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影评观后感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年轻气盛》影评观后感
看了这个电影的海报很多人以为是描写性的,其实内容无关性,而是两个八十岁老人生活以及他们视角的写照。
意大利电影导演索伦蒂诺,非常喜欢他拍摄的《绝美之城》,也喜欢他拍的这部片子,他用意大利式的幽默讲故事,用特有美学的运镜来掌握影片的风电影评论评分格,令其整部影片都凸显出他的独特魅力。他充满诗意的美学画面是我今年看的最美的片子。乡村之美,自然之美,年轻之美,尽收眼底。瑞士与世隔绝的乡村,远处的雪山,眼前的牛群,半人高的花草,配上一个并不紧凑的故事和两个迟暮的老人,效果好的惊人。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悲剧也正在于此,青春短暂易逝,衰老却漫长而无法避免。最终,死亡在终点忠实的等候着每个人。这部影片的主题深刻,看似零零散散的对话中充满了哲理。虽然影片的画风充满阳光和瑞士美好的自然风光,可是言谈之间观看者却忍不住泪流满面。也许,导演正是想用这样温暖美好的自然,来衬托这水面之下的忧伤。生活中所有人都在未来不确定中迷茫,又有很多人在经历生活不如意后回头看过去的幸福生活。悲喜的过程中总能从最为基本的生存矛盾下去寻找自我价值,艰难困苦的生活也罢,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罢,对于暮年之时的人们来说,过去的记忆模糊不清,那份对青春荷尔蒙刺激下的冲动和无知在随时间推移后都将渐行渐远。影片的两个老年主人公弗雷德(著名音乐家)和米克(著名电影导演)这对几十年的好友在阿尔卑斯山青草白云下,因为一个女孩斗嘴、打趣,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不也就是这样对所有烦恼的不留念而坦然享受当下生活吗?
在这个美丽的度假村里,电影像我们展示了一群在各自领域里做到顶尖的人的生活,但又是无关吃喝享受的生活,是单纯情感的需求。就像弗雷德所说,情感被我们放大了。可见作为导演索伦蒂诺想要让我们看到的是关于欧洲文化的延续和思考。他们真正富有的,恰恰不是环境不是房子不是设施,而是内心。这些知识分子内心经历一生几十年的洗礼之后,哪怕住在茅草房里,都是满足的。或许老了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其实真正拥有的,只是一双脚站在地上的面积;希望能够拥有的,只是内心不再为琐事所困,是温柔的午后,清新的鸟鸣。电影《年轻气盛》观后感
片子最棒的地方不在故事本身,在于讲故事的方式。群戏大都透着孤独感,独戏又满是和谐,几场理应爆发冲突的高潮戏都透着冷静和克制,偏就是这种克制,能把人看哭。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知名演员通过眼睛观察世间百态;音乐家通过耳朵听尽自然万物;年轻的按摩师通过手指感受风雨雷电......;相信我们也一定有自己独到而敏锐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感性与理性,束缚与自由,恐惧与从容,欲望与释放。影片让我们尊重自己的渴望,不要从他人的判断中去寻找自己的倒影,这些也可以理解为两个老年的艺术家对自己一生的看法以此作为对于艺术的隐喻。艺术让人发现自身,同时帮助一个人了解时代和他者。所以影片虽然从各各方向各各角度去解构艺术带来的真实,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曾经带来的和将会带来的无比的希望。她对人恐惧的缓解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人可以回望,会爱会怜但绝不会后悔不会憎恶。影片让我们相信艺术是不朽的,是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存在。它比一切都更有生命力,她涤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她可能被迫依附,但是绝不屈服,她终有着解放自己的一天——那些根本无法和人说起的压力和苦难,只能和艺术作品交流,只能和伟大的先辈的精神沟通。
