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影评观后感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一个美丽女人的悲剧人生
但凡是一部好影片,其故事都是十分打动人的。以至于电影看过多时了,电影里的人物与情节还会萦绕在观者的心头,不会散去。由中国摇滚乐的殿堂级人物,崔健编导的首部故事影片《蓝色骨头》,就是一部这样的好作品。编导用蓝色骨头这个很另类的称谓来比喻信心,并借此诠释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影片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悲痛,他们的命运,又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目睹或是见证这些之后,让人心情沉重得难以平静,久久无法遗忘。
施堰萍,一个四川少女,因为长得漂亮,便发生了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才会发生的事情。那是1970年,她因被首长选中,而来到了北京,成为首长儿子的女朋友。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惊喜,是自豪,还是忐忑,或者是因无力拒绝,而被动应承,均不得而知。但是从影片中提供的情节来看,她至少是不抗拒的,而且很享受首长的儿子把他引入到的那个新的生活层面。她不仅尝试了用手qiang射击,还通过电影与录音磁带,接触到了国外的最新流行音乐,知道了摇滚乐这个音乐形式。这一切都让她比同龄人见多识广,不过,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一个致命的伏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同首长儿子的关系好像有了不小的变化,似乎是无疾而终了。她离开了首长的家,被送到了一个军队文工团。根据故事的交代,是因为首长的儿子很懂她,知道她爱红装胜过爱武装,她应该是属于一个舞台,而不是一个战场。于是就让她从事文艺而不是政治工作,看来首长的儿子还是很知人善用的,这个安排对于施堰萍来说是一件好事儿。然而,施堰萍的人生之路,自从被首长选中之后,就再也不在她自己的手中掌握了,她后来的悲剧人生也正是因为她被选中而引发的。
不过,前面出现的这些剧情都是铺垫,施堰萍到了文工团之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在那里,她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这主要表现在陈东的身上。陈东与孙洪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战友,从很小来到文工团的学员班开始,他们已经有了八至九年的友谊了。孙洪是四川人,为人比较认真踏实,同时也是很阳光,气质很好一个青年人。不过也有令人意外之处,在团里那么多年,他竟然没有处过女朋友,倒一直是对陈东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着,陈东的军装,甚至是内衣内裤都是由他来洗的,他俨然就成了陈东的保姆了。
偏偏又阴错阳差的是,听说施堰萍要到团里来,文工团的女团长好心好意地要撮合孙洪与施堰萍认识,理由是他们都是四川老乡。所以派孙洪去迎接施堰萍,并要帮助她尽快地适应团里的生活。据说施堰萍是一个对第一次见到的男性会十分有好感的人,所以接下来,她果然就对孙洪情有独钟了。结果孙洪并不领情,反而还抱怨团长不应该介绍他与施堰萍相识,理由却是因为陈东。原来陈东自从见到施堰萍的第一眼,就被施堰萍的美丽迷住了。他甚至已经以为施堰萍就应该天天晚上到他的宿舍来,同他聊天才对。
因此,当施堰萍几天不出现时,他就崩溃了。便呆坐在宿舍里生闷气,饭不吃,水不喝,大白天也把窗帘挡得严严实实的,不见人,自然也不会理睬孙洪了。所以,当施堰萍在水房里堵住孙洪的时候,他是一脸的不高兴,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你一来,我们的生活就全乱了。这个我们,是指他和陈东。可见施堰萍的出现的确是打破了原来的平静,因为施堰萍的眼里只有孙洪,孙洪的眼里却只有陈东,陈东的眼里却全是施堰萍。这三个人整个一个互不咬弦,不乱才怪呢!
其实,孙洪和陈东都没有想过,三个人中最痛苦,最受打击的那一个不是陈东,也不是孙洪,而是施堰萍。对于孙洪的无动于衷,她只能从自身找原因,痛苦地以为她自己不像一个女人,要不怎么会对孙洪没有一点吸引力呢!所以她当面也问过孙洪,“你觉得我不像女人吗?”在那个年代,一个妙龄女子问一个心仪的同龄异性这样的问题,是多么得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是问不出口的。其实,就那个年代里的人来说,哪里会有人懂得,由于受到染色体的影响,有些人的性取向就是与常人不一样的。要是晚生二十年,施堰萍就不会有当年的苦恼和没有自信了。
应该说,青春的荷尔蒙就是躁动的,不安分的。后来,眼见着孙洪不在状态,施堰萍把对异性的爱恋竟然转向了陈东。她勾引陈东的话,也是她质疑过孙洪的那句话,不过她加上了一个也字,她近距离地站在他的面前,双眸含火,深情款款,却又语带挑衅地问道:“你也觉得我不像女人吗?”并且欲止又言地继续说下去:“他更喜欢你,你呢?你喜欢谁呀?”
