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笔记
张光直先生的《考古学专题六讲》,是考古的学生必读的书籍。张光直先生是当代考古人类学家。祖籍台湾,1931年生于北京,抗战胜利后回到台湾。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台湾后,李济、董作宾等先生在台湾大学成立了考古人类学系,张先生成为该系的学生。1954年台大毕业后不久,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耶鲁、哈佛大学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4年8月22日至9月7日,张先生应邀在北大考古系作了九次讲演,共分七个题目。
张光直自称对于考古学的兴趣,发源于小时候偶然读到的一本《人类学泛论》,为日本西村真次教授所著。我在上大学学习博物馆读书笔记大全学之前,对考古也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有时会看电视上的考古发现。看了《考古学专题六讲》,对考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考古学这门专业课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读张光直先生此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很多内容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了解,也是比较新奇的,同时也带给了我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是我看了张先生书后的一些感想。
第一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先从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观念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提出“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性”,对比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中国文明是萨满式的文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特殊之一。”我以前没有听过这样来描述中国文明的,对张先生这段阐释很兴趣。他解释说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大观念,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主要的便是“天”和“地”。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是严密隔绝、彼此不相往来的。中国古代许多仪式、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种世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进行沟通的人物就是中国古代的巫、觋(女曰巫,男曰觋)。把世界分成天、地、人、神等不同层次,和不同层次的沟通,乃是宗教人物的重要任务,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很多。《国语·楚语》中有一段话,把古代世界的分层以及巫、觋在层次间沟通的关系讲得很清楚。” 萨满文化因“萨满”而得名,其涵义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萨满文化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萨满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中国北方是萨满文化的母源地之一,被誉为“活化石之国”,保存着大量的原始萨满文化遗存,特别是区域内的文化艺术形态。我想,通过对中国北方的考古发现, 对于萨满文化的认识会更深更全面。例如青铜器,青铜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主要用途不是制造生产工具,而是制造与政治权利相关的器物。我认为通过青铜器这种器物,连接起了政治、文化与经济。
第二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农业来阐释考古以及中国文明。介绍了农业起源的西方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的猜测、研究成果,再应用考古学对史前史研究的两种基本概念“交互作用圈”“地域共同传统”的概念来解释中国文明形成问题。我对第二讲很感兴趣的地方在于,美国考古学对史前史研究的两种基本概念:交互作用圈和地域共同传统。用这两种基本概念来解释中国文明的形成。是西方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交流,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讲的主要内容是泛论考古学,从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四个基本概念“资料、技术、方法、理论”来深入浅出解释考古学的工作。通过阅读这一讲的内容,考古,有广义的与狭义之分,也有史前的与有史时代之分。这样对于考古学的定义更加清晰。还有对于考古方法的的步骤,对解释资料了解文化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很大的贡献。关于考古学的技术和方法,我认为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工具。技术和方法的使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这儿来说,考古的技术、方法是不分国别,不分民族,是世界性的。
第四讲的主要内容是考古分类介绍在考古工作中分类的方法,通常“语言所代表的分类是了解生活方式很重要的入手方式”,但是远古的考古资料常没有语言记载,他提出“为了寻找、辨认古人的分类,应该运用比较法,去寻找具有文化社会意义的分类”,再分析“什么是具有文化社会意义的分类?为什么要使用比较法”。通过对考古分类的方法更好的认识考古,研究考古。对于考古的分类,器物分类是考古学研究的中心。从器物的分类出发,可以进一步研究文化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学家需要更多的借助方法和技术
通过看这本书,对于考古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我专业只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只是看了一遍。有些比较难懂和深奥的东西我还不是很理解,有时间多读几遍,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
相关文章: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科雷马故事》读书笔记
- 上一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读书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