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怎么写 > 从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看高考作文的症结 >
首页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小学生 初中 高中 读书笔记 观后感 听后感 游后感 小学生作文

从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看高考作文的症结

栏目:观后感怎么写时间:2018-01-20
"从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看高考作文的症结
赵静宇
(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100084)
[《课程·教材·教法》,2015.3]
摘要: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和参考答案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及说明,内涵丰富,非常重要。高考作文中存在的文体不清晰、审题立意不明确、片面追求所谓文采、论据虚假扭曲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与阅卷中执行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不够细致严格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审题等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0186(2015)03-0085-05
有关作文的话题容易成为行业和社会焦点。无论是考试、教师,还是阅卷者,在命题作文时代关注的都是作文题目,在材料作文时代关注的都是作文材料,对于高考试卷中的作文写作要求和参考答案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及说明都研究甚少。因为二者是考后公开,模式固定,所以不受重视,但其中涉及的内容有着丰富内涵。
一、作文要求的变化及审题等级的划分
高考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选择合适的角度,然后才是谋局布置篇,下笔写作。一道高考作文试题,既要对写作角度有一定的限制性,让考生无法套作、宿构,确保考查的是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限制考生的思维,不能拘囿于考生的想象,避免千人一篇。高考作文要求的变化,反映的是命题人对作文的限定性,即对评价考生审题立意标准的思考。
2005年及之前,高考作文的限定性较强,多为标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即使给出一段材料,也在写作要求中规定了考生的写作方向。比如,2005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6年以后,高考语文开始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考生可以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2007年与2008年,开放性进一步增强,考生选择一个角度即可。2009年,由放到收,对写作角度进行限定,要求“选准角度”;2011年以后,进一步强化这种限定,将“选准角度”改为“选好角度”,这一要求一直沿用至今。考生在考场上无暇顾及这些词语上的细微变化,背后却是命题者对新材料作文考查方式的不断探索。
不同于传统作文,新材料作文暗含多个写作角度,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思考、兴趣爱好来确定立意。以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高考作文“山羊过独木桥”为例,作文中的关键词语有“传统”“团体”“规则”“胜负”“习惯”“新情况”等,面对“新情况”的出现,考生可以表示赞同或者反对。赞同的考生可以从勇于打破“传观后感怎么写统”和“习惯”,善于利用“规则”创新、预赛不必你死我活而可以双赢出线等角度去写。反对的考生可以从“新情况”、违背“传统”和“习惯”、破坏“规则”、有违比赛公平与公正等角度去写。在赞同和反对之外,还可以有第三种、第四种或更多角度。比如说反思的角度,考生可以从规则漏洞这一点去展开分析,联系现实生活,论证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规则漏洞的巨大危害,甚至可以联想到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的建设、“法无禁止皆可为”等话题。
考生既可以从材料整体出发,也可以从材料的一部分出发,甚至可以从材料中的一句话、一个关键词语着眼;既可以从材料的显性内容来写,也可以深入挖掘隐藏的内涵。那么,这么多的角度,有没有高下之分呢?答案是肯定的。参考答案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把它分为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是符合、基本符合还是偏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在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之内。这一解释是原则性的,概括性强,给阅卷操作很大的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阅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评分细则;不好之处是,过于笼统的表述使得阅卷标准不统一,造成分数趋中,会带来公平性问题。
应当对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进行区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阅卷宽严合适,公平合理。还是结合“山羊过独木桥”来对三者进一步解释。
符合题意:角度来自材料,无论是从整体获得还是部分获得、来自显性内容还是隐性含意,都应该与材料提供的情况或条件相吻合,角度不可有任何违背材料提供的信息之处,包括细节的违背。