当然,陈东可不是孙洪,他已经仰慕施堰萍已久了。面对她如此这般地投怀送抱,他是抵御不了的,即便是孙洪刚刚因为创作并表演了一段独舞而被处分,被送走了,陈东也是不会却步的。他必须得上,他不能让她没面子,他也不会让自己那么得不解风情。他与她亲吻在一起了。再往下还有什么,就没有镜头了。不过,这个在后来还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从人性而言,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有男女之爱,何况还是青春年少之时,这跟外界的环境没有太大关系,哪怕是在危险的时刻,也不会有例外。
遗憾的是,当陈东面临领导的审讯时,就把什么都和盘供出来了,即使是他与施堰萍之间的私情也如实坦白了。这个陈东在关键之时就不像是个男人了,就连柔弱如水的施堰萍都比他强。当审讯者问她,你们在一起除了听歌,还干什么了?这里就是上文所说的那个很大的问题,审问施堰萍又被问起来了。她先是感到了极大的侮辱,泪水一下子就夺眶而出。不过她马上就镇定了下来,她用鄙视的眼神望向审问她的那几个身军装的大男人,冷笑着说道:“这就是你们,还是你们的领导最感兴趣的问题吧!”
影片把施堰萍在文工团里的故事展示得很生动,也很唯美。三个人物都精彩,也有根基,是来自生活的创作。陈东追求施堰萍的两处情节,都是可圈可点的绝妙之笔。一处是他初次见到施堰萍时,趁着孙洪起身去加菜的空档,他马上将身子挪向了施堰萍的身边,对她表示了一种热烈之极的亲切之情,这个情节颇为传神,也有感染力。第二处就是他宁愿用他那支来自东德的宝贵钢笔,来换她的一张照片,理由是他想天天见到她。这是一种既真实又纯情的爱,可以用无邪无伪来形容。
孙洪寡言少语,却很坚强,被处分后并不怨天尤人。那个左得出奇的政委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怜惜他在舞蹈上的才华与功底,竟然在送他走时还偷偷地送一双进口的舞鞋给他,叫他不能放弃练功,并许诺说一年后再把他调回来。可是孙洪并不领情,他态度坚决地回绝了这个礼物,也是这个许诺,他坚定地告诉政委,我再也不跳舞了,接着转身就走了。孙洪虽然还年轻,但已然是条硬汉,值得钦佩与赞许。
最后被处理的是施堰萍,她没有把自己被送回原籍而当作一回事,而是牵挂着孙洪和陈东的命运。她急切地想知道他们在哪里,她问政委,政委却不告诉她。无奈之下,她又顺手写下了她自己的通信地址,希望政委能够把这个地址转告他们两个人。原则性甚强的政委当然还是不会答应她。她只有黯然地离开了文工团,离开了部队。她回到了四川老家,从此与孙洪和陈东失去了联系。
不过,却有一个人不请自来了。这就是首长的司机,那个名叫钟振清的年轻军人。首长走遍全国选美时,是这位钟司电影影评机陪着的。施堰萍到了北京后,也是钟振清车接车送的。当施堰萍到文工团报道那天,也是他送去的。施堰萍下车后,他曾经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与电话号码留给了她,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钟振清也是太喜欢施堰萍了,可是那时的他也知道,他是没有资格有非分之想的。
现在,钟振清出现了。顺理成章地娶了施堰萍为妻了,不久就有了儿子钟华。这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的四川巫溪也变成了重庆巫溪。可是他们的婚姻却没有能够走下去,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钟振清成了一个有严重残疾的人,施堰萍也把自己自残成一个失忆症患者,并远走异国他乡了。20年后,用钟振清不无感慨地说,施堰萍并不爱他,她能够嫁给他,也是因为在她需要男人保护的时候,他恰好就出现了。
施堰萍与前孙洪,陈东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但还是很美好的。尽管那朵爱情之花还没有绽放就被政治无情地摧残了,但是青年男女之间留下的那种纯真无邪的爱,还是足以让人倍感美丽又似曾相识的。可是,她后来的婚姻并没有因为文革的离去,而变得幸福。反而倒像是成了一种惩罚,这就让人深思了。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从文革中走过来的施堰萍与钟振清,他们的心智与性格已经被严重地扭曲了,再加上他们爱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就会迅速激化,甚至是暴力相向。这一点在施堰萍的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因为她在文革中身心所受的打击最大,所以她所受到的伤害也就最为严重。她能够向钟振清开qiang,并且自杀不成,又失去理智地用没有了子弹的手qiang,疯狂地向自己的额头上不断地击打,就是她精神上长期受压抑的一次总爆发。
