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影评观后感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卡罗尔》影评观后感
【严重剧透】【严重剧透】【详细剧透】(改了很多遍,每次重温又加了新的东西,逻辑可能有些混乱,希望大家原谅)
10月27日,我独自飞到了阿德莱德,看了《卡罗尔》最后一场电影节的点映。平息了一晚上激动的心情,整理了一下思绪,想把此刻的感受留下来一点。
1.关于电影对原著的修改
电影对于原著的修改大部分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比如 Therese的职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Therese第一次跟Carol产生联系,不再是因为傻乎乎地寄了贺卡过去,而是因为Carol把手套忘在了柜台;而Therese和 Carol互换的圣诞礼物,也从昂贵的手包 /刻着Therese 姓名首字母的旅行箱,变成了更有情调的唱片 /相机(及无数胶卷)。这些在某种程度了弥补的原著中对于两人感情线索描述的缺失。
然而关于改动的地方,不满的在于滑铁卢告白段,基本全部删掉,原著中 Carol淡定而温柔的那句“ Don’t you know I love you? ” 多么经典,以及第二天早上那种欣喜的久久拥抱,全都没有了。只保留了床戏的那一句,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
在私人侦探的那个部分, Carol没有书里的那种勇敢坚定赌一把试试的决心,只有慌乱和不知所措。最后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候,Carol并非只因为Therese而放弃,而更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放弃,把母亲的身份放大了不少,而减弱了那份她勇敢追求“非凡”爱情的勇气。这些算是比较不满意的地方。
说起滑铁卢告白这一段,因为最喜欢原著中的这段,反复读了很多遍,一直以为会原样保留在电影中,所以看到 Waterloo的路标出现的时候,心里就激动的不行。可惜的是这一段并没有保留下来。两个人在滑铁卢时是新年夜,互诉了一下因为有彼此陪伴就不孤独之类的鸡汤话之后,凯特就把浴衣带子解开,然后低头吻了 Therese。吻之前那呼之欲出的暧昧情欲非常抓人,吻得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床戏很美很动人,但我更喜欢原著中那种更加克制的表达。
原著中的 Therese在那一天困得不行了,仿佛马上就要睡着还一直睡眼惺忪地看着 Carol,看着看着感情就堆积到了喉咙口,一张嘴,就倾泻而出了。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非常感动。而 Carol更是沉默而淡然的继续收拾着行李,收好后,走过来按着Therese的肩膀,给了她一个吻,“仿佛他们已吻过了千百遍”(Then she kissed Therese on the lips, as if they had kissed a thousand times before),然后Carol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也爱你么?
而且第二天早上,电影中的 Therese从床上醒来,看到立在床前的 Carol问她这是哪里,Carol说这里是滑铁卢,然后表示,(竟然是滑铁卢,)这是个多糟糕的事儿啊,大笑。这里也更喜欢原著中的情节,第二天早上, Therese买了份报纸回来,看到在浴室中的Carol,于是把她从头到脚地认真看了一遍,有种很美梦成真的欣喜感。而Carol只是紧紧地把她搂进怀里,两个人深深地拥抱,“就像她们再也不会分开”。
书中,跟侦探对峙之后Carol本来铁了心决定跟Therese继续旅行下去,但后来迫于无奈先回去解决抚养权的问题,承诺了会回来找Therese。而Therese一个人逗留在她们分别的地方打工,跟Carol保持通话、通信,等待Carol。电影受篇幅所限,Carol直接不辞而别地回去了,剩下老朋友(兼旧情人)Abby善后,只留下了一封信,有点儿“渣”地说,你寻找问题的答案,只因为你还小。总有一天你会长大,寻找到新的幸福,到那时,我希望你想象我也在那里祝福着你。但我们不能再联络了....诸如此类,说的很冷静而有距离感,显得既不真诚也不深情,只是一些漂亮的话。书中描写道,正是这种与距离感的冷静,深深地刺伤了Therese。
但是反而是这样快速的转折,让我们看到了整部影片中一直没有说出“I love you”的Therese的深情。一下从幸福的高空摔到了现实冰冷的地上,Therese就像主心骨瞬间被抽走一样,整个人狼狈不堪、失魂落魄。坐着坐着车就跑到寒风中去呕吐不止,一个人坐在床上恍恍惚惚,对着电话默默呢喃很多遍 I miss you,在暗房冲洗着Carol的照片看的出神……
书中的Therese是比较主动的,虽然一直是Carol在约她出去吃饭,邀请她去旅行,但是Therese在感情上是毫无保留的,但凡是Carol邀约,绝不拒绝,毫无保留地赞美Carol,表达自己对于能见到她的欣喜,甚至主动地说了那句我爱你。但是影片中的Therese则是显得比较弱势的一方,基本上是一味地接受Carol。书中的Carol是表现得比较淡然的,以致于Carol刚开始邀请Therese旅行的时候,T直接拒绝了,因为她觉得Carol只是出于礼貌地询问她而已。而电影中Carol基本上一出场,语气神态中就带着一股挑逗的感觉(可能也是阶级导致的习惯性放电?),从始至终她对Therese都是很主动而强势的。而从Harge对Carol一开始的指控来看,他都能感觉到Carol一开始把这个售货小姐带回家,就心怀不轨了。