基本符合题意:角度来自材料,但在具体写作时,发生偏差,与材料提供的情境、条件不够吻合,存在违背材料提供的信息。有的考生从双赢的角度去写,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材料中的双赢是处于对立位置的两方之间的双赢,而不是团队内部队友与队友之间的合作。这样的角度、这样的立意只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角度与材料关系不大,无法得到材料内容的有效支持。“山羊过独木桥”材料叙述的体育活动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内容,在文字理解上没有难度,容易切入,但是依然有学生写偏。比如《赢的人就一直走下去》选择材料的前半部分,即“山羊过独木桥”一般做法是将一个人挤下去。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涉及材料后半部分所讲的新情况。《化磨难为基石》用海伦·凯勒和佐默的例子支撑起文章,主题就是化磨难为基石才更容易成功。《脚踏实地》,在作文的开头,写两个人抱住转身属于投机行为,违背了比赛初衷,应该脚踏实地地从拼搏中获得胜利。由材料得出这一观点后,便不再管材料,专注于写脚踏实地。
二、文采的问题
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的等级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发展等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深刻、丰富、文采、创意。论重要性,深刻、丰富、创意要高于文采。因为考试选拔的不是作家,不是诗人,而是能适应大学学习的合格高中毕业生。在实际阅卷过程中,文采所占的权重却远远高于其他三者。在评分标准的说明中,对深刻的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对丰富的解释为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对有创意的解释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些执行起来都很困难。只有在反复阅读、与其他作文比较之后,才能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深刻、丰富、有创意。文采则不然,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十秒钟就可以判定出来。出于对快捷高效的追求,好作文常常被等同于有文采的作文。同一原因,文采常常被等同于华丽辞藻,华丽辞藻又被简化为好词好句。这种导向给教学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考生在试卷中呈现出来的是文采吗?恐怕不是。看下面的例子:
《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精彩片段赏析》一文,罗列出来了40个精彩片段,这些片段讲究遣词造句,甚至到了刻意为之的地步。
“这个世界才绽放笑容,如嫣婉菊花”;
“漫漫黄沙,朔风连天,抵着炎热的炙烤,脚踏发烫的流沙,玄奘背着他的经文,有一步步向天竺进发......”
“那泥泞的田头让西装革履的人吞声踟蹰,却让布衣草鞋者健步如飞,羁绊无形却是最沉重的负荷。”
“我愿在猎猎的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居异乡的你话一段温情的家常。我也愿心中有一泓甘泉甜醴,与你携手溪边,耳听风吟。”
“嫣婉菊花”“朔风连天”“炎热的炙烤”“吞声踟蹰”“一缕因风起舞的清香”“甘泉甜醴”,这些词语并不常见,极易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博取好感,为考生赢得高分。稍花点时间,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这些句子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炎热的炙烤”中“炎热”和“炙烤”的搭配并不恰当,一是意思重复,二是“炙烤”所蕴含的热的程度远超于“炎热”,以程度低的词语来形容程度高的词语是不恰当的;“脚踏发烫的流沙”中“流沙”是个地理专有名词,指的是沙漠地区中不固定的、常常随风流动转移的沙,能将人吞没;“玄奘背着他的经文一步步向天竺进发”与事实不符,玄奘前往天竺是取经而不是送经。“猎猎北风”中“猎猎”是拟声词,形容风的声音,那风必然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一缕清香,一是实在值得怀疑,二是两者根本不匹配。这种华丽的描述说到底是辞藻的堆砌,是没有实质内容的浮华。如果说这些考生至少词汇量够多、有想象力,有表现的欲望,那么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有些考生将死记硬背下来的句子塞进作文中,文采本是锦上添花的事,但这经却在应试的过程中被念歪了。
文采对于文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绝不应该为此就忽视了内容。中国传统文论重视二者的统一。孔子提出:“志有之,言足以志,文足以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后世也注重文采对于文章的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在文采和内容的关系中,内容始终居于主导位置。这内容有时是情,有时是志,有时是理,不管是什么,都不能舍弃内容而专注于文采。
怎样正确评价议论文中的文采?笔者的建议是,看是否有益于文章本身。文章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好处本在于化繁为简,将难以表达的事、情、理表达出来。使文章生动鲜活,那么这种文采应该被鼓励,应该加分。如果考生舍本逐末,不惜将一个简单的道理复杂化,以支撑起锦绣词句。那这种所谓的文采是多余的。
三、文体的问题
目前高考全国卷对作文文体的要求是“明确”两个字。一名高中毕业生应该熟练掌握记叙、抒情、议论等常见文体的写作。明确文体,一层含意是自己选择文体;另一层含意是不要文体混杂不清,写记叙文便写记叙文,写抒情文便写抒情文,写议论文便写议论文。
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有个变化过程。在恢复高考之初,各年轮流考查多种文体。包括记叙文、读后感、议论文、书信等。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前期,也曾尝试同时考查两种文体,如1987年要求写简讯和议论文。1993年要求写200字的说明文和500字的记叙文。1995、1996、1997年要求写议论文。1998年以后,要求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从2001年开始,写作要求的表述固定为文体自选。2011年至今,变为明确文体。
一方面,命题者希望通过微言大义来规范考生的写作;另一方面,却是考场作文文体的混乱与失控。
最典型的表现便是议论文和抒情文的混杂。在一篇题为“生活在规则的天空下”的作文开头,考生这样写道:
