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观后感800字
栏目:观后感800字时间:2018-01-20
"《斯托克》观后感
整部影片弥漫着神秘复古又悬疑诡异的美感,越到后来越发觉,影片中的场面全为剧情服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地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整部电影阴郁但不沉闷,惊悚但不恐怖,哥特但不苍白,文艺但不无趣。每个镜头都很好看,每个声音的处理都很细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滴泛滥的血,体现了导演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只有低级的惊悚片才会用血浆吓唬观众,朴赞郁早已超过那个境界,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观后感800字左右辑让影片变得很高级。
故事讲了一个少女杀手的成长日记,英迪亚孤僻敏感,冷酷骇人,又狂野美丽,体内流淌着家族遗传的“bad blood”,有几个场景光是盯着她的脸就够让人神经紧绷。18岁生日是她的成长节点,观众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却猜不出灵魂的哪一边会占上风,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她的叔叔查理9岁那年被家人遗弃到精神病院,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再也没有长大过。
两人体内流淌的相同的bad blood让他们有着佛无师自通的共性,不愿被人碰触,大字摆动四肢,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片中精彩的四手联弹的戏份有3/4是由两位演员亲自完成,Mia和20年没碰过钢琴的Matthew花了几个星期的空档练习演奏。演员亲自演奏的好处就是摄影师可以360度无死角拍摄,远景近景随意切换,顺畅的镜头切换更能表现这段戏份的“激情”。
无数个细节影像代替并超越了台词的表达: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一方面暗示鞋子小了——女孩在成长,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父亲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蜘蛛暗示着“性”。
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亡弟的缅怀。教女儿打猎用来缓解他们对杀戮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女儿不至于走查理的老路。
这对兄弟活着的意义都是为了见证英迪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查德不和妻子亲近是为了避免更坏的事发生,他是利用理性控制本性控制的比较好的斯托克。
英迪亚一边想着加里克夫人的尸体一边弹琴,这时叔叔加入,四手联弹直到英迪亚有了反应并最终达到高潮。高潮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杀戮本身,冰柜里的尸体才是她最直接的性暗示。为了让她做一些坏事,以防做出更坏的事。这里坏事指的就是杀戮。猎杀动物是小的坏事,而杀人则是更坏的事。她之所以现在才明白父亲的用意,是因为她今晚才了解了自己对杀人的感觉,兴奋并且着迷于此。
整部电影几乎全是视觉化叙事,大量的视觉细节挑战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故事看上去很夸张跳跃,其实都有足够的细节铺垫,镜头关联性相当强。《斯托克》是一部需要仔细“看和听”的电影,一定要进入到视听语言层面,光分析个剧情人物,或者只从字面上来分析剧情人物,容易表错情。
观后感 /ghg800z/7078.html
整部影片弥漫着神秘复古又悬疑诡异的美感,越到后来越发觉,影片中的场面全为剧情服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地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整部电影阴郁但不沉闷,惊悚但不恐怖,哥特但不苍白,文艺但不无趣。每个镜头都很好看,每个声音的处理都很细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滴泛滥的血,体现了导演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只有低级的惊悚片才会用血浆吓唬观众,朴赞郁早已超过那个境界,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观后感800字左右辑让影片变得很高级。
故事讲了一个少女杀手的成长日记,英迪亚孤僻敏感,冷酷骇人,又狂野美丽,体内流淌着家族遗传的“bad blood”,有几个场景光是盯着她的脸就够让人神经紧绷。18岁生日是她的成长节点,观众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却猜不出灵魂的哪一边会占上风,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她的叔叔查理9岁那年被家人遗弃到精神病院,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再也没有长大过。
两人体内流淌的相同的bad blood让他们有着佛无师自通的共性,不愿被人碰触,大字摆动四肢,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片中精彩的四手联弹的戏份有3/4是由两位演员亲自完成,Mia和20年没碰过钢琴的Matthew花了几个星期的空档练习演奏。演员亲自演奏的好处就是摄影师可以360度无死角拍摄,远景近景随意切换,顺畅的镜头切换更能表现这段戏份的“激情”。
无数个细节影像代替并超越了台词的表达: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一方面暗示鞋子小了——女孩在成长,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父亲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蜘蛛暗示着“性”。
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亡弟的缅怀。教女儿打猎用来缓解他们对杀戮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女儿不至于走查理的老路。
这对兄弟活着的意义都是为了见证英迪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查德不和妻子亲近是为了避免更坏的事发生,他是利用理性控制本性控制的比较好的斯托克。
英迪亚一边想着加里克夫人的尸体一边弹琴,这时叔叔加入,四手联弹直到英迪亚有了反应并最终达到高潮。高潮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杀戮本身,冰柜里的尸体才是她最直接的性暗示。为了让她做一些坏事,以防做出更坏的事。这里坏事指的就是杀戮。猎杀动物是小的坏事,而杀人则是更坏的事。她之所以现在才明白父亲的用意,是因为她今晚才了解了自己对杀人的感觉,兴奋并且着迷于此。
整部电影几乎全是视觉化叙事,大量的视觉细节挑战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故事看上去很夸张跳跃,其实都有足够的细节铺垫,镜头关联性相当强。《斯托克》是一部需要仔细“看和听”的电影,一定要进入到视听语言层面,光分析个剧情人物,或者只从字面上来分析剧情人物,容易表错情。
观后感 /ghg800z/7078.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功夫熊猫》观后感800字
- 上一篇:《阿绣篇》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