关于性爱的部分。书中的Therese和男朋友Richard有过几段性爱,但是都不太愉快,所以让Therese觉得这感觉很不对(直到跟Carol滚了床单才觉得“没有比这更对”),而Carol一开始则是鼓励T去多加尝试。但是在电影中,从T和Richard的对话中,暗示出了T还没有跟Richard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所以Therese是将她最美好的一夜留给了Carol,并阻止了想去关灯的Carol,说“我想能看着你”。无论是在书中还是电影里,Therese都是一个很用力在感受的人,比起跟Carol聊天,她更喜欢沉默地感受、记忆着此刻的那种感觉和心情,即使是床上的这一刻也不例外。
影片将本来是在滑铁卢应该说出的“I love you”放到了最后,似乎能感觉到导演的用意,大概是让本来还拒绝同居的Therese突然的回心转意显得更有说服力些。因为Therese本身是拒绝的,大概是报复Carol之前对她的放弃,然而在听到Carol终于说了那句我爱你之后,便开始一直魂不守舍,最终去寻找Carol。屏气凝神的对视,太美了。
2.关于电影本身
除去对原著的感情,单看电影,感觉最深的就是美。
配乐,色调,拍摄手法,无不透着一股复古而简约的气息。故事也是主次分明,基本都在拍摄两个女人,剩下的诸如前男友、旧情人、侦探律师还有女儿的戏份都精简到了极致,甚至Therese全剧都没有跟Carol的女儿互动过。
看电影前最期待的是沉默的戏份。因为书中Carol和Therese在表白之前,对话是比较少的,基本都是Carol在讲,而Therese则在飘飘乎神游,感受和幻想关于Carol的一切。采访时候鲁妮说这些沉默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电影里都有所保留,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实是暗流汹涌,推动着两个人的关系的。所以,一直很好奇电影会怎样处理这些沉默的戏份。
看完后觉得,在第一次Carol接Therese去她家的那一段沉默,处理得非常美。直接把Carol说的话和一切别的噪音切到了次要的音轨上了,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般遥远,而主要的轨道在播放着缓慢却欢快的音乐,镜头停留在望向窗外的Therese的脸上,带着甜蜜的笑意,在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二刷之后,有一幕在第一次看时没有特别留意,这次却格外触动:在他们被侦探发现之后,Therese把qiang扔掉往回走,却看到Carol已经在电话亭跟Abby亲密地讲电话倾诉,她那时的眼神特别的失落而无助。我想Therese一直很想参与到Carol的生活当中,想帮她分担,想为她在寒风中买香烟,希望能够改变她失去领养权的问题,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当出现大事时,Carol第一个求助的依然是旧情人Abby——她无法成为Carol的依靠,所以这一切是不是仅仅是一场露水之缘。在她们第一次吃完饭,她见到Carol上了Abby的车就开始放声大笑,那笑是Therese没见过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这时,又觉得海因斯将那句“I love you”放在影片最后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Carol之前没有表达过这份感情,所以Therese在Carol不辞而别后一定是对她怀疑的,她没法去相信Carol对她的感情是爱,而不止是那脆弱时期的精神和肉体的排遣。所以最后两人约见时,Therese的眼神从未有过地咄咄逼人,那眼神里有拷问,有愤怒,有幽怨,也不服输,不愿意和Carol对视的时候败下阵来。而这场势均力敌的对视,在Carol说出我爱你后,慢慢地倒塌了,Therese的眼神又变得惊讶,犹豫,无措,可还没来得急犹豫出一个结果,这一切就被打断了——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一刻一定是万分揪心的。
虽然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改编,以及对布兰切特的表演,都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对电影本身,却是无比满意的,那种美感营造的非常好,以至于我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笑,觉得很满足。最棒的大概就是音乐了,在还没上映前,听着流出来的配乐就觉得已经要哭了。那种感觉啊,又甜蜜又心酸。
叙事手法上,采用的是倒叙,先拍的是久别重逢的两人,然而才引入的故事本身。这个地方,一开始不是特别懂他的用意,后来被科普到实际上首位两段机位不同,也算暗藏玄机,而开头看似平淡的吃饭场景在结尾处方揭示出原来暗波汹涌。据说这个开头在致敬《相见恨晚》,由第三人的视角来进入故事。二刷之后我也感觉到,观众让第三人慢慢领进这个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感觉很美妙,而在Therese坐上车,突然忆起第一次见到Carol的场景,更是让人一开始就被丰沛的感情所冲击,猝不及防,又紧张万分。
3.关于演员
看完书的时候,就觉得布兰切特简直就是Carol从书里走了出来。成熟,优雅,神秘,连对外貌的描述都一样:金色微卷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灰色而极具洞察力的瞳孔,还有充满秘密的声线。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无论如何凯特都不会是让我失望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是有些失望的。布兰切特对Carol的诠释,或者说海因斯对Carol的诠释,在我看来有点过了。我心目中的 Carol是温柔而坚定,自信但又内敛的,但电影里的 Carol却带着一股咄咄逼人和漫不经心。在玩具店的谈话,用脚推着箱子给Therese送礼物等等场景,都有一些挑逗的意味在里面;即使是最后邀请同居后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因为语气不像是思念牵挂,更像是一种拿出最后筹码孤注一掷的决绝,还带着一点小小的自信。
