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首页 > 观后感 > 电影评论 > 《鹅毛笔》影评观后感:人类的“垃圾”? >
首页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小学生 初中 高中 读书笔记 观后感 听后感 游后感 小学生作文

《鹅毛笔》影评观后感:人类的“垃圾”?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鹅毛笔》影评观后感:人类的“垃圾”?

诗人是要写诗的,情色大师是要写性的,萨德说,这如同呼吸。
这个生卒于1740-1814年的法国人,断续有27年的人生在狱中度过,最后11年被关并死于疯人院内。他虐待佣人和女人,以变态的性爱方式折磨他们,数度被判死罪,又逃过刑罚。他主张极端的自然主义,以为“残忍的快乐是完全自然的,社会是一个阻碍自然发展的不自然的结构;自然不在乎被叫做‘邪恶’的个体,它用仁爱的目光看待战争、迫害与专制;自然没有财产,因此偷盗不是犯罪;在谋杀和自然死亡之间也没有任何区别,只是生命的分子重新组合而已”。
萨德说:“若要寻找真理,必先认识罪恶。”
他以魔鬼的姿态现身,以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存在,企图为“罪恶”打开一条通道,从而使人类找到“真理”。
显然,不止院墙,整个社会都是他的牢笼,他冲破或抗争的方式,除了行为上的极端暴虐(SM一词中的S即由萨德现象(Sadism)而来),就是写性,恰如他的呼吸在时时刻刻拔出他身体里、灵魂里强大的欲望——变态的、暴力的、违反伦常的,充满细腻和夸张的想象,其夸张程度是人类难以做到的。

电影选取了他在疯人院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再现了他“不得不写”,或者说“窒息而亡”的过程——
1)洗衣女(凯特·温丝莱特饰)偷带他的作品出去印刷被发现,疯人院停止提供纸和笔,他用鸡骨醮红酒写在床单上;
2)禁止提供红酒和床单,他刺破手指,以血写满全身衣服,并在洗衣女的配合下跑出房间,跳上桌子供众人观赏;
3)没收衣服令他一丝不挂,勒令洗衣女离开疯人院,应洗衣女恳求,作为最后的礼物,他口授故事经疯子们口口相传到达洗衣女,她记录于纸上;
4)故事煽动了疯子们的欲望,暴乱发生,洗衣女成为牺牲品——胖疯子几乎按照故事里的步骤杀死了她……萨德被拔去舌头,他再以粪便写满墙壁;
5)只有死路一条了——他将神父救赎灵魂的十字架吞进咽喉,活活噎死……
这个死法,震撼无比。你看到各种尖锐的碰撞:神性和人性、野蛮和文明、道德习俗和自然本能、历史和未来……