风若遥远的回音,沉醉于你唯美的时世韵味,你用你饱含史册深藏的笔墨,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你浓墨重彩的一笔,留给人难以诉说的大气和美丽。是的,也只有你,规则,你用你的标准,度量着世界。
乍一看,还以为考生写的是抒情文,抒发对规则的赞美之情。但纵观全文,却发现其实是在论证规则的重要性。
考场作文有着特殊性,一是唯一实际的读者为阅卷者;二是这唯一实际的读者掌握着对考生的“生杀大权”。特殊性使得考生偏离写作目的,将精力放在如何博取阅卷者好感以获得高分上。抒情散文采用的是文学语言,容易被发现,容易得高分。许多考生的作文便呈现出混搭的风格:议论文中出现大段与论述观点无关的抒情话语。议论文本是要理性地进行陈述、推断、演绎、判定,而抒情,则需要情感的浓厚。二者可以结合到一起,但必须“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那段对规则的赞美,之所以让人感到别扭,就在于理之匮乏,情之虚假。文儒敏曾经批评过这种“文艺腔”:“把文字写漂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
除了文艺腔外,考场议论文还有一大问题在于事例的虚假和扭曲。叶圣陶在《文化七十二讲》中提到议论文中所用的事实,可以是真正的事实,也可以是作者凭空虚构的。但采用虚构事实的议论文就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议论文了,而是“变装的议论文”,常采用小说和寓言的形式出现。
坊间总有很多指导作文速成的书,将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分类概括。这看似给考生提供了便捷,其实不然。因为背下来的素材缺少自己的加工提炼,只能用在固定的情境下。在命题作文的时代或许可以套用,但在新材料作文的时代,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也是限制条件,使得考生死记硬背下来的缺少变化的素材显得不合用途。有的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添枝加叶,这就是虚假,有的考生努力使材料向论据靠拢,但由于材料来自作文速成,缺乏相关信息,只会变得扭曲。无论是虚假还是扭曲,都是日常积累少,阅读快餐化的必然后果。而虚假和扭曲的例证是无法证明观点的。比如,在一篇《合作方能共赢》的作文中,一名考生使用了这样三个例子:陈寅恪与陈三立的父子关系,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纠纷、俞敏洪与新东方职工的合作。这三个例子中只有加多宝和王老吉的纠纷算是合适的,可以从反面证明合作的重要性。陈寅恪与陈三立之间的关系不能算作合作。在写俞敏洪与新东方职工的关系时,考生将重点放在了讲俞敏洪三次高考失败,最后经过努力考上了北大。议论文的目的在于“使人承认”。很显然,上述例子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考场上并不缺少有思想的好文章。有些作文内容丰富、例证新颖、逻辑清晰、语言平实、笔法老练,让人惊喜。同样是面对“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一名考生写下了题为《怎样面对零和博弈》的作文。
文章的开头提出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零和博弈”,指的是博弈中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结果为零。接下来论证,虽然结果为零,但“零和博弈”不是没有意义的。举的例子是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如果认为总会有输有赢,只能有一支球队捧起大力神杯,那比赛就没有意思,无意义了。回顾材料,将抱住转身握手言和的逻辑推演下去的话,世界就只剩下一个“零”。在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中,选手锻炼了体魄,收获了快乐,增进了友谊,是立足过程与收获而无视结果与失败,而抱住转身握手言和是从零到零,意义还没有出生就已死亡。最后一段总结,竞争也是一种合作,它用胜负激励我们,压迫我们去改变自己,去成为更好的人。
这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需要培养的土壤和发现的眼睛。考生在考场上无暇顾及写作要求,考试后无心细想评分标准,只是急功近利想获得高分,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功利心难以消除,却可以因势利导。高考是指挥棒,负担着举偏补弊的责任。命题者制定了高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仅仅是高考八字的一撇,另一撇,则由阅卷来完成:在现在的基础上从严从细。从细好理解,从严可能会受到质疑。很多人认为,只要标准统一,较宽的评分标准大家都能获益。其实不然。执行较宽的评分标准,不是皆大欢喜,而会带来严重后果。一是降低了高考语文测试的效率。作文占60分,最理想的情况是将要选拔的学生分为60个等级。现在的情形是,大量学生集中在35分到50分之间,意味着35分之下和50分以上的分数意义很小。作文其实由60分变为16分,二是带来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包括科目内的不公平与科目间的不公平。科目内的不公平是指优秀的考生花费时间和力气写作,得到的分数与一般的考生随便写写相差不多。科目间的不公平,是指做同样60分的数学题、英语题或者文综、理综,考场上花费的时间和平时学习花费的精力远高于写这样800字的作文,但得分却艰难的多。在分数即权重的情况下,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一分,才能保证考生的公平有效。
观后感 /jiqiao/9661.html

智能推荐

相关观后感怎么写

推荐观后感怎么写

重点栏目推荐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小学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 缩写作文 改写作文 读后感格式 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 观后感怎么写 初中读书笔记 高中读书笔记 续写作文 仿写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 2017 读后感大全.duhougan -名著读后感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笔记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