她的自杀,自残,自虐,也可以被看成是她向命运的一次呐喊,一次抗争。可惜的是钟振清太不知道怜香惜玉,不仅没有对她给予该有的爱与关怀,就是连最基本的怜悯与同情都没有,还残酷地把儿子也从她身边夺走。气头上的钟振清也像一头野兽,毫无人性可言。不过,也许不该苛责钟振清,他是一个特工,文革后期他也受到调查。他一路走来也是屡有艰难与危险,因此他也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了。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不可能会平安无事,他们的悲剧是社会与性格造成的,是早就注定了的。
虽然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所造成的伤害却是影响了当事者的一生,并且也影响到他们的儿子钟华。最后,患了不治之症的钟振清,以独有的方式为自己举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后,便坚强地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远在海外的施堰萍却突然恢复了失去的记忆,带着钟华从未听说过的妹妹,出现在重庆巫溪的那座吊桥上,赫然醒目的是她前额以及面颊上的疤痕。她归来的原委,也是这部影片里面一个更深层次的故事,如果要加以叙述的话,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部影片的信息量之大,释放的内容之多,决不亚于一部40集的电视连续剧,而且它能够带给观众的是许多的共鸣与震撼。由此可见,这是一部大作品。这部作品的力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同类题材的任何一部影片。虽然票房成绩不佳,但决不影响它在艺术上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蓝色骨头》必定会在中国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施堰萍,这位美丽女子,因为她有着一个既平凡,又传奇的悲剧人生,也会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定格在银幕的世界里。
观后感 /yingping/4203.html
但凡是一部好影片,其故事都是十分打动人的。以至于电影看过多时了,电影里的人物与情节还会萦绕在观者的心头,不会散去。由中国摇滚乐的殿堂级人物,崔健编导的首部故事影片《蓝色骨头》,就是一部这样的好作品。编导用蓝色骨头这个很另类的称谓来比喻信心,并借此诠释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影片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悲痛,他们的命运,又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目睹或是见证这些之后,让人心情沉重得难以平静,久久无法遗忘。
施堰萍,一个四川少女,因为长得漂亮,便发生了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才会发生的事情。那是1970年,她因被首长选中,而来到了北京,成为首长儿子的女朋友。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惊喜,是自豪,还是忐忑,或者是因无力拒绝,而被动应承,均不得而知。但是从影片中提供的情节来看,她至少是不抗拒的,而且很享受首长的儿子把他引入到的那个新的生活层面。她不仅尝试了用手qiang射击,还通过电影与录音磁带,接触到了国外的最新流行音乐,知道了摇滚乐这个音乐形式。这一切都让她比同龄人见多识广,不过,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一个致命的伏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同首长儿子的关系好像有了不小的变化,似乎是无疾而终了。她离开了首长的家,被送到了一个军队文工团。根据故事的交代,是因为首长的儿子很懂她,知道她爱红装胜过爱武装,她应该是属于一个舞台,而不是一个战场。于是就让她从事文艺而不是政治工作,看来首长的儿子还是很知人善用的,这个安排对于施堰萍来说是一件好事儿。然而,施堰萍的人生之路,自从被首长选中之后,就再也不在她自己的手中掌握了,她后来的悲剧人生也正是因为她被选中而引发的。
