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读书笔记
这周分享的还是茨威格的作品,《象棋的故事》。
这本小说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并不知道茨威格写这本书的背景,只是单纯地以读一部小说的眼光来阅读。读完第一遍后去查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茨威格当时的经历,重新再来读这本书,又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觉。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象棋棋盘两边对弈的双方,一个是南斯拉夫船夫捡来的孤儿琴多维奇,他什么都学不会,唯独在象棋上天赋异禀,甚至成为了世界冠军;另一个是家世显赫的贵族B博士,在战争中遭到迫害,独自在监狱里度过数月后被释放。
琴多维奇是个傲慢的人。“如果你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过伦勃朗、贝多芬、但丁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难道你不会很容易就以为自己很伟大吗?” “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象棋和金钱之外,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他的自我陶醉一点也不稀奇。” 他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因为象棋的天赋走上了成功之路;但能力与见识并没有给他带来本质上的进步,尽管他的身体走进了上流社会,他的灵魂依旧停留在底层:自大,狂妄,狡黠,市侩。就像《驴得水》里原本老实的铜匠,他获得了知识,却借此来欺骗、羞辱和威胁。
电影《驴得水》中的铜匠
B博士出身贵族,作为律师秘密地管理着大修道院的财产。在战争中,他被敌人抓进监狱以套出情报。他没有受到身体上的折磨,但他的精神几乎被摧毁:“房间的门从早到晚都锁着,桌上不准有书和报纸,不准有铅笔和纸张。窗外是一道防火的砖墙。一种绝对的空虚围绕着我,无论是在身体上,或是在心灵上。他们拿走了我的手表,不让我知道时间;拿走了我的铅笔,不让我写字;拿走了我的小刀,免得我割腕自杀;甚至连香烟也拿走了,不让我有任何安慰。除了守卫,我没有见过任何人。就连守卫也不准跟我说话,不准回答我的问题。我听不到人的声音。从早晨到夜晚,从夜晚到清晨,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的感官都得不到任何轻微的刺激。我彻底地与世隔绝。我就像潜水员一样,坐在潜水球里,置身读书笔记400字在寂静无声的黝黑大海里。”
“即使是没有形体的思想也需要一个支撑点,否则就会开始疯狂地绕圆圈,自我追逐。即使是思想也无法承受虚无。从早到晚,你永远在期待什么事情发生,然而,永远不会有事情发生。你不停地等待、等待、等待,不停地想、想、想,直到你头痛欲裂。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你始终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
濒临崩溃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B博士得到了一本象棋棋谱。从这之后B博士开始专心研究棋谱,背诵棋局。到最后,书上的棋局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只能自己与自己下棋。“本质上,要进行这种双重思维,人的意识必须完全分裂,也就是说,人的脑子必须像一部机器一样,能够随心所欲地打开或关上。”“要进行双重思维的游戏,一个人的脑子必须保持绝对的紧张状态,这样一来,他就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次偶遇,两场对弈,最后狡猾的琴多维奇用心理战术击垮了明显更有实力的B博士。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自杀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人们都说B博士就是茨威格自己。我读小说时不喜欢预设立场,觉得这样会影响自己对故事本身的解读。单纯地从一个故事的角度来看,我对两个主角的理解是文明的两边。读书笔记[www.dhgcn.com]琴多维奇从笨拙的底层人民变成世界冠军,B博士从风光贵族到狱中卒子;琴多维奇的傲慢来自于无知,B博士的谦卑来自于修养。看起来只有B博士在进行自我抗争,狱中的生活让他的精神变得分裂;但琴多维奇又何尝不是?“琴多维奇避免和任何人交谈;他一感到他面前是个有文化的人,就马上像蜗牛一样缩进自己的背壳。”他其实也同样无法适应自己的身份,只有依靠他的象棋天赋来换取尊重、换取财富。
把这个故事放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再来看,现实中的茨威格没能像B博士一样,在琴多维奇的精神扰乱将要得逞时惊醒。茨威格最后还是自杀了。“如果防守不出破绽,就可以下成和棋。更高的奢望是达不到了。”B博士对业余棋手说的这句话,大概就是茨威格对当时战乱世界的最大祈求了。
读完这本书有点粉上了茨威格。更具体的想要再多读几本他的书之后再写,可能接下来会花两周时间读他的《昨日的世界》,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的体会。
最后想分享毛姆的一篇短文,高中做英语阅读练习时读到过,今天又把它找了出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用来形容毛姆本身也合适,用在茨威格身上也合适。我想这段话说出的是伟大的人们的一些共性。就像王尔德说的,我们都身处阴沟之中,但有些人在仰望星辰。
相关文章:文学常识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 上一篇:文人的风度_《上学记》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