但通过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的解释,又觉得布兰切特或者说导演本人大概也是对书中的Carol有了另外的一种理解吧。粘贴一下小站君的评语:“因为鲁尼演得很柔软,所以布兰切特就要演得很张扬吧,这种迎合型表演其实也是导演追求的效果。那种高高在上的端的感觉就像是赋予她的坚强外壳,让她可以面对外面世界的蜚短流长。只有在 Therese面前你能感觉到她的柔化(但依然还会维持 apperance)。最后一个镜头就非常明显,在上流晚宴中她和一堆男人交谈自若神采飞扬,可是和 Therese一个对视整个人立刻沉静了。”
也许本身不是凯特演技的问题,只是我心中的Carol并没能跟她想演出来的Carol所重合吧。不过,像和律师对峙,和女儿告别,以及失神落魄的那几场戏,还是很精彩的,在《蓝色茉莉》中就挑战过落难贵妇的凯特,对于这些大概早已驾轻就熟。
凯特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分手后在车上看到了蜕变后的Therese的那种表情,怀念,惊喜,心痛,很多复杂的感情,都交织在那充满了秘密的灰色瞳孔里。她目光里那种不着痕迹的找寻,终于让她最后放弃抚养权和勇敢追回Therese的转变有迹可循。
我心中的Carol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没有比下面这张图片能更好地说明了:温柔、从容、内敛。对我来说,也许布兰切特本人比海因斯的Carol,更像Carol吧。
无尽的温柔无尽的温柔
最想说的是鲁妮·玛拉,她的表演相当精彩,堪称惊艳。毫无疑问应该是明年奥斯卡影后。我相信每一个在十几岁的时候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获得共鸣。不管是紧张而甜蜜的羞涩,还是失望无助的哭泣,都相当的引人怀想。几次玛拉的那种痴汉表情,都逗笑了电影院里的人,十分可爱,又让人心疼不已。
一开始我觉得凯特像是Carol从书里走出来,但看完了电影,觉得真正从书里走出来的,其实是Therese。从第一次看见Carol那种被吸引的样子,到一起吃饭时候略显局促的小动作,包括船戏时候的紧张期待,被Carol抛弃时候的失魂落魄,被最后被告白时候的恍惚……等等等等,都把一个19岁少女的复杂而青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哭戏最精彩的哭戏
想起鲁尼·玛拉曾用颤抖的声音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30岁的现在终于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拍戏了,我想拍戏的时候她是真的爱上了布兰切特,才能把那些心情那些眼神表现得那么真实,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才能勾起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想。
暗恋的感觉太久远,但全部都被鲁妮的表演唤醒了,于是我对鲁妮除了欣赏,也多了一份感激。之前流出Therese偷偷拍Carol的那段clip时,就有一个朋友豆邮我,说她看了这一小段就感动的要落泪的,还说,但凡你也曾这么痴汉地看过一个人,就一定能懂的。我觉得期待着这部电影的豆友们应该都有过这么一段感情吧,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从鲁妮的表演中收获那种感动。
观影后记
从小站君那里得知阿德莱德电影节正在放映《卡罗尔》之后,心里激动地不行,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就订了机票去成为全球首批观影者了。
适逢期末,身上压着好几个论文没写,又花了不小一笔钱,还一通舟车劳顿。可在看完电影之后,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片尾曲响起来的那一刹那,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毕竟是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呀,去之前我就在想,即使正片只是把预告连放20遍,我也依然会觉得欣喜与感动。出了电影院,已经晚上11点多,在几乎没有人的街道上边走边跳,一直在傻呵呵地笑。
从来没有这样期待过一部电影,从来没有干过这么疯的事,也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冷静下来想,其实影片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就连这不满意的地方,都让我觉得是完美中必备的小小遗憾。
睡了一觉醒来,我跑到阿德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里,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叫《边缘》,觉得跟《卡罗尔》给我的感觉略有相似,忍不住找出来坐在公园里默默地又读了一遍,依然收获了当年的那种感动。抬起头来已经下午四点了,看着阿德莱德一尘不染的天空,心里好多种心情,说不清楚,但最多的还是幸福。
现在我正在阿德莱德的机场等待回家的飞机,觉得活着真好啊。希望我的飞机能平安落地。
——————————————2.5日更新番外————————————————
(一月底跟我彼时的女朋友老李又一起看了一遍,然后写了一篇《老李完美解读<卡罗尔>中的卡罗尔》,让老李从一个御姐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卡罗尔。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538544979/)
下面,为大家转述一下老李是怎样完美地解读了《卡罗尔》中的卡罗尔:
1.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
