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读书笔记范文
又即将过去一年,生活总体悠闲,虽然这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世界洪流浩荡,渺小的个人有时候只能被推着走。想挣扎,却犹如身在沼泽,结局总是感觉越陷读书笔记大全越深。不知道是否已经没过脖颈,此生再无新的出路。
佩服很多读书很快的人,一不小心,聊起天来,只觉别人都是海阔天空,唯有自己呆若木鸡,沉默是此刻最好的伪装了,不时点头,或者加上一句:“MMM,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然后默默狠下决心,回去就练一目十行之术,以中国三十多年赶超世界的GDP增长速度来超越这些读书这么快的人。显然,这速成之术行不通,犹如中国赶超的代价是无比巨大的,时间将会很好地来检验这速成术。我非他人,他人非我,如何学得?
“废话越多,干货越少”,和那些字体大、行间距宽、铜版纸厚、外壳推荐言语精美的书是一丘之貉。平时不作笔记,书上批注倒是不少,看书不拿支笔,觉得自己就不是好学生了,因为我也是非常认同符合“批判性、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标准才是好学生的。今年读的留下印记的好像都是大部头。有意义的捡来说说。
1、蔡东藩《明史演义》、《清史演义》两部,很厚,分别八九百页,起读的时候需要安慰自己:看书不会太累,因为写书的人还没有说累呢。半文言文,里面很多奏折还是值得学习的,特别是明朝,文谏死的忠臣不少,赤诚一片,光照千秋,可惜对上了无道的昏君和十恶不赦的宦官,这些忠臣死的值吗?本来可以对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结果就为了义而无谓殉道了。托杭州三个月出差的福,白天干活,晚饭后西湖散步,回来后看书,每天争取读三十到四十页,我个人觉得这已经是极限了,再快,就连作批注的时候也没有了。读完清史后,写了篇《略论明清灭亡之异同》,总体结论是,明朝灭亡是正常的朝代更替,而清朝灭亡是时代的更替,清朝是被新的生产力推翻的,是专制王朝的终结,明朝灭亡只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你家”的注解。希望明年再挤点时间读读唐史和宋史。读完清史后顺带读了一下李敖《北京法源寺》,按照李敖自己的意思,这是半小说、半报告文学,六君子想用血来换醒中国人民的觉醒,生命的价值是有的,但洒了血,有没有唤醒人民的觉醒就不得而知了。
2、林语堂《苏东坡传》,好传记,文字悠美,读完感觉“唯有精神能久远”。苏东坡一生兼有的身份大概是:词人、诗人、书法家、画家、有为的太守、求道者、乐天派。按照《苏东坡传》描述,王安石好像是个非常刚愎自用的政客,所以,已经买好梁启超写的《王安石传》。但我想可能是变法者面对的阻力太大,容易被当时的在位势力抹黑。
3、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同学说这是本好书,这倒底是哲学书还是宗教书?禅意是有的,他说那是冥想,我差不多读完就放下了,其实没搞懂,如果再读一遍,可能会依然觉得陌生,好像从没有读过。似乎再深刻也没有给我醍醐灌顶,但有一点感觉,这是近代人预言的现代作品,好像不会有过时感。我窃怀疑译者胡因梦是否译得有问题,但是这么深奥的书也很难找到更多译者。
4、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这是本教材。工作以后,才慢慢体会到,很多教材的意义,因为是学科的精华,所以你细细读完一本教材,就相当于系统地学了一门课,虽然知识可能会过时,但研究方法是总体固定的,至少是缓慢变迁的,除非学科面临大转折、大发展,如研究方法的新突破。如黄仁宇写历史就是对历史学研究的新突破、大挑战。挑了一直好奇的一些民族的变迁史来翻了翻,有所收获,如维吾尔的变迁,前有畏吾儿、畏兀儿、回鹘、回纥、蒙古的变迁,百越的分化。民族的形成真不容易,宗教对民族的影响很大,宗教是神的文化,而神的文化与世俗文化有时可能会有大冲突,于是造成民族的分裂。在伊斯兰和监督教没有强力渗透以前,本来汉民族对其他小民族的融合同化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有了宗教的禁锢后,有些小民族就很难同化了。其实同化不一定是吞并,而是基因重新组合,按人类学研究,基因差异越大的男女结合,越有利于下一代。所以民族整合实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物竞天择。这本教材的遗憾之处是没有地图,读历史没有地图,想象就很难得到印证,也不利于读者把历史串成线。
5、蒋勋《蒋勋说红楼梦》,感谢组织,这是工会福利发的书。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买的书,由工会统一购买,算是提升大家的工作外素养,我订的时候以为是一本(好像是有单本的蒋勋说红楼梦),没想到买来是一整套,总共八本。十月份到的,已经快读完四本,每本讲十回,可读性极强,趣味性极强,没读过红楼梦的,可能这种感受就弱点。我对红学素来有兴趣,当然,只是读读红学大家们的研究成果,满足一下好奇心,自己去研究红楼梦是没有想过的,按蒋勋自己说,他是读了三四十遍红楼梦,从小读到老。红楼梦是个谜,其中有太多的伏笔,但因为公认的曹雪芹自己只写到八十回,所以有很多未知的答案。我个人觉得,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也是遵循曹雪芹的原意的,至少几个主线答案是明确的,宝玉未与黛玉完婚,爱情悲剧收场,贾府抄家收场,最终又由李纨儿子实现兰桂齐芳,这是新的轮回,从大喜到大悲,再孕育新的希望。这本书的好处是随时可以拿起来读,没有间歇太长而忘记前后故事的担忧。
