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鲁迅和梁实秋,你更欣赏谁的书?
要谈论鲁迅和梁实秋,多少都要牵涉到点政治,何况他们之间口舌之争本来就十分精彩。这里就讨论他们的书。
鲁迅的作品早就开始读了,从课文《闰土》到以后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等,读后总觉得文字有点生硬,心情沉落,他的作品被研究地太多,读的时候总是局促不安,只好责备自己浅薄。有时候先生错误的标点,文字,句子,论证一番后,不但对了,还意义深刻。不留情面的讽刺讥骂,实在使人难堪,需要认可这是最有力,最正义,最学识的文字。一个矛盾激化的时代远了,记忆淡了,读他的书吃力起来。鲁迅死后,毛泽东盖棺论定,高度评价了鲁迅的革命性。于是很多变化,我们就不明白了。
直到高中才读书笔记300字读到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之后的《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都让人爱不释手。梁实秋还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散文清新幽默,闲适平淡。可评价需要点灰色的。被痛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表现出十足绅士风度地写了《骂人的艺术》,我们轻松阅读,然后笑翻。
鲁迅先生的文章玄思之深,寓义之广泛丰裕,需要揣摩掌握很久。许多人谈鲁迅的作品,先把先生的精神,气节,思想高高挂起,文学上对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的不屑似乎成了支撑自己爱国的高度。
鲁迅生前并不快乐,没有痛彻心肺的理解,却被敌手围困。死后也许更凄凉,空留遗憾。虽然他身后被誉为“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其实这些都是虚的,毕竟鲁迅已死,不必忍受后来那个不许说话的年代。实际上,我们已将鲁迅内化为一个文化的思想的精神的符号。
那样的现实环境,鲁迅发表匕首、手qiang一般的杂文,但对未来还只是朦胧的期待。尽管我们将鲁迅的社会文化地位不断抬高,事实上,这样的心境,先生是做不出也留不下高深学问的。此时,不再是需要符号的鲁迅,真正属于我们是鲁迅的思想与精神。
我非常推崇梁实秋的书,感觉读了他的美文,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很多,平和,快乐,进取。我很骄傲,成长着,却品尝失落,不再是最优秀。梁实秋的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支点。我读到的是人生,读懂的是快乐。放弃圆滑与无奈,我努力争取,反击不平。我开始学会生活。
相关文章:复活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南华录》读书笔记
- 上一篇:《快速阅读》读书笔记一:跟一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