一直以来我就感觉,在两个人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卡罗尔就已经开始喜欢Therese了,但却不懂为何。老李说,当卡罗尔问她:周末要不要来我家看我时,小芮干脆地回答出了yes的那一刻,她心中就在想,好一个奇怪的女孩,而此时卡罗尔的台词也是:you are such a strange girl.看看,这样巧妙的重合下大概藏着一份共同的心思。老李说,从一开始就感觉Therese就是一个很随意、没什么态度的人,吃饭都不知道点什么菜,交着一个说不清喜欢或不喜欢的男朋友,似乎对什么都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末叫她去一个乡下小别墅玩,明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却干脆地一口答应下来了,还带着开心的笑,让人觉得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啊,搞不清她究竟在想什么,究竟喜欢什么。
老李说,卡罗尔邀请她的时候,一开始也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说出口的一瞬间,又有一点在意这邀请的答复,明明举到嘴边要喝的酒,突然就悬在那里,再得到一个爽快而愉悦的答复后,便觉得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和自己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关于二人感情的描述,最让老李觉得精彩的戏份,竟然是两人在私人旅店和还没暴露身份的侦探聊天的那场戏。那时侦探表达出了想搭她们车的意愿,而二人却不太愿意理他,所以Therese就开始带点玩笑性质地捉弄他:“我也要去芝加哥,我知道一条路能节省两小时车程”,“那我们能停在那里买个杂志么?”,“我这里就有杂志,《国家地理》…”,“那《大众摄影》呢”……就这样见招拆招的对话,展现出了一个似乎没有态度的Therese又聪明,又有点顽皮的古灵精怪的一面。这个场景下,明明两个人没有直接的交流,却因为一致的心情产生出了一种“合伙”的状态,于是卡罗尔在这种默契中欣赏着Therese的古灵精怪,一定是十分喜爱她的。
我问老李,可是Therese根本给不了Carol任何实质上的帮助,Carol为何喜欢她。老李说她根本不需要,她本来就是习惯坚强的女性,并不需要别人来为她解决问题,但Therese的出现给了她一种温暖,甚至只要Therese多问她两句,就已经是一种安慰了。
而Therese本身也是一个细致体贴的人。在发现皮箱中的qiang之后,马上选择了卸掉里面的子弹,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去问Carol,你在我身边感到害怕么?虽然Carol在开qiang后发现没有子弹,有惊诧和泄气,但是日后回想,却又定会感谢Therese,如果开了qiang,性质就变了,甚至连争夺抚养权的资格都没有了。
2.Carol有多喜欢Therese
非常喜欢,非常珍视。
在第一次Therese从Carol家哭着回来之后,Carol就给她打了电话,除了抱歉自己的态度外,还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问吧,please。那一刻开始,Carol就是需要Therese的了。而在还没有问出口的时候,Carol就挂掉了电话,我一直不太懂为什么,现在老李为我解答了疑惑。
因为从那时候起,Carol就将她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听她提问,也想仔细地讲述给她,而在那个环境下,房东太太的牢骚,男人们归家的嘈杂声,都让那个环境不适合这样的对话,如果说出了什么,Therese又没有听清,或者被打断,那就太破坏这特殊的氛围了。所以Carol选择了挂断电话。
老李说,Therese就像是她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给了她太多的快乐。无论是多么坚强的女人,在被剥夺抚养权后都会崩溃,而在这样崩溃的心境下,Carol都愿意开着车带她去玩,给她化化妆,喷喷香水,还能一起开心地笑,完全忘却了烦恼的样子,甚至还能有闲情地去跟她接接吻,做做爱,都无比的美好和放松。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其实才是Carol对她最深情的告白,而最后那句我爱你,根本不是Carol这样的人会先、说出口的,老李说,Carol之所以说,不是因为她想要说,而是因为她知道Therese需要听。
老李说,她太明白Carol有多么需要Therese了,所以看最后一幕的时候她无比的揪心。在最后的酒店分别后,两个人明明都有些心不在焉,而Therese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心不在焉,但Carol却仍要强撑着继续谈笑风生。而当Therese终于出现,四目对视时,老李说她怕极了,她生怕Therese反悔了然后转身走开,因为她知道Carol多么需要她站在那里。
3. 其他
跟大多数人疑惑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不同,老李一开始反而觉得Carol才是不值得喜欢的那一个。在法庭对峙那一场戏之前,她只觉得卡罗尔是打炮的不二之选,而当她在法庭上用颤抖的声音做出那番陈述时,她才觉得她终于电影评论评分排行榜是一个值得爱的人了,终于选择了坚持作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不去做丑恶的人。
老李说,最让她难过的,是Carol在街上看到Therese后久久的凝视,她说Therese一定想不到她曾经被这样久久地看着过,想想,觉得难过又幸福。看电影时,我一直都想着Therese是怎样久久地凝视Carol,想着每一个久久凝视过的人都会懂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曾被久久地凝视过。我想我也被老李这样深深地凝视过,觉得难过,又觉得幸福。
观后感 /yingping/7361.html
