在这里,神告诉我们行善没有前提,只要知道就去行,任何以行善会遭到伤害而不去行都不是理由。神在这里说逃避行善,视而不见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态度,而是一种罪。 看到街上老人跌倒,你去扶了,会得到喝彩,你要是不扶,绕道过去了,你也不会遭致谴责,你有一千个理由,世道险恶,社会理解你。但是经文告诉你,你的不作为已经得罪神了。你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你就是有罪了。
经文 还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言3:27)这里所说的“应得的人”不是指那位家长所说的“对的人”,而是指那些但凡需要救助的人,在行善之前你毋需先做一个甄别。你的乐善好施,可能让一个好人受益,也可能让一个日后会伤害你的人得着好处,但你不可推辞。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因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稅吏不也是这样行吗?(太5:44-46)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对罪人的最大的饶恕,而我们却在计较行善的得失,生怕自己的善行不被待见,生怕帮到一个不对的人,如何效法基督?
诚然我们会想,好人为什么总是不得奖赏?刘峰,一个文工团里的活雷锋,结局很凄惨(当然也很凄美),上帝的公义在哪里?有个叫西勒的美国人,他在《芝加哥论坛报》主持儿童版栏目的时候,每天收到全美儿童来信问同样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惩罚坏人?就在收到一位叫玛丽的小姑娘来信的时候,西勒回信说: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使徒保罗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在主耶穌来到世上的两千年里,成千上万的先行者在行善中为主献身,他们的名字是柏格理牧师,李岱尔传道,德兰沙修女 …… 让我们每个想起他们的人就觉得自己的渺小和羞愧。他们在行善的苦难中没有埋冤哀伤却充满喜乐和感恩,无怨无悔的一生化作世上的光和盐。从保罗的话语中我们看到,行善原是神为每一个寻求祂的人所预备的,原本是我们信仰生活化的必须。我们以行善来荣耀神的名,生命在行善中得到更新,世界因着我们的行善而变得美丽,由此我们得着喜乐和满足,足以抵过了因行善而带来的逼迫痛苦。
神说,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彼前2:20)我们因行善受苦,在苦难中成圣。神在暗中察看,相信我们的每一次善行都已经被记念。当有一天,我们来到神面前,打开生命册,看到上面满满的记载着我们一生的每一桩善事,无一遗漏,我们会因此而欢喜流泪。那时我们会感到这一生因行善而遭受的一切委屈就都是值得的了。
观后感 /yingping/10272.html
这几天,电影《芳华》在网上热播。微信朋友圈里收到一篇来自网络媒体的观后感,是一位家长写给女儿的告诫,其中有一条是说人物刘峰的。话语表达一个长者对晚辈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以一种世事洞明的过来人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作点拨。
电影里的刘峰,好事做尽,帮人修手表,帮战友打结婚沙发;吃饺子专挑破碎的;行军路上帮人挑脚泡; 伙食房里猪跑了,也喊他上街去抓猪;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他让给别人;每次去外地出差办事回来,给大伙义务捎带书信包裹。刘峰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平凡中呈现伟大,被人称为活雷锋。然而好人不得好报,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觉得他做好事是理所当然的。刘峰得到的不是感恩,是嘲讽,甚至连爱情的权利也被剥夺,活雷锋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电影里活雷锋的结局是爱情被诬陷,人格遭到侮辱,受处分下放连队,在抗洪救灾中砸伤了腰,在战争中失去胳膊,生活中老婆跟人跑了,在社会上还受到联防办的欺负,扣车讹钱。
那位家长告诉女儿,善良的人往往不被善待。过分的善良,与电影评论评分排行榜傻瓜无异。“我们应该善良,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不是用在对的事情和对的人身上,宁可不要善良。不担心善良的付出没有回报,那些利用我们善良的行为才让人感到悲凉。善良必须带着锋芒,不然,它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懦弱。”