6、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这也是一本好教材,大概是研究生用的专业书籍,涉及方方面面,各种话题,社会关系、和解、说服、从众、利他、攻击、离婚,等等等等,社会发展以后,很多问题突显出来成了问题,心理学就是这种状况,以前很多现象是没有一个概念性的描述的,但现在研究以后,似乎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的群体还不小,如抑郁,如自闭,如失独,有时还会放大问题--这是专业领域学者们的专长,不把自己的领域说得重要一点,体现不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成果的学术价值。我经常有去当个心理咨询师的想法,有时还有想当教育咨询师的想法,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特别愿意去读这方面的书籍,但是我又不愿意去读太多技术性、技巧性的操作层面的具体知识。还有之前读过的一本《生活和心理学》教材也非常好。
7、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里面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人,洛卓找文殊师利菩萨的经历,佛是无所不在的,与你有缘就会自然显现,与你无缘,就算见面也不识。有缘无缘取决于你心的修炼,修炼到家的时候,你会悟到,你自己就是佛的化身,因为佛是且仅是一个完全觉悟的人。佛学是一种哲学和文化,佛教是一种宗教,我们在俗世中需要借鉴佛学的一些思维,如放下名利,不住所持,不随所欲,但并不需要一定要学佛教的仪式,佛教仪式只是度浅层悟性的人,有深层悟性的人可以直接如禅宗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物我两忘就立即成佛。
8、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重新定位》,和《定位》一样,名义上是商业研究战略丛书,实际上是可用于人生思考的人生丛书,好像已经读了两遍,企业需要定位,人更需要定位,无定位,不人生。为什么说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人生定位。可惜,人的定位比企业的定位还要难,因为人生的目标多元化,而企业的目标单一,实现可持续的最大赢利。现在的职业生涯测试、优势诊断之类只是有可能帮助你的事业更顺利一点,但不是真正的人生定位。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也一样,想是想了,但明天测不准,明天是不确定的,明天是个未知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的理解是,人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并朝之努力,不然就会陷于眼前的杂务俗世,浑浑噩噩打发生命。
还读了一些小说和杂书,有印象的:
9、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生在帝王将相家,人生起伏太大,你渴望的可能恰恰是别人想逃避的,可惜出身不由自己选择。
10、吕思勉《中国政治史》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专制皇权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专制半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读完此书后,大概对中国历史会有这样的判断。
11、任志强《我心优雅》,自传,总体感觉还可以,当然多多少少会美化自己,回避一些自己的短丑之处,总体以这样的风格写自传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毕竟任大炮是讲了一些真话,在假话充盈的世界里,只要是说真话的人,就值得尊敬。
12、莫泊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语言风格独特,刻画简洁生动,好像思想性是不高,大概算是体验法国近时代的生活吧,原来中学教材里的《羊脂球》只是节选和简写。
13、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看的时候觉得还不错,看完到现在似乎不记得多少了,唯有一张夹杂其中的生命余额宝,印象深刻,我的人生过半,能独立思考的有效生命也过半。
14、高阳的《曹雪芹外传》,故事书,个人觉得,对于高阳,看过《胡雪岩》就够了。泰戈尔《泰戈尔笔下的印度》,好像是不如他的诗歌优美,也算是侧面地了解印度阿三的风俗人情。
15、杨绛《洗澡》,有点意思,人生辛酸,笔调诙谐,政治运动下的知识分子的被洗澡经历。历史有多少次重复?自我剖析材料不就是这样吗?凡是被动应付的,都是不能入脑入心的,政治运动会摧毁婚姻,但没有摧毁真正的爱情。
16、陆羽《茶经》,这是开创性的专著,和现代一些人主编的茶叶书籍还是有点区别,朴素没有商业气,真正的是爱茶,品茶,记茶。
应该还读了一些书,有些却记不太起来了,所以应该算是可忽略不记的,但难免有买的时候觉得不错,但读了一些后,觉得还是没有必要浪费生命,有些是因为书的原因,还有一些是自己的错判,以为这书应该这样讲的,但实际上书是那样讲的。当然,我自己觉得已经很少上标题党的当了,但图书出版商业化日益严重,包装图书和包装电影一样,独立评论人已经不再独立。
一般不读热门书,时间会把好书留下,把坏书淘汰,相信时间,这是对个人而言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即将又是一年了,明年也没地方去,只能继续读书了,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下午才开始匆匆写下这些,明年应该改进,读一本,写一篇读书笔记,那样可能会写的更深入一点。
相关文章:《家》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与感悟
- 上一篇:《使徒行传》第五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