不过,前面出现的这些剧情都是铺垫,施堰萍到了文工团之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在那里,她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这主要表现在陈东的身上。陈东与孙洪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战友,从很小来到文工团的学员班开始,他们已经有了八至九年的友谊了。孙洪是四川人,为人比较认真踏实,同时也是很阳光,气质很好一个青年人。不过也有令人意外之处,在团里那么多年,他竟然没有处过女朋友,倒一直是对陈东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着,陈东的军装,甚至是内衣内裤都是由他来洗的,他俨然就成了陈东的保姆了。
偏偏又阴错阳差的是,听说施堰萍要到团里来,文工团的女团长好心好意地要撮合孙洪与施堰萍认识,理由是他们都是四川老乡。所以派孙洪去迎接施堰萍,并要帮助她尽快地适应团里的生活。据说施堰萍是一个对第一次见到的男性会十分有好感的人,所以接下来,她果然就对孙洪情有独钟了。结果孙洪并不领情,反而还抱怨团长不应该介绍他与施堰萍相识,理由却是因为陈东。原来陈东自从见到施堰萍的第一眼,就被施堰萍的美丽迷住了。他甚至已经以为施堰萍就应该天天晚上到他的宿舍来,同他聊天才对。
因此,当施堰萍几天不出现时,他就崩溃了。便呆坐在宿舍里生闷气,饭不吃,水不喝,大白天也把窗帘挡得严严实实的,不见人,自然也不会理睬孙洪了。所以,当施堰萍在水房里堵住孙洪的时候,他是一脸的不高兴,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你一来,我们的生活就全乱了。这个我们,是指他和陈东。可见施堰萍的出现的确是打破了原来的平静,因为施堰萍的眼里只有孙洪,孙洪的眼里却只有陈东,陈东的眼里却全是施堰萍。这三个人整个一个互不咬弦,不乱才怪呢!
其实,孙洪和陈东都没有想过,三个人中最痛苦,最受打击的那一个不是陈东,也不是孙洪,而是施堰萍。对于孙洪的无动于衷,她只能从自身找原因,痛苦地以为她自己不像一个女人,要不怎么会对孙洪没有一点吸引力呢!所以她当面也问过孙洪,“你觉得我不像女人吗?”在那个年代,一个妙龄女子问一个心仪的同龄异性这样的问题,是多么得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是问不出口的。其实,就那个年代里的人来说,哪里会有人懂得,由于受到染色体的影响,有些人的性取向就是与常人不一样的。要是晚生二十年,施堰萍就不会有当年的苦恼和没有自信了。
应该说,青春的荷尔蒙就是躁动的,不安分的。后来,眼见着孙洪不在状态,施堰萍把对异性的爱恋竟然转向了陈东。她勾引陈东的话,也是她质疑过孙洪的那句话,不过她加上了一个也字,她近距离地站在他的面前,双眸含火,深情款款,却又语带挑衅地问道:“你也觉得我不像女人吗?”并且欲止又言地继续说下去:“他更喜欢你,你呢?你喜欢谁呀?”
当然,陈东可不是孙洪,他已经仰慕施堰萍已久了。面对她如此这般地投怀送抱,他是抵御不了的,即便是孙洪刚刚因为创作并表演了一段独舞而被处分,被送走了,陈东也是不会却步的。他必须得上,他不能让她没面子,他也不会让自己那么得不解风情。他与她亲吻在一起了。再往下还有什么,就没有镜头了。不过,这个在后来还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从人性而言,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有男女之爱,何况还是青春年少之时,这跟外界的环境没有太大关系,哪怕是在危险的时刻,也不会有例外。
遗憾的是,当陈东面临领导的审讯时,就把什么都和盘供出来了,即使是他与施堰萍之间的私情也如实坦白了。这个陈东在关键之时就不像是个男人了,就连柔弱如水的施堰萍都比他强。当审讯者问她,你们在一起除了听歌,还干什么了?这里就是上文所说的那个很大的问题,审问施堰萍又被问起来了。她先是感到了极大的侮辱,泪水一下子就夺眶而出。不过她马上就镇定了下来,她用鄙视的眼神望向审问她的那几个身军装的大男人,冷笑着说道:“这就是你们,还是你们的领导最感兴趣的问题吧!”
