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民的名义》想到的往事
栏目:影视剧评说时间:2019-08-01
"看《人民的名义》想到的往事
作者:温化平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火,俺也追。追着追着,一些与电视剧无关的往事就开始在脑海里快闪,虽然没有电视剧的精彩,也基本上属于这是哪儿跟哪儿的故事,但用鸡毛掸子掸去岁月的灰尘,往事中人物是如此的清晰可触,这就决定今晚熬熬也要把它写下来,不影响明晚的追剧。
第一件往事。
那年我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去拜访父亲的战友王伯伯。父辈们的战友之情经过了战火洗礼是真正用血肉凝成的,在这里我遇到了家的温暖。也正好是这一天,他们的另一位战友从东北来京开会,周末也来到王伯伯家,他提出要去看望最近去世的一位战友的家属。王伯伯说,你正好在家,就和我们一块儿去看看你眉姨吧。
出发前,王伯伯和家人你一句我一语地给我讲了这位最近去世的战友的故事。我就叫他云叔吧,因为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他的姓了,他的夫人眉姨是不是这个“梅”字,我也不知道,只记得见到她时,她的眉毛特别美,叫她眉姨的同时在心里写下了这个“眉”字。云叔去世前是科学院某个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当时的大环境是刚刚结束了众所周知的十年,刚刚开过热情洋溢的全国科学大会,刚刚提出了科技也要现代化,并且邓小平当时就表态自己要当科研人员“后勤部长”。也恰在此时,云叔的研究所分到了几套房子,就这几套房子把个安静的科研所搅得上上下下人心浮动鸡犬不宁,还让云叔为此永远的离开了人间的纷扰嘈杂。
当时实际情况是家家户户都缺房子!不仅科研人员缺房子,后勤人员也缺房子,就连领导干部也缺房子,参加过分房的人最深的体会就是“僧多粥少”。在一次又一次的会上,云叔试图说服干部们这次先让一让,说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就先等一等,先解决一线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可是,无论在会上,在会下,他谁也说服不了,说服不了干部,也说服不了知识分子,就不要说群众了。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领导表示愿意放弃参与这次分房的。这让让他十分无力,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觉得党把自己放在这个岗位上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那一段时间里,他一夜一夜的睡不着觉,一夜一夜的在窄小卧室里转圈。在他心里,他是真的想当好这个“后勤部长”,可惜最终只成了“光杆”部长。那一天晚上,他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写下了他这一生的最后一封信,再次希望所里的领导干部不要耍特权,不要和群众争,优先考虑住房最困难的科研人员,并检讨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职和遗憾,然后自杀了。
我随着伯伯们走进了眉姨家,那是筒子楼里的一个套间,用今天的话形容是一厅一室,厨房和厕所在楼道里是几家共用的。眉姨像个文化人,举止优雅,谈吐有分寸,我觉得年轻时她一定很漂亮。见到丈夫的老战友们,她流下了眼泪,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当得知了我是谁,说“老温的女儿这么大了,都上大学了!”就算打了招呼了。关于逝去的丈夫,她提到时几次重复,他真傻,用了命还是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人家还是拿到房子住了进去。多年后,我和一位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讲起这个故事,他的回答也和眉姨一样,这人真傻,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是啊,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治病的代价太大了!
那天从眉姨家出来时,正是北京的春天,太阳正暖,微风不躁,如雪的柳絮漫天飞舞。那天我想的是,云叔用自己的生命祭了旗,却看不见了旗帜的飞扬。今天想来,他应该是灵魂有洁癖的人,如果他天上有知,看到今天那样的官员依然前仆后继,不知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呢?!