当人老了,除了一直陪伴着的半衰的身体,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音乐家弗雷德开始给人感觉充满了虚无与消极,直到看到了最后《简单乐章》的演奏。那些用脂粉都无法掩盖的老态弥漫在每一个演奏者的脸上。他们用来抗衡衰老的是艺术音乐。小提琴流畅的演奏,成熟顺滑的音色,与一直贯穿整个影片的孩子的稚嫩练习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得到了精湛的技艺,以失去青涩和最初的感知为代价,以流逝的时光为代价。但获得总是幸福的,影片近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对歌唱家红唇的特写,之后镜头转向指挥家含泪的双目,又转向远在威尼斯的他痴呆妻子女歌唱家大张着的嘴。指挥家的妻子是无比热爱歌唱的吧,或许因为歌唱带给了她人生最初的幸福和一辈子的依恋、痛苦。或许她直到死也会保持着歌唱的姿态,因为一个动作就凝固了她一生的挚爱和追求。我想这是导演想要传达出的希望。像片中肥胖的卡拉多纳踢的网球,像丧妻的指挥家搓揉的糖纸,像过时的导演未成的遗作。多么绝望的人生,偏偏还要有希望存在,于是他们在失败中坚持,用活着的动态驱赶死亡带来的麻木。 所以一切都没有那么坏,因为人的情绪战胜了时间、世间、宇宙万物的冷漠和麻木,情绪成为了主宰,成为了人活一世的证明。
大抵若是真到了垂暮之年,所有事情都不再是事了吧。
人生就像是影片结尾,是音乐家在大自然顿悟中看到一个年轻人从第一次用降落伞慌张地降落在一个未知的地方开始,他从丧失老友的哀痛中微微一笑,他告诉我们,人永远不会知道将降落在何方。因此,年轻的人面对未来无需恐惧,没有谁永远都能准备好去接受从未遇到的一切;年老的人也不必遗憾,随风而逝的降落伞落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年轻时候看到的未来是很近的,仿佛伸手就可以触及;但年老后,发现记忆越来越远,不记得爱人的年纪,不记得童年的趣事,不记得父母的口头禅。而那个曾经觉得很近的未来呢,是不是一样也远了?
从东边地平线升起的太阳,划过高空落往西边,每天周而复始的光景里,年华会老去,遗憾会消逝;躯体会腐烂,声名会褪色。请从容应对,感谢此生。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总会渐渐明白,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如城市,如爱情,如子女,如生命。那不会消失的会带着灵魂永恒下去的,如乐曲,如电影,如诗篇,都是用生命长度去交换的。
观后感 /yingping/8642.html
看了这个电影的海报很多人以为是描写性的,其实内容无关性,而是两个八十岁老人生活以及他们视角的写照。
意大利电影导演索伦蒂诺,非常喜欢他拍摄的《绝美之城》,也喜欢他拍的这部片子,他用意大利式的幽默讲故事,用特有美学的运镜来掌握影片的风电影评论评分格,令其整部影片都凸显出他的独特魅力。他充满诗意的美学画面是我今年看的最美的片子。乡村之美,自然之美,年轻之美,尽收眼底。瑞士与世隔绝的乡村,远处的雪山,眼前的牛群,半人高的花草,配上一个并不紧凑的故事和两个迟暮的老人,效果好的惊人。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悲剧也正在于此,青春短暂易逝,衰老却漫长而无法避免。最终,死亡在终点忠实的等候着每个人。这部影片的主题深刻,看似零零散散的对话中充满了哲理。虽然影片的画风充满阳光和瑞士美好的自然风光,可是言谈之间观看者却忍不住泪流满面。也许,导演正是想用这样温暖美好的自然,来衬托这水面之下的忧伤。生活中所有人都在未来不确定中迷茫,又有很多人在经历生活不如意后回头看过去的幸福生活。悲喜的过程中总能从最为基本的生存矛盾下去寻找自我价值,艰难困苦的生活也罢,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罢,对于暮年之时的人们来说,过去的记忆模糊不清,那份对青春荷尔蒙刺激下的冲动和无知在随时间推移后都将渐行渐远。影片的两个老年主人公弗雷德(著名音乐家)和米克(著名电影导演)这对几十年的好友在阿尔卑斯山青草白云下,因为一个女孩斗嘴、打趣,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不也就是这样对所有烦恼的不留念而坦然享受当下生活吗?