影片把施堰萍在文工团里的故事展示得很生动,也很唯美。三个人物都精彩,也有根基,是来自生活的创作。陈东追求施堰萍的两处情节,都是可圈可点的绝妙之笔。一处是他初次见到施堰萍时,趁着孙洪起身去加菜的空档,他马上将身子挪向了施堰萍的身边,对她表示了一种热烈之极的亲切之情,这个情节颇为传神,也有感染力。第二处就是他宁愿用他那支来自东德的宝贵钢笔,来换她的一张照片,理由是他想天天见到她。这是一种既真实又纯情的爱,可以用无邪无伪来形容。
孙洪寡言少语,却很坚强,被处分后并不怨天尤人。那个左得出奇的政委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怜惜他在舞蹈上的才华与功底,竟然在送他走时还偷偷地送一双进口的舞鞋给他,叫他不能放弃练功,并许诺说一年后再把他调回来。可是孙洪并不领情,他态度坚决地回绝了这个礼物,也是这个许诺,他坚定地告诉政委,我再也不跳舞了,接着转身就走了。孙洪虽然还年轻,但已然是条硬汉,值得钦佩与赞许。
最后被处理的是施堰萍,她没有把自己被送回原籍而当作一回事,而是牵挂着孙洪和陈东的命运。她急切地想知道他们在哪里,她问政委,政委却不告诉她。无奈之下,她又顺手写下了她自己的通信地址,希望政委能够把这个地址转告他们两个人。原则性甚强的政委当然还是不会答应她。她只有黯然地离开了文工团,离开了部队。她回到了四川老家,从此与孙洪和陈东失去了联系。
不过,却有一个人不请自来了。这就是首长的司机,那个名叫钟振清的年轻军人。首长走遍全国选美时,是这位钟司电影影评机陪着的。施堰萍到了北京后,也是钟振清车接车送的。当施堰萍到文工团报道那天,也是他送去的。施堰萍下车后,他曾经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与电话号码留给了她,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钟振清也是太喜欢施堰萍了,可是那时的他也知道,他是没有资格有非分之想的。
现在,钟振清出现了。顺理成章地娶了施堰萍为妻了,不久就有了儿子钟华。这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的四川巫溪也变成了重庆巫溪。可是他们的婚姻却没有能够走下去,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钟振清成了一个有严重残疾的人,施堰萍也把自己自残成一个失忆症患者,并远走异国他乡了。20年后,用钟振清不无感慨地说,施堰萍并不爱他,她能够嫁给他,也是因为在她需要男人保护的时候,他恰好就出现了。
施堰萍与前孙洪,陈东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但还是很美好的。尽管那朵爱情之花还没有绽放就被政治无情地摧残了,但是青年男女之间留下的那种纯真无邪的爱,还是足以让人倍感美丽又似曾相识的。可是,她后来的婚姻并没有因为文革的离去,而变得幸福。反而倒像是成了一种惩罚,这就让人深思了。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从文革中走过来的施堰萍与钟振清,他们的心智与性格已经被严重地扭曲了,再加上他们爱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就会迅速激化,甚至是暴力相向。这一点在施堰萍的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因为她在文革中身心所受的打击最大,所以她所受到的伤害也就最为严重。她能够向钟振清开qiang,并且自杀不成,又失去理智地用没有了子弹的手qiang,疯狂地向自己的额头上不断地击打,就是她精神上长期受压抑的一次总爆发。
她的自杀,自残,自虐,也可以被看成是她向命运的一次呐喊,一次抗争。可惜的是钟振清太不知道怜香惜玉,不仅没有对她给予该有的爱与关怀,就是连最基本的怜悯与同情都没有,还残酷地把儿子也从她身边夺走。气头上的钟振清也像一头野兽,毫无人性可言。不过,也许不该苛责钟振清,他是一个特工,文革后期他也受到调查。他一路走来也是屡有艰难与危险,因此他也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了。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不可能会平安无事,他们的悲剧是社会与性格造成的,是早就注定了的。
虽然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所造成的伤害却是影响了当事者的一生,并且也影响到他们的儿子钟华。最后,患了不治之症的钟振清,以独有的方式为自己举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后,便坚强地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远在海外的施堰萍却突然恢复了失去的记忆,带着钟华从未听说过的妹妹,出现在重庆巫溪的那座吊桥上,赫然醒目的是她前额以及面颊上的疤痕。她归来的原委,也是这部影片里面一个更深层次的故事,如果要加以叙述的话,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部影片的信息量之大,释放的内容之多,决不亚于一部40集的电视连续剧,而且它能够带给观众的是许多的共鸣与震撼。由此可见,这是一部大作品。这部作品的力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同类题材的任何一部影片。虽然票房成绩不佳,但决不影响它在艺术上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蓝色骨头》必定会在中国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施堰萍,这位美丽女子,因为她有着一个既平凡,又传奇的悲剧人生,也会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定格在银幕的世界里。
观后感 /yingping/4203.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悲惨世界(2012)》影评观后感
- 上一篇:《血色孤语》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