第二件往事。
这事儿发生父亲很多年前的一位警卫员身上,我们叫他小翦叔叔。那年他服役期满退伍回家,被安排在家乡的供销社工作。小翦叔叔头脑灵活,有文化又吃苦耐劳,干了几年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他工作大胆出色,不久就被提拔为当地的工商局局长。记忆中他一年总会来个一两次看望已经离休了的父亲,言语中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带来的礼物也很家常,有时是他太太养的鸡下的蛋,有时是山野里刨出的新笋或者晒好的笋干。他是知父亲的,父亲也非常喜欢他。
有一天,父亲接到他单位的电话,询问他这几天有没有到我们家里来,说是好几天不见了。父亲虽然年事已高眼花耳背,但不糊涂,直接就问“好几天不见了”是什么意思?经过电话那头的叙说,又找到他的家人了解才知道,他摊上“大事”了,说他“贪污”,“腐化”,纪委一连几天找他谈话交待问题。他实在想不开,自觉一辈子清清白白,没沾公家一点便宜,没拿群众一针一线,但也无法自证清白。一天清晨,家人起床后发现总是早起的他不见了,一直等到了晚上还没露面,这才慌了神,报了单位,报了警。
他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啊!当年他出走时孩子还小,如今孩子都有孩子了,我们都开始叫他“小翦”了。他走后不久单位也给了结论,他是有些小问题,但没有违纪违法,不存在贪污腐化。小翦叔叔要是还活着应该能听到,应该能回来,但依然如泥牛入了海。中国这么大,真要藏起一个人,还真就找不着了。
有一次我问父亲,小翦叔叔到底去了哪儿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思维清楚地说,不知道,很久了啊!母亲则坚信他还活着,理由是他的儿子小翦折腾了好几圈,如今自己开了个绿色农场,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日电视剧排行榜子也过得可以。小翦叔叔的儿子心实,断是想不出这好主意的,定是有高人背后指点,这高人就是他的父亲。而妹妹则说,什么高人?真有高人也是她先生。小翦当时一会儿跑单帮,一会儿办鸡场,一会儿帮人家售楼,一会儿到工厂打工,日子过得稀里哗啦的。后来找到妹妹家,妹夫建议他先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又提到你家就在农村,绿色农业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就这样,他经过认真考虑,最后在自家土地上办起了绿色农场,如今做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
去年父亲去世,他的警卫员们从全国各地来了好几位,我们寻思小翦叔叔要是还在人间,肯定会来的,但他始终没有来。当时全家都在悲痛之中,谁也没注意连他儿子小翦都没来,后来才知道,原来治丧委员会没通知到翦家。
往事可以是埋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可以历久弥新,也可以渐行渐远永不出世。我一直觉得这两则往事非常的不同,今天的人们也许已经很难理解了,可是我经历过,我信!
观后感 /juping/8607.html
作者:温化平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火,俺也追。追着追着,一些与电视剧无关的往事就开始在脑海里快闪,虽然没有电视剧的精彩,也基本上属于这是哪儿跟哪儿的故事,但用鸡毛掸子掸去岁月的灰尘,往事中人物是如此的清晰可触,这就决定今晚熬熬也要把它写下来,不影响明晚的追剧。
第一件往事。
那年我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去拜访父亲的战友王伯伯。父辈们的战友之情经过了战火洗礼是真正用血肉凝成的,在这里我遇到了家的温暖。也正好是这一天,他们的另一位战友从东北来京开会,周末也来到王伯伯家,他提出要去看望最近去世的一位战友的家属。王伯伯说,你正好在家,就和我们一块儿去看看你眉姨吧。
出发前,王伯伯和家人你一句我一语地给我讲了这位最近去世的战友的故事。我就叫他云叔吧,因为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他的姓了,他的夫人眉姨是不是这个“梅”字,我也不知道,只记得见到她时,她的眉毛特别美,叫她眉姨的同时在心里写下了这个“眉”字。云叔去世前是科学院某个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当时的大环境是刚刚结束了众所周知的十年,刚刚开过热情洋溢的全国科学大会,刚刚提出了科技也要现代化,并且邓小平当时就表态自己要当科研人员“后勤部长”。也恰在此时,云叔的研究所分到了几套房子,就这几套房子把个安静的科研所搅得上上下下人心浮动鸡犬不宁,还让云叔为此永远的离开了人间的纷扰嘈杂。
当时实际情况是家家户户都缺房子!不仅科研人员缺房子,后勤人员也缺房子,就连领导干部也缺房子,参加过分房的人最深的体会就是“僧多粥少”。在一次又一次的会上,云叔试图说服干部们这次先让一让,说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就先等一等,先解决一线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可是,无论在会上,在会下,他谁也说服不了,说服不了干部,也说服不了知识分子,就不要说群众了。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领导表示愿意放弃参与这次分房的。这让让他十分无力,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觉得党把自己放在这个岗位上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那一段时间里,他一夜一夜的睡不着觉,一夜一夜的在窄小卧室里转圈。在他心里,他是真的想当好这个“后勤部长”,可惜最终只成了“光杆”部长。那一天晚上,他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写下了他这一生的最后一封信,再次希望所里的领导干部不要耍特权,不要和群众争,优先考虑住房最困难的科研人员,并检讨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职和遗憾,然后自杀了。
我随着伯伯们走进了眉姨家,那是筒子楼里的一个套间,用今天的话形容是一厅一室,厨房和厕所在楼道里是几家共用的。眉姨像个文化人,举止优雅,谈吐有分寸,我觉得年轻时她一定很漂亮。见到丈夫的老战友们,她流下了眼泪,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当得知了我是谁,说“老温的女儿这么大了,都上大学了!”就算打了招呼了。关于逝去的丈夫,她提到时几次重复,他真傻,用了命还是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人家还是拿到房子住了进去。多年后,我和一位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讲起这个故事,他的回答也和眉姨一样,这人真傻,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是啊,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治病的代价太大了!