在这个美丽的度假村里,电影像我们展示了一群在各自领域里做到顶尖的人的生活,但又是无关吃喝享受的生活,是单纯情感的需求。就像弗雷德所说,情感被我们放大了。可见作为导演索伦蒂诺想要让我们看到的是关于欧洲文化的延续和思考。他们真正富有的,恰恰不是环境不是房子不是设施,而是内心。这些知识分子内心经历一生几十年的洗礼之后,哪怕住在茅草房里,都是满足的。或许老了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其实真正拥有的,只是一双脚站在地上的面积;希望能够拥有的,只是内心不再为琐事所困,是温柔的午后,清新的鸟鸣。电影《年轻气盛》观后感
片子最棒的地方不在故事本身,在于讲故事的方式。群戏大都透着孤独感,独戏又满是和谐,几场理应爆发冲突的高潮戏都透着冷静和克制,偏就是这种克制,能把人看哭。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知名演员通过眼睛观察世间百态;音乐家通过耳朵听尽自然万物;年轻的按摩师通过手指感受风雨雷电......;相信我们也一定有自己独到而敏锐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感性与理性,束缚与自由,恐惧与从容,欲望与释放。影片让我们尊重自己的渴望,不要从他人的判断中去寻找自己的倒影,这些也可以理解为两个老年的艺术家对自己一生的看法以此作为对于艺术的隐喻。艺术让人发现自身,同时帮助一个人了解时代和他者。所以影片虽然从各各方向各各角度去解构艺术带来的真实,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曾经带来的和将会带来的无比的希望。她对人恐惧的缓解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人可以回望,会爱会怜但绝不会后悔不会憎恶。影片让我们相信艺术是不朽的,是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存在。它比一切都更有生命力,她涤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她可能被迫依附,但是绝不屈服,她终有着解放自己的一天——那些根本无法和人说起的压力和苦难,只能和艺术作品交流,只能和伟大的先辈的精神沟通。
当人老了,除了一直陪伴着的半衰的身体,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音乐家弗雷德开始给人感觉充满了虚无与消极,直到看到了最后《简单乐章》的演奏。那些用脂粉都无法掩盖的老态弥漫在每一个演奏者的脸上。他们用来抗衡衰老的是艺术音乐。小提琴流畅的演奏,成熟顺滑的音色,与一直贯穿整个影片的孩子的稚嫩练习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得到了精湛的技艺,以失去青涩和最初的感知为代价,以流逝的时光为代价。但获得总是幸福的,影片近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对歌唱家红唇的特写,之后镜头转向指挥家含泪的双目,又转向远在威尼斯的他痴呆妻子女歌唱家大张着的嘴。指挥家的妻子是无比热爱歌唱的吧,或许因为歌唱带给了她人生最初的幸福和一辈子的依恋、痛苦。或许她直到死也会保持着歌唱的姿态,因为一个动作就凝固了她一生的挚爱和追求。我想这是导演想要传达出的希望。像片中肥胖的卡拉多纳踢的网球,像丧妻的指挥家搓揉的糖纸,像过时的导演未成的遗作。多么绝望的人生,偏偏还要有希望存在,于是他们在失败中坚持,用活着的动态驱赶死亡带来的麻木。 所以一切都没有那么坏,因为人的情绪战胜了时间、世间、宇宙万物的冷漠和麻木,情绪成为了主宰,成为了人活一世的证明。
大抵若是真到了垂暮之年,所有事情都不再是事了吧。
人生就像是影片结尾,是音乐家在大自然顿悟中看到一个年轻人从第一次用降落伞慌张地降落在一个未知的地方开始,他从丧失老友的哀痛中微微一笑,他告诉我们,人永远不会知道将降落在何方。因此,年轻的人面对未来无需恐惧,没有谁永远都能准备好去接受从未遇到的一切;年老的人也不必遗憾,随风而逝的降落伞落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年轻时候看到的未来是很近的,仿佛伸手就可以触及;但年老后,发现记忆越来越远,不记得爱人的年纪,不记得童年的趣事,不记得父母的口头禅。而那个曾经觉得很近的未来呢,是不是一样也远了?
从东边地平线升起的太阳,划过高空落往西边,每天周而复始的光景里,年华会老去,遗憾会消逝;躯体会腐烂,声名会褪色。请从容应对,感谢此生。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总会渐渐明白,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如城市,如爱情,如子女,如生命。那不会消失的会带着灵魂永恒下去的,如乐曲,如电影,如诗篇,都是用生命长度去交换的。
观后感 /yingping/8642.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廊桥遗梦》观后感:无可奈何的选
- 上一篇:盘点史上最经典电影镜头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