【严重剧透】【严重剧透】【详细剧透】(改了很多遍,每次重温又加了新的东西,逻辑可能有些混乱,希望大家原谅)
10月27日,我独自飞到了阿德莱德,看了《卡罗尔》最后一场电影节的点映。平息了一晚上激动的心情,整理了一下思绪,想把此刻的感受留下来一点。
1.关于电影对原著的修改
电影对于原著的修改大部分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比如 Therese的职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Therese第一次跟Carol产生联系,不再是因为傻乎乎地寄了贺卡过去,而是因为Carol把手套忘在了柜台;而Therese和 Carol互换的圣诞礼物,也从昂贵的手包 /刻着Therese 姓名首字母的旅行箱,变成了更有情调的唱片 /相机(及无数胶卷)。这些在某种程度了弥补的原著中对于两人感情线索描述的缺失。
然而关于改动的地方,不满的在于滑铁卢告白段,基本全部删掉,原著中 Carol淡定而温柔的那句“ Don’t you know I love you? ” 多么经典,以及第二天早上那种欣喜的久久拥抱,全都没有了。只保留了床戏的那一句,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
在私人侦探的那个部分, Carol没有书里的那种勇敢坚定赌一把试试的决心,只有慌乱和不知所措。最后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候,Carol并非只因为Therese而放弃,而更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放弃,把母亲的身份放大了不少,而减弱了那份她勇敢追求“非凡”爱情的勇气。这些算是比较不满意的地方。
说起滑铁卢告白这一段,因为最喜欢原著中的这段,反复读了很多遍,一直以为会原样保留在电影中,所以看到 Waterloo的路标出现的时候,心里就激动的不行。可惜的是这一段并没有保留下来。两个人在滑铁卢时是新年夜,互诉了一下因为有彼此陪伴就不孤独之类的鸡汤话之后,凯特就把浴衣带子解开,然后低头吻了 Therese。吻之前那呼之欲出的暧昧情欲非常抓人,吻得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床戏很美很动人,但我更喜欢原著中那种更加克制的表达。
原著中的 Therese在那一天困得不行了,仿佛马上就要睡着还一直睡眼惺忪地看着 Carol,看着看着感情就堆积到了喉咙口,一张嘴,就倾泻而出了。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非常感动。而 Carol更是沉默而淡然的继续收拾着行李,收好后,走过来按着Therese的肩膀,给了她一个吻,“仿佛他们已吻过了千百遍”(Then she kissed Therese on the lips, as if they had kissed a thousand times before),然后Carol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也爱你么?
而且第二天早上,电影中的 Therese从床上醒来,看到立在床前的 Carol问她这是哪里,Carol说这里是滑铁卢,然后表示,(竟然是滑铁卢,)这是个多糟糕的事儿啊,大笑。这里也更喜欢原著中的情节,第二天早上, Therese买了份报纸回来,看到在浴室中的Carol,于是把她从头到脚地认真看了一遍,有种很美梦成真的欣喜感。而Carol只是紧紧地把她搂进怀里,两个人深深地拥抱,“就像她们再也不会分开”。
书中,跟侦探对峙之后Carol本来铁了心决定跟Therese继续旅行下去,但后来迫于无奈先回去解决抚养权的问题,承诺了会回来找Therese。而Therese一个人逗留在她们分别的地方打工,跟Carol保持通话、通信,等待Carol。电影受篇幅所限,Carol直接不辞而别地回去了,剩下老朋友(兼旧情人)Abby善后,只留下了一封信,有点儿“渣”地说,你寻找问题的答案,只因为你还小。总有一天你会长大,寻找到新的幸福,到那时,我希望你想象我也在那里祝福着你。但我们不能再联络了....诸如此类,说的很冷静而有距离感,显得既不真诚也不深情,只是一些漂亮的话。书中描写道,正是这种与距离感的冷静,深深地刺伤了Therese。
但是反而是这样快速的转折,让我们看到了整部影片中一直没有说出“I love you”的Therese的深情。一下从幸福的高空摔到了现实冰冷的地上,Therese就像主心骨瞬间被抽走一样,整个人狼狈不堪、失魂落魄。坐着坐着车就跑到寒风中去呕吐不止,一个人坐在床上恍恍惚惚,对着电话默默呢喃很多遍 I miss you,在暗房冲洗着Carol的照片看的出神……
书中的Therese是比较主动的,虽然一直是Carol在约她出去吃饭,邀请她去旅行,但是Therese在感情上是毫无保留的,但凡是Carol邀约,绝不拒绝,毫无保留地赞美Carol,表达自己对于能见到她的欣喜,甚至主动地说了那句我爱你。但是影片中的Therese则是显得比较弱势的一方,基本上是一味地接受Carol。书中的Carol是表现得比较淡然的,以致于Carol刚开始邀请Therese旅行的时候,T直接拒绝了,因为她觉得Carol只是出于礼貌地询问她而已。而电影中Carol基本上一出场,语气神态中就带着一股挑逗的感觉(可能也是阶级导致的习惯性放电?),从始至终她对Therese都是很主动而强势的。而从Harge对Carol一开始的指控来看,他都能感觉到Carol一开始把这个售货小姐带回家,就心怀不轨了。
关于性爱的部分。书中的Therese和男朋友Richard有过几段性爱,但是都不太愉快,所以让Therese觉得这感觉很不对(直到跟Carol滚了床单才觉得“没有比这更对”),而Carol一开始则是鼓励T去多加尝试。但是在电影中,从T和Richard的对话中,暗示出了T还没有跟Richard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所以Therese是将她最美好的一夜留给了Carol,并阻止了想去关灯的Carol,说“我想能看着你”。无论是在书中还是电影里,Therese都是一个很用力在感受的人,比起跟Carol聊天,她更喜欢沉默地感受、记忆着此刻的那种感觉和心情,即使是床上的这一刻也不例外。