那天从眉姨家出来时,正是北京的春天,太阳正暖,微风不躁,如雪的柳絮漫天飞舞。那天我想的是,云叔用自己的生命祭了旗,却看不见了旗帜的飞扬。今天想来,他应该是灵魂有洁癖的人,如果他天上有知,看到今天那样的官员依然前仆后继,不知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呢?!
第二件往事。
这事儿发生父亲很多年前的一位警卫员身上,我们叫他小翦叔叔。那年他服役期满退伍回家,被安排在家乡的供销社工作。小翦叔叔头脑灵活,有文化又吃苦耐劳,干了几年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他工作大胆出色,不久就被提拔为当地的工商局局长。记忆中他一年总会来个一两次看望已经离休了的父亲,言语中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带来的礼物也很家常,有时是他太太养的鸡下的蛋,有时是山野里刨出的新笋或者晒好的笋干。他是知父亲的,父亲也非常喜欢他。
有一天,父亲接到他单位的电话,询问他这几天有没有到我们家里来,说是好几天不见了。父亲虽然年事已高眼花耳背,但不糊涂,直接就问“好几天不见了”是什么意思?经过电话那头的叙说,又找到他的家人了解才知道,他摊上“大事”了,说他“贪污”,“腐化”,纪委一连几天找他谈话交待问题。他实在想不开,自觉一辈子清清白白,没沾公家一点便宜,没拿群众一针一线,但也无法自证清白。一天清晨,家人起床后发现总是早起的他不见了,一直等到了晚上还没露面,这才慌了神,报了单位,报了警。
他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啊!当年他出走时孩子还小,如今孩子都有孩子了,我们都开始叫他“小翦”了。他走后不久单位也给了结论,他是有些小问题,但没有违纪违法,不存在贪污腐化。小翦叔叔要是还活着应该能听到,应该能回来,但依然如泥牛入了海。中国这么大,真要藏起一个人,还真就找不着了。
有一次我问父亲,小翦叔叔到底去了哪儿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思维清楚地说,不知道,很久了啊!母亲则坚信他还活着,理由是他的儿子小翦折腾了好几圈,如今自己开了个绿色农场,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日电视剧排行榜子也过得可以。小翦叔叔的儿子心实,断是想不出这好主意的,定是有高人背后指点,这高人就是他的父亲。而妹妹则说,什么高人?真有高人也是她先生。小翦当时一会儿跑单帮,一会儿办鸡场,一会儿帮人家售楼,一会儿到工厂打工,日子过得稀里哗啦的。后来找到妹妹家,妹夫建议他先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又提到你家就在农村,绿色农业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就这样,他经过认真考虑,最后在自家土地上办起了绿色农场,如今做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
去年父亲去世,他的警卫员们从全国各地来了好几位,我们寻思小翦叔叔要是还在人间,肯定会来的,但他始终没有来。当时全家都在悲痛之中,谁也没注意连他儿子小翦都没来,后来才知道,原来治丧委员会没通知到翦家。
往事可以是埋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可以历久弥新,也可以渐行渐远永不出世。我一直觉得这两则往事非常的不同,今天的人们也许已经很难理解了,可是我经历过,我信!
观后感 /juping/8607.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 上一篇: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