这段劝告几乎代表了天下父母的一种心理纠结,既期望自己的儿女做一个善良的人,又担心太过善良,成为傻瓜,像刘峰那样,被人利用,践踏,奚落。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的相背,使人性在这里进入了矛盾。人人都在追逐名利私欲,享受活色生香的生活,你却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善,你有病吧?在这个遍地充满罪恶的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顾念你的善良,珍惜你的友爱。而你却要因“过剩的善良”(故事作者严歌苓的原词)成为这个世界的另类,在社会中被淘汰被遗弃被OUT。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如最近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江歌案。江歌为救助同学丧失年轻的生命,她的善行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感恩,反而遭来被救助者的冷漠和回避。正是因为这个世上总有对善良的伤害,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难以发现有像刘峰这样舍身的义人。给自己的善行设置一条底线,把爱心控制在一个适度之内,在行善的时候,先要想到如何保护自己,这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处世警言。
但人所认为对的事,在神看来不一定是对的,甚至可能是罪。
对善良设立界限,在行善之前先对效果做一番评估,对自己会不会受伤做一个判断,然后再决定是伸出援手还是回避,这样做无可非议,甚至在人们眼中看为一种成熟,但如果分寸拿捏不准,多少使你的行善会变得有些功利,有些世故,过多的顾及患得患失,让行善变成了一种投资,人心因此从高贵堕落,滑向平庸。对那些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事采取观望,对恶没人制止,对善没人施行,人人都在旁观,这个世界会变的很恐怖。
翻开圣经,雅各书说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在这里,神告诉我们行善没有前提,只要知道就去行,任何以行善会遭到伤害而不去行都不是理由。神在这里说逃避行善,视而不见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态度,而是一种罪。 看到街上老人跌倒,你去扶了,会得到喝彩,你要是不扶,绕道过去了,你也不会遭致谴责,你有一千个理由,世道险恶,社会理解你。但是经文告诉你,你的不作为已经得罪神了。你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你就是有罪了。
经文 还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言3:27)这里所说的“应得的人”不是指那位家长所说的“对的人”,而是指那些但凡需要救助的人,在行善之前你毋需先做一个甄别。你的乐善好施,可能让一个好人受益,也可能让一个日后会伤害你的人得着好处,但你不可推辞。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因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稅吏不也是这样行吗?(太5:44-46)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对罪人的最大的饶恕,而我们却在计较行善的得失,生怕自己的善行不被待见,生怕帮到一个不对的人,如何效法基督?
诚然我们会想,好人为什么总是不得奖赏?刘峰,一个文工团里的活雷锋,结局很凄惨(当然也很凄美),上帝的公义在哪里?有个叫西勒的美国人,他在《芝加哥论坛报》主持儿童版栏目的时候,每天收到全美儿童来信问同样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惩罚坏人?就在收到一位叫玛丽的小姑娘来信的时候,西勒回信说: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使徒保罗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在主耶穌来到世上的两千年里,成千上万的先行者在行善中为主献身,他们的名字是柏格理牧师,李岱尔传道,德兰沙修女 …… 让我们每个想起他们的人就觉得自己的渺小和羞愧。他们在行善的苦难中没有埋冤哀伤却充满喜乐和感恩,无怨无悔的一生化作世上的光和盐。从保罗的话语中我们看到,行善原是神为每一个寻求祂的人所预备的,原本是我们信仰生活化的必须。我们以行善来荣耀神的名,生命在行善中得到更新,世界因着我们的行善而变得美丽,由此我们得着喜乐和满足,足以抵过了因行善而带来的逼迫痛苦。
神说,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彼前2:20)我们因行善受苦,在苦难中成圣。神在暗中察看,相信我们的每一次善行都已经被记念。当有一天,我们来到神面前,打开生命册,看到上面满满的记载着我们一生的每一桩善事,无一遗漏,我们会因此而欢喜流泪。那时我们会感到这一生因行善而遭受的一切委屈就都是值得的了。
观后感 /yingping/10272.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真善美的力量——《芳华》观后感
- 上一篇:《芳华》观后感:芳华的背后,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