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首页 > 观后感 > 电影评论 > 《青海湖畔》影评观后感 >
首页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小学生 初中 高中 读书笔记 观后感 听后感 游后感 小学生作文

《青海湖畔》影评观后感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青海湖畔》影评观后感

听说95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青海湖畔》开始上映,我和一些多年不进电影院的老知青一起,冒着早春的霏霏细雨,兴致勃勃地相约一早走进了黄浦剧场,为的是一睹从影六十多年的影坛最亮明星----不老女神秦怡老师的风采,也想借助老艺术家所描写刻划的新中国的上一代老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寻找我们知青一代与他们之间的思想共鸣。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引入了上海观众所熟悉的场景----上海的老洋房住宅,这是退休女气象工作者梅欣怡因病回上海定居的父母老家。影片接着通过梅欣怡对侄儿和侄儿女友的述说,回忆了她年轻时代留学苏联时的一段异国男女青年浪漫恋情。由于母亲病危提前回国,恰逢文革和中苏交恶,梅欣怡的恋情就此中断。毕业后恰逢文革家庭遭恶运、住宅被占、家人被辱,她毅然报名来到了遥远的青海高原。
虽然那里环境恶劣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但是梅欣怡遇到了几位热爱气象工作、对她十分友好的年轻同事。在她们的影响、感染下,梅欣怡逐步树立起扎根高原的信念,勤奋工作,努力钻研,爱岗敬业,成为青海高原上的气象专家。虽然她的三个年轻同伴先后英年早逝,她还是几十年如一日顽强地奋战在青海湖畔。
为了给青藏铁路的建成作气象保障,梅工程师和她的同事金浩奋战在山顶雪峰气象哨,在一个风雪夜,金浩在观察气象时差点牺牲,她为救助金浩也遭遇危险。
影片另一条主线是梅欣怡与俄罗斯青年教师的感情戏。当年梅欣怡留苏时与美术教师米沙街头邂逅,偶然相遇,机缘巧合,成为亲蜜的恋电影影评人,打算结婚。可由于梅的母亲病危她回国而双方中断联系,以后几十年杳无音讯。
当梅欣怡退休回沪以后,当年的男友米沙、现在的俄罗斯气象学家米沙,带着夫人来到青海湖畔进行学术交流考察。梅工程师听从省领导召唤,不顾年迈病弱,从上海重返青海陪伴米沙一行,参加科考活动和学术交流。米沙与梅欣怡从意外失联到晚年意外重逢,演绎了出了一段真情悲喜剧,给影片造成扑朔迷离的曲折效果。虽然与初恋情人重逢,但梅工程师顾及他的家庭,没有与初恋情人米沙进一步相认重续前缘。而当俄罗斯专家的夫人遭遇意外车祸去世时,梅工及时给予了米沙最大的安慰和支撑,用中国工程师金浩奋战高原的故事勉励他走出悲伤,使他化悲痛为力量,顽强地完成了演讲报告。
两个跨国跨世纪的恋人的深情厚谊,完全不靠裸戏脱戏床戏吸引眼球;还包括其他所有的人物在内的情感交流戏,都深情含蓄,诠释了老艺术家对爱情的理解,也体现了上影厂传统优秀影片的特色在新时期的良好传承。
这是一个跨度从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漫长的气象专家的人生故事,应该说很有代表性。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坚韧,能吃苦,有理想,能奉献,不计报酬,这部电影展现的就是六十年代新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爱国爱党的忠诚的情怀。对于当代的青年人进行理想教育、职业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影片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亮点。
一、影片中大量反复出现了青海湖畔美丽的自然风光,保护得很好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一方面指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另外也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二、影片关于主人公梅欣怡在前苏联留学的一段回忆的场景,尤其亮丽,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纯洁的爱情故事。画面和音乐都很优美,这也是有历史背景基础的、可信的,有年代感。梅欣怡本来有可能留苏与米沙结为连理,但是由于中苏交恶和家庭变故,提前回国,又面临文革运动,无法恋人重逢,这也反映了真实的时代背景。梅欣怡一生没有婚嫁,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三、演青年梅欣怡的年轻女演员,漂亮大方,气质不俗,完全没有时下一些年轻女演员的娇柔造作,而是非常清新自然,让人看着舒适,与秦怡主演的老年梅工,相得益彰,是全片的看点。另一主要演员、梅工的初恋情人米沙以及小顾、金浩等人的表演自然真实,他们本色的出演,也体现了演员的深厚功底。尤其是青年同事小顾和中老年同事金浩,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也是很感人可信的。他们为气象事业献身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也从侧面给主人公的塑造增添了可信度。