影片将本来是在滑铁卢应该说出的“I love you”放到了最后,似乎能感觉到导演的用意,大概是让本来还拒绝同居的Therese突然的回心转意显得更有说服力些。因为Therese本身是拒绝的,大概是报复Carol之前对她的放弃,然而在听到Carol终于说了那句我爱你之后,便开始一直魂不守舍,最终去寻找Carol。屏气凝神的对视,太美了。
2.关于电影本身
除去对原著的感情,单看电影,感觉最深的就是美。
配乐,色调,拍摄手法,无不透着一股复古而简约的气息。故事也是主次分明,基本都在拍摄两个女人,剩下的诸如前男友、旧情人、侦探律师还有女儿的戏份都精简到了极致,甚至Therese全剧都没有跟Carol的女儿互动过。
看电影前最期待的是沉默的戏份。因为书中Carol和Therese在表白之前,对话是比较少的,基本都是Carol在讲,而Therese则在飘飘乎神游,感受和幻想关于Carol的一切。采访时候鲁妮说这些沉默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电影里都有所保留,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实是暗流汹涌,推动着两个人的关系的。所以,一直很好奇电影会怎样处理这些沉默的戏份。
看完后觉得,在第一次Carol接Therese去她家的那一段沉默,处理得非常美。直接把Carol说的话和一切别的噪音切到了次要的音轨上了,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般遥远,而主要的轨道在播放着缓慢却欢快的音乐,镜头停留在望向窗外的Therese的脸上,带着甜蜜的笑意,在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二刷之后,有一幕在第一次看时没有特别留意,这次却格外触动:在他们被侦探发现之后,Therese把qiang扔掉往回走,却看到Carol已经在电话亭跟Abby亲密地讲电话倾诉,她那时的眼神特别的失落而无助。我想Therese一直很想参与到Carol的生活当中,想帮她分担,想为她在寒风中买香烟,希望能够改变她失去领养权的问题,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当出现大事时,Carol第一个求助的依然是旧情人Abby——她无法成为Carol的依靠,所以这一切是不是仅仅是一场露水之缘。在她们第一次吃完饭,她见到Carol上了Abby的车就开始放声大笑,那笑是Therese没见过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这时,又觉得海因斯将那句“I love you”放在影片最后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Carol之前没有表达过这份感情,所以Therese在Carol不辞而别后一定是对她怀疑的,她没法去相信Carol对她的感情是爱,而不止是那脆弱时期的精神和肉体的排遣。所以最后两人约见时,Therese的眼神从未有过地咄咄逼人,那眼神里有拷问,有愤怒,有幽怨,也不服输,不愿意和Carol对视的时候败下阵来。而这场势均力敌的对视,在Carol说出我爱你后,慢慢地倒塌了,Therese的眼神又变得惊讶,犹豫,无措,可还没来得急犹豫出一个结果,这一切就被打断了——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一刻一定是万分揪心的。
虽然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改编,以及对布兰切特的表演,都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对电影本身,却是无比满意的,那种美感营造的非常好,以至于我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笑,觉得很满足。最棒的大概就是音乐了,在还没上映前,听着流出来的配乐就觉得已经要哭了。那种感觉啊,又甜蜜又心酸。
叙事手法上,采用的是倒叙,先拍的是久别重逢的两人,然而才引入的故事本身。这个地方,一开始不是特别懂他的用意,后来被科普到实际上首位两段机位不同,也算暗藏玄机,而开头看似平淡的吃饭场景在结尾处方揭示出原来暗波汹涌。据说这个开头在致敬《相见恨晚》,由第三人的视角来进入故事。二刷之后我也感觉到,观众让第三人慢慢领进这个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感觉很美妙,而在Therese坐上车,突然忆起第一次见到Carol的场景,更是让人一开始就被丰沛的感情所冲击,猝不及防,又紧张万分。
3.关于演员
看完书的时候,就觉得布兰切特简直就是Carol从书里走了出来。成熟,优雅,神秘,连对外貌的描述都一样:金色微卷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灰色而极具洞察力的瞳孔,还有充满秘密的声线。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无论如何凯特都不会是让我失望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是有些失望的。布兰切特对Carol的诠释,或者说海因斯对Carol的诠释,在我看来有点过了。我心目中的 Carol是温柔而坚定,自信但又内敛的,但电影里的 Carol却带着一股咄咄逼人和漫不经心。在玩具店的谈话,用脚推着箱子给Therese送礼物等等场景,都有一些挑逗的意味在里面;即使是最后邀请同居后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因为语气不像是思念牵挂,更像是一种拿出最后筹码孤注一掷的决绝,还带着一点小小的自信。