影片开始,萨德就被听了其淫秽故事的拿破仑示意处死,有聪明的大臣进言,不可树立暴君形象,于是,代表了社会和道德力量的医生出场,与管理疯人院的年轻神父,与萨德,成三足鼎立之势。
萨德之死,是本质上的。他以自然之躯撞向社会的庞大车轮,以绝对的本能的欲望逆行于这个由道德所定义的世界,当人类的动物性已经到了兽皮遮羞,进而再到衣冠楚楚的阶段,萨德所坚持的“人性中最后的残余”,只能成为与主流相悖的存在。
萨德之死屡屡被判,又屡屡网开一面,是不是每一次都和君主的忌惮“暴君”有关,不得而知,但至少,彰显了他在当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他富有,23岁娶了更富有的贵族女为妻;24岁继承父亲与瑞士交界的三个省的荣誉总督之职;在狱中,他拥有600多册藏书的私人图书馆……他的丑闻昭著和放荡不羁,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享用着社会的成果,又意图击溃社会,“自然没有财产”,他却拒绝交出自己的所有——萨德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十字架在萨德的肚子里,上帝和撒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电影对萨德的解读,异常犀利。
1)社会、道德,被萨德从内部瓦解,却依然一副胜利者的嘴脸。医生的家,徒留华丽的四壁,陪伴医生老朽的躯壳——他视为明珠视为魂灵的年轻妻子因为读了萨德之书而与人私奔,一场必然的哗变,不存在丝毫转圜的余地,而靠掠夺和欺骗支撑其家庭大厦的,恰恰是萨德的稿费。更为讽刺的是,禁了又禁的萨德手稿,在萨德死后,公然被医生出版印刷,成为贵族们的收藏品。医生声称,收入用于维持疯人院,当然不排斥继续中饱私囊——医生已经成为疯人院最高的管理者,凌驾于新神父之上。
萨德说,人的罪恶为人带来财富、快乐和权力,罪恶使人成为强者。对此,医生的嘴脸就是写照。
2)神走下神坛,被萨德附体。死去一个萨德,诞生一个萨德——神父变成疯子,被关进萨德的房间,他同样饥渴地需要一支“鹅毛笔”,他要写的故事,将延续萨德的衣钵,血腥而邪恶。他曾搬出《圣经》(被萨德直接抛弃),以仁爱教化不齿于上帝的萨德,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最大虚伪;管理上一步一步错位的宽恕,最终导致了萨德以及洗衣女的悲剧;他以假借的天父之爱替代爱情,在洗衣女死后又痛悔不已。
遵从上帝的旨意被视为美德,而萨德以为,美德是荒谬的,是不真实的,善与美德的努力终将遭到失败和毁灭。相比教会的虚伪,罪恶拥有坦白、崇高的品质,比美德更崇高,更可取。如果囚禁萨德是对罪恶的处罚,那么,令神父“发疯”,再被囚禁,它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3)绝对的萨德,依然有着未能侵入的领地。崇拜萨德的洗衣女是萨德这一时期笔下的原型,她说,在书里做一个坏女孩,才能在现实中做一个好女孩。她在萨德的书里淫荡,在书外,与伙伴们嘻笑着品读,于他人放浪形骸的身畔,反抗着胖疯子的骚扰,至死保持着处女之身。
16岁少女如此意念清晰而理性,令人难以置信,她的“百毒不侵”将萨德的“洪水猛兽”轻易抵挡,把她看成为神父、为爱情的守身如玉,则一切顺理成章。尽管萨德吹嘘与她数度交欢,在最后的真相面前,他还是颓然倒地,懊悔失声——他以文字从事的颠覆事业被颠覆,原来,爱情,是自然废墟上最神圣的殿堂,从未坍塌。以“天父之爱”“爱”着洗衣女的神父,最终以令耶酥流泪的幻想之爱,也回到了“人类”自身。

不可轻言绝对。
处女之身的洗衣女将神拉下神坛,将魔鬼(卜伽丘的《十日谈》将男性的生殖器称作魔鬼)送回地狱(这里,恰恰不是《十日谈》里所称的地狱),而活着受压制,死后100多年依然不见天日的萨德,却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重新认识,天才的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甚至拿他和普鲁斯特相提并论,认为阅读萨德和阅读普鲁斯特一样,其所带来的欢娱感觉无与伦比。
有评论说,萨德以独树一帜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类似于《圣经》中的世界,充满符码而有待解构,既是色情的象征,也是修辞学的象征。他的语言有一种无法压抑的可怕的力量,配得上他强烈的欲望。
的确,在宽容接纳善与恶的启蒙时期,他创造了独有的伟大文体,而他的极端自由主义哲学则为后来的波伏娃和其他存在主义作家提供借鉴。

很少有电影以如此丰满、澎湃的画面冲击你的感官,又陷你于混乱的电影评论评分泥潭——要么止步于你看到的表象,要么沉入深深的思考,而思考的结果,距离电影似乎遥远。必须声明,这不是一部色情片。
少女、神父、萨德、医生,是各自象征物的代表,纯洁的、善良的、企图教化的,甚至虚伪的,都一一死去,或象征性地死去(少女、神父),唯有坦率的罪恶高高在上(医生),拥有着统御一切的权力。
上帝或天使在天上,魔鬼或撒旦在地狱,让它们回归虚幻的存在吧!人类在需要的时候,自会召唤它们来到人间,为人类服务。千亿年的大地上横行着的,只有人类,或人类欲望,它们构成自然或者社会,成为道德存在的唯一基础。而道德是什么?其行为是符合多数人希望的行为,是获得大众认可的行为,也因此是正当的行为。人类的传统习俗又是什么?它是历史的积淀,根深蒂固,它因保护一个团体、一个民族而诞生,与善恶无关,遵循传统就是合乎道德。个人怎能与团体为敌?哪怕你是天才。
尼采说,道德就是否定对感官的一切信仰,否定人性的全部残余。

自然、自由是无罪的,而社会是强大的,并将越来越强大。
萨德似乎是从十几万年前的蛮荒远古穿越而来,但愿他的灵魂还能找到来时的路。
观后感 /yingping/7866.html

智能推荐

相关电影评论

推荐电影评论

重点栏目推荐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小学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 缩写作文 改写作文 读后感格式 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 观后感怎么写 初中读书笔记 高中读书笔记 续写作文 仿写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 2017 读后感大全.duhougan -名著读后感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笔记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