然而,我觉得该影片也有遗憾的地方,有些许小小瑕疵。正如大师们都认为的那样,电影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电影是视觉的艺术。可本片中许多故事情节没有画面展示,而是靠人物的语言,这就难以让人清楚地了解。比如三个年轻同事都是牺牲在青海高原的,那肯定是因为气候条件生活环境艰苦造成的,可是影片完全没有展示,只是由同伴伤心痛哭来表现,不免令人遗憾。不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人,怎能理解呢?即使是我们知青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也难以通过影片了解详细的情况,难以引起心灵深处的感动和震撼。特别是梅工程师,在青海湖畔几乎是大半辈子,应该有更多的历史节点画面展示,目前给人的感觉是一生经历从年轻倒年老有断层,缺了中年。即使因篇幅的关系不能过多详细展开,也应分几个历史片段,挑选一些青年、中年、老年时的点滴画面场景哪怕一闪而过,以突显梅工扎根高原艰苦奋斗的主题。
二、细节有失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的政治分歧已经白热化,两个国家的青年谈恋爱结婚肯定受影响,通讯往来也受影响全部中断。这个历史背景我们都是知道的、有记忆的。我们的兄姐一代友与苏联学生通信来往后来都被迫中断,苏联专家大批撤离,年长一颠的斗知道。而这两位大学生恋人却都不清楚为什么对方会失联,不能理解对方和消除误会,其实他们应该明白的。另外,那是各大城市的大学生毕业分配都是由学校决定,组织分配,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安排,基本上也是分配到全国各地人才紧缺的老少边穷地区,很少留在大城市的;如果不服从分配就会变成社会青年。
我记得我们弄堂里的老邻居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留在上海。他们都是服从分配去支援各地建设的。青海西藏陕西内蒙和山西河南都有。那时候没有什么报纸上招聘的。招聘人才引进人才或者科技人员流动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所以梅工去青海,最多是学校和政府号召,自己响应号召报名,不存在招聘一说。
三、最显败笔的是俄罗斯专家米沙的妻子在青海湖畔遭遇车祸去世这一段,这对挖掘主题、突出主题没有多好的作用,反而令人觉得牵强,给人的感觉是编导希望专家夫人去世,给一对初恋情人以机会复合。这就不是很妥当了。
尽管这是个真实的事件,但是这件事只是说明外国专家有宽广的胸怀,不要求中方赔偿,不责怪司机或者医生,而是把赔偿金捐出来让当地修路和盖医院买设备,以避免其他人再遭遇车祸而死亡。那件真实的事件虽然非常感人,但是放在这部影片中,与本片主题若不能完美契合,就不是很妥当。特别是影片中,专家的夫人把身体伸出窗外,由于不注意安全而遭遇车祸,这就削弱了主题也削减了专家夫人的良好形象。如果是由于路况不好道路不平,或者按照真实情况是车胎爆炸,还比较好些。
四、影片对中苏交恶、文革浩劫、父母遭难,梅工的大半生经历,其实都没能作深度的展开,尽管是影片篇幅的局限,但是给人总体的感觉是,让年轻人让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身临其境地为影片的主人公所打动,与影片的人物和故事同喜同悲,这与真正的优秀大片确实还有差距。比如我国五十年代许多优秀国产影片,反映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却能让童年的我们随着故事情节,紧张或者气愤,高兴或者伤感。
五、演员挑选的局限。因为梅欣怡有两个演员分别饰演青年老年时期,而恋人米沙始终是一人扮演,就出现了老年米沙好像比老年梅工年轻好多,像儿子辈的。
另外,有的情节似乎也可以推敲一下。金浩遇险,场面非常危急,观众们都以为他牺牲了,可最后却让他出现在台上,这样的结局虽然让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如果真是那样险恶的环境,好几个小时在冰川下摔伤又受冻,生存下来的机会是渺茫的。为了突出主题,其实是金浩牺牲给人的震撼更大,更能突显青藏高原工作的艰辛和梅工这一代人的执着付出。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观感,是外行的想法。尽管如此,整个这部影片也不失为一部好影片,它让我们多少了解了六十年代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进入晚年的知青对此是很有同感和共鸣的。
观后感 /yingping/8332.html

智能推荐

相关电影评论

推荐电影评论

重点栏目推荐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小学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 缩写作文 改写作文 读后感格式 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 观后感怎么写 初中读书笔记 高中读书笔记 续写作文 仿写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 2017 读后感大全.duhougan -名著读后感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笔记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