但通过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的解释,又觉得布兰切特或者说导演本人大概也是对书中的Carol有了另外的一种理解吧。粘贴一下小站君的评语:“因为鲁尼演得很柔软,所以布兰切特就要演得很张扬吧,这种迎合型表演其实也是导演追求的效果。那种高高在上的端的感觉就像是赋予她的坚强外壳,让她可以面对外面世界的蜚短流长。只有在 Therese面前你能感觉到她的柔化(但依然还会维持 apperance)。最后一个镜头就非常明显,在上流晚宴中她和一堆男人交谈自若神采飞扬,可是和 Therese一个对视整个人立刻沉静了。”
也许本身不是凯特演技的问题,只是我心中的Carol并没能跟她想演出来的Carol所重合吧。不过,像和律师对峙,和女儿告别,以及失神落魄的那几场戏,还是很精彩的,在《蓝色茉莉》中就挑战过落难贵妇的凯特,对于这些大概早已驾轻就熟。
凯特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分手后在车上看到了蜕变后的Therese的那种表情,怀念,惊喜,心痛,很多复杂的感情,都交织在那充满了秘密的灰色瞳孔里。她目光里那种不着痕迹的找寻,终于让她最后放弃抚养权和勇敢追回Therese的转变有迹可循。
我心中的Carol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没有比下面这张图片能更好地说明了:温柔、从容、内敛。对我来说,也许布兰切特本人比海因斯的Carol,更像Carol吧。
无尽的温柔无尽的温柔
最想说的是鲁妮·玛拉,她的表演相当精彩,堪称惊艳。毫无疑问应该是明年奥斯卡影后。我相信每一个在十几岁的时候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获得共鸣。不管是紧张而甜蜜的羞涩,还是失望无助的哭泣,都相当的引人怀想。几次玛拉的那种痴汉表情,都逗笑了电影院里的人,十分可爱,又让人心疼不已。
一开始我觉得凯特像是Carol从书里走出来,但看完了电影,觉得真正从书里走出来的,其实是Therese。从第一次看见Carol那种被吸引的样子,到一起吃饭时候略显局促的小动作,包括船戏时候的紧张期待,被Carol抛弃时候的失魂落魄,被最后被告白时候的恍惚……等等等等,都把一个19岁少女的复杂而青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哭戏最精彩的哭戏
想起鲁尼·玛拉曾用颤抖的声音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30岁的现在终于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拍戏了,我想拍戏的时候她是真的爱上了布兰切特,才能把那些心情那些眼神表现得那么真实,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才能勾起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想。
暗恋的感觉太久远,但全部都被鲁妮的表演唤醒了,于是我对鲁妮除了欣赏,也多了一份感激。之前流出Therese偷偷拍Carol的那段clip时,就有一个朋友豆邮我,说她看了这一小段就感动的要落泪的,还说,但凡你也曾这么痴汉地看过一个人,就一定能懂的。我觉得期待着这部电影的豆友们应该都有过这么一段感情吧,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从鲁妮的表演中收获那种感动。
观影后记
从小站君那里得知阿德莱德电影节正在放映《卡罗尔》之后,心里激动地不行,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就订了机票去成为全球首批观影者了。
适逢期末,身上压着好几个论文没写,又花了不小一笔钱,还一通舟车劳顿。可在看完电影之后,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片尾曲响起来的那一刹那,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毕竟是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呀,去之前我就在想,即使正片只是把预告连放20遍,我也依然会觉得欣喜与感动。出了电影院,已经晚上11点多,在几乎没有人的街道上边走边跳,一直在傻呵呵地笑。
从来没有这样期待过一部电影,从来没有干过这么疯的事,也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冷静下来想,其实影片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就连这不满意的地方,都让我觉得是完美中必备的小小遗憾。
睡了一觉醒来,我跑到阿德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里,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叫《边缘》,觉得跟《卡罗尔》给我的感觉略有相似,忍不住找出来坐在公园里默默地又读了一遍,依然收获了当年的那种感动。抬起头来已经下午四点了,看着阿德莱德一尘不染的天空,心里好多种心情,说不清楚,但最多的还是幸福。
现在我正在阿德莱德的机场等待回家的飞机,觉得活着真好啊。希望我的飞机能平安落地。
——————————————2.5日更新番外————————————————
(一月底跟我彼时的女朋友老李又一起看了一遍,然后写了一篇《老李完美解读<卡罗尔>中的卡罗尔》,让老李从一个御姐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卡罗尔。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538544979/)
下面,为大家转述一下老李是怎样完美地解读了《卡罗尔》中的卡罗尔:
1.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
