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我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经常有家长和学生问我怎样做读书笔记,这次就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
知也无涯,读书固然是要技巧的。但读书是否一定要做笔记?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区分来看。
钱锺书先生说:“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宜矣。”可谓是善读书者的通透之论。有的书只需染指,有的书可以囫囵吞枣,有的书则要咀嚼消化。但即便是需要仔细分析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可以不求甚解的时候;同样,即使是消闲过眼的书,也未尝没有值得玩味注意的地方。
读书的目的不同,读法也不一样。同样看小说,以娱乐为目的的人可以专注情节地快读,而以赏析和研究为目的的人却需要细细研读。
朱熹说过“《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说的是《论语》这部书微言大义,简洁平实的文字有深意寓焉,所以要字斟句酌,且琢且磨地细读,而《孟子》行文以浩大的气势取胜,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层层深入展开,如潮水叠涌,所以读起来要紧跟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跌宕,从整体上领会。
所以,读书之法或许可以分作“冷读”与“热读”。冷读是逐字逐句地慢读,而热读就是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快读也要抓住文章读书笔记500字的精髓和大义。冷读和快读不是机械的规定,而是讲究读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灵活的方法。其实,读书本无定法,关键在于消纳,就像吃饭,书中的营养要化为自己的精神和血肉。而这“化”的关键就在于用“心”去读书,凭一双慧眼悟到字里行间的诗心和文心。
无论是冷读还是热读的书,做笔记都是有效的方法。只不过读书本无定法,做读书笔记就更是没有规定的方式了。
我正儿八经地读书做笔记始自初中,初中毕业时,几厚册的笔记都叫初中班主任索要了去给了她儿子,所以没能留下。高中和大学的读书笔记,大多还是留了下来。这里就以这些笔记,整理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分别取上诨名,总括曰“笔记十法”吧。
一、批注法
此法最简易,可以在读书时,将自己的联想、感慨或疑问随笔录于书的空白处。适用于各类书的读法。在书上与作者大打其笔仗或大论其知己,事后读来亦可一乐。
二、目录法
此法适用于各类需系统阅读的书,在笔记上先将书的目录誊抄下来,对整本书的体例、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在阅读时,边读边将章节大义及一己的感想附于目录侧。此法简单易行,效率高而成系统,一遍读下,书便可为己用,将来翻看笔记如重读原书。
三、双重整理法
此法较费工夫,适用于阅读需要精研的书。先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思路、大义要略以自己的文字整理记录下来,事后再读自己的整理文字,于旁边做批注。再三阅读,不时增补。
四、剪贴汇编法
此法较粗暴,适合大量阅读资料需要汇编整理时,较费钱,但简易有效率。将阅读的材料进行复印或索性购置两册,边读边将有价值的材料剪下,分门别类粘贴在不同专题的本子上,再于旁边做批注。一书剪完,会有畅快淋漓之感,同时,分类储存如行军布阵,笔记打开即有千军万马供驱策。
五、工具书法
此法适宜系统研读某一专题时,可以索性将主干材料抄录汇编,于旁边再补充辅助材料,一册笔记整理完毕,对这一专题便有了系统的掌握。看似费力,实则是一劳永逸的聪明“笨”办法,还可以锻炼思维与耐心。
六、专题法
可以在某一时期设定读书的专题,专注于阅读与某一主题相关联的书籍,阅读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以一定分类整理在一起。如高一暑假整理的《论鲁迅之动物性》即是专题阅读与鲁迅相关的书籍,将大量书籍中与鲁迅的动物性相关材料“消纳”在自己的笔记中。后来大二时上吴晓东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直接将高中的这篇旧文稍加整理充作课程论文交差,竟得97高分,可见此法之妙。
七、随想杂兴法
此法较随意,适用没有一定的主题与目的之阅读,可以与日记随感混在一块儿写,但凡与最近读书相关的任意感悟与联想,便记录下来。
八、赏析疏辨法
此法适用于针对某一具体文本的细究,先将围绕该文本的各类材料汇集,再进行条辨梳理,最后趋于某一结论。一篇笔记做完,关于这篇文本或这项话题也就有了系统深入的掌握了,而且往往可以触类旁通。
九、札记法
此法是传统读书旧法,不求一定系统,不求一定体例,在读书时,就书中引发联想与思考的部分专门生发议论。有趣而简便,一书中拾得些零星珠玉,作文时也许便是珠玑妙语。
十、游戏法
此法是插科打诨的方法,有助于读书时调节娱乐。以游戏的方式,将读书所得组织在无端崖之辞中,天马行空,但是妙趣横生。
是为“笔记十法”。笔记无定法,贵在坚持与习惯。
相关文章:菜根谭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吴晓波2001年出版的《大败局》读
- 上一篇:《拒绝平庸》读书笔记之一个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