一直以来我就感觉,在两个人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卡罗尔就已经开始喜欢Therese了,但却不懂为何。老李说,当卡罗尔问她:周末要不要来我家看我时,小芮干脆地回答出了yes的那一刻,她心中就在想,好一个奇怪的女孩,而此时卡罗尔的台词也是:you are such a strange girl.看看,这样巧妙的重合下大概藏着一份共同的心思。老李说,从一开始就感觉Therese就是一个很随意、没什么态度的人,吃饭都不知道点什么菜,交着一个说不清喜欢或不喜欢的男朋友,似乎对什么都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末叫她去一个乡下小别墅玩,明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却干脆地一口答应下来了,还带着开心的笑,让人觉得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啊,搞不清她究竟在想什么,究竟喜欢什么。
老李说,卡罗尔邀请她的时候,一开始也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说出口的一瞬间,又有一点在意这邀请的答复,明明举到嘴边要喝的酒,突然就悬在那里,再得到一个爽快而愉悦的答复后,便觉得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和自己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关于二人感情的描述,最让老李觉得精彩的戏份,竟然是两人在私人旅店和还没暴露身份的侦探聊天的那场戏。那时侦探表达出了想搭她们车的意愿,而二人却不太愿意理他,所以Therese就开始带点玩笑性质地捉弄他:“我也要去芝加哥,我知道一条路能节省两小时车程”,“那我们能停在那里买个杂志么?”,“我这里就有杂志,《国家地理》…”,“那《大众摄影》呢”……就这样见招拆招的对话,展现出了一个似乎没有态度的Therese又聪明,又有点顽皮的古灵精怪的一面。这个场景下,明明两个人没有直接的交流,却因为一致的心情产生出了一种“合伙”的状态,于是卡罗尔在这种默契中欣赏着Therese的古灵精怪,一定是十分喜爱她的。
我问老李,可是Therese根本给不了Carol任何实质上的帮助,Carol为何喜欢她。老李说她根本不需要,她本来就是习惯坚强的女性,并不需要别人来为她解决问题,但Therese的出现给了她一种温暖,甚至只要Therese多问她两句,就已经是一种安慰了。
而Therese本身也是一个细致体贴的人。在发现皮箱中的qiang之后,马上选择了卸掉里面的子弹,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去问Carol,你在我身边感到害怕么?虽然Carol在开qiang后发现没有子弹,有惊诧和泄气,但是日后回想,却又定会感谢Therese,如果开了qiang,性质就变了,甚至连争夺抚养权的资格都没有了。
2.Carol有多喜欢Therese
非常喜欢,非常珍视。
在第一次Therese从Carol家哭着回来之后,Carol就给她打了电话,除了抱歉自己的态度外,还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问吧,please。那一刻开始,Carol就是需要Therese的了。而在还没有问出口的时候,Carol就挂掉了电话,我一直不太懂为什么,现在老李为我解答了疑惑。
因为从那时候起,Carol就将她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听她提问,也想仔细地讲述给她,而在那个环境下,房东太太的牢骚,男人们归家的嘈杂声,都让那个环境不适合这样的对话,如果说出了什么,Therese又没有听清,或者被打断,那就太破坏这特殊的氛围了。所以Carol选择了挂断电话。
老李说,Therese就像是她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给了她太多的快乐。无论是多么坚强的女人,在被剥夺抚养权后都会崩溃,而在这样崩溃的心境下,Carol都愿意开着车带她去玩,给她化化妆,喷喷香水,还能一起开心地笑,完全忘却了烦恼的样子,甚至还能有闲情地去跟她接接吻,做做爱,都无比的美好和放松。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其实才是Carol对她最深情的告白,而最后那句我爱你,根本不是Carol这样的人会先、说出口的,老李说,Carol之所以说,不是因为她想要说,而是因为她知道Therese需要听。
老李说,她太明白Carol有多么需要Therese了,所以看最后一幕的时候她无比的揪心。在最后的酒店分别后,两个人明明都有些心不在焉,而Therese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心不在焉,但Carol却仍要强撑着继续谈笑风生。而当Therese终于出现,四目对视时,老李说她怕极了,她生怕Therese反悔了然后转身走开,因为她知道Carol多么需要她站在那里。
3. 其他
跟大多数人疑惑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不同,老李一开始反而觉得Carol才是不值得喜欢的那一个。在法庭对峙那一场戏之前,她只觉得卡罗尔是打炮的不二之选,而当她在法庭上用颤抖的声音做出那番陈述时,她才觉得她终于电影评论评分排行榜是一个值得爱的人了,终于选择了坚持作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不去做丑恶的人。
老李说,最让她难过的,是Carol在街上看到Therese后久久的凝视,她说Therese一定想不到她曾经被这样久久地看着过,想想,觉得难过又幸福。看电影时,我一直都想着Therese是怎样久久地凝视Carol,想着每一个久久凝视过的人都会懂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曾被久久地凝视过。我想我也被老李这样深深地凝视过,觉得难过,又觉得幸福。
观后感 /yingping/7361.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超人大战蝙蝠侠》影评观后感
- 上一篇:《恐怖废墟》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