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首页 > 观后感 > 电影评论 > 《芳华》观后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理想 >
首页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小学生 初中 高中 读书笔记 观后感 听后感 游后感 小学生作文

《芳华》观后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理想

栏目:电影评论时间:2018-01-20
"《芳华》观后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理想

其实本影评的标题是:《芳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对这部电影的个人评价是:确实是本月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也是我对于冯小刚电影作品最值得期待的。这正符合我体验的那一句“冯小刚导演作品“的字幕。
【所有影评都是对电影艺术的自我评价,或者说,是臆想。包括我】
太好的人,
让人产生不了认同感。
人得有点儿人性,
之所以为人,
总得有点儿人的臭德性。
原著严歌苓《芳华》小说的英文名是You Touched Me,而电影《芳华》的英文名是Youth。不同的英文名,暗示了不同视角。不想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看影评,或者说大多数剧透的观后感,此篇不含剧透。

从甲方乙方显著的京派符号,到集结号强烈的主角符号,再到《非诚勿扰》的个人符号,再到《1942》强烈的宏大历史观的批判符号,这些电影所反映的正是冯小刚导演随着年龄增长而衍生对生活、对生命、对历史和某些电影对现实的鞭笞。
但无论怎么变,或者说怎么沉淀,都没有冲破当下整个文艺创作的怪圈:我们生产独到的个人的、碎片化或者片段化的具有深度的内容,但对于历史的、社会的、甚至宏观的余宙,这样的史诗级把控创作,太过内敛,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人性与当下的历史政治观共同的影响。
而我更乐意,看到《芳华》这样的“青春片”。这是一代人对于曾经自己热爱的年代一个自我的交代,但又并没有架空整个故事结构,让进入电影院观看的80后、90后有着陌生的时代感。整部电影是由一个叫“穗子”的旁观者也是当事人讲述的,通过旁白的切入、镜头语言的关注将观众很好的带入到旁观者也是当事人的角度去进行观影,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就杜绝了同感,又很好的利用了同感,营造到了这样一种情感体验:原来那个时代的人是那样的情感,是跟现在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向往的。更不想大多数的青春片里,叛逆、鲁莽和对性的变态解读的价值观,如果《小时代》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的内容也考虑到观者的感受和社会舆论的感受,或许也是一部不错的女性青春电影。

在整个叙事内容中,并没有彰显出那个特殊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出身的压抑和对于性这个敏感的禁锢。在镜头语言方面,历史中无处不在的领袖像、党徽、横幅,时代感极强的舞姿和歌声和连名字都没有交待,甚至在那一段战争长镜头的残酷与激烈都晕化在大光圈虚化的柔光里,取而代之的好看光晕的青春,活力的肉体和隐藏在眼神里的无奈和兴奋。

【故事语言的恰到好处】
在这群文工团年轻人里因为时代破裂巨变,他们的命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高干子弟,他们是郝淑雯、陈灿、林丁丁,时代变了,文工团散了,但他们仍旧是佼佼者,该出国的出国该经商的经商,一类人是以萧穗子为代表,她们一方面眷念着过往,一方面迅速把握了时代的机会,参加高考,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故事的最后,每个曾经激情万丈的人都被时代的冲击所改变,变得颓唐苍老,惟有刘峰与小萍不惊不扰,平静地走完了后半生。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代人的悲剧。我们既为小萍与刘峰的依偎而动容,也为所有人逝去的岁月而惋惜。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看到最后,大家留下的泪水是感动之泪。正如庆山所写:人越年长,便会逐渐对身边的人越来越淡然。很多人出现了。又消失了。犹如坐看云起云落,实在是没什么可解释说明。朋友有离有合,爱人此起彼伏。很多感情目的不纯,去向不明,对待不善。我们手里能够握有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几个人的事。

【镜头语言的平实收敛】
电影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过往青春记忆的“美好“。之所以用长镜头,冯小刚导演说说,是舍不得破坏青春的流畅感。在他的记忆中的文工团便是如此:练功房、合唱团、乐队,以及姑娘们的舞蹈和泳姿,每个画面都在明媚的阳光下流淌着。在自传里,他曾提及过电影影评观后感:“(女兵们)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合条例的,但看上去楚楚动人。现在只要是提到性感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 这是冯小刚导演的执念。
所以才会在影片中反复看到女兵洗澡和游泳的镜头,这不仅仅是冯小刚导演的美好回忆,也是那时候许多男兵对于女兵的集体幻想。但是并不情色肉欲,也并没有那种时代对于性冲动的压抑。从长镜头的流畅中保持了整部电影的基调。

【表演语言的情感带入】
对于我来讲,何小萍在文工团慰问演出外的那段穿病服独舞是影片中最令人心酸的一幕。这一幕也是冯小刚在电影《芳华》里最有力度的一笔,甚至比那个长达六分钟的战争长镜头更有爆发力。在这段独舞中,小萍长久以来不能跳A角的遗憾在恍惚的状态中完成了,哪怕是在战场慰问演出时,她也不曾这么投入过。没有人为她伴舞,没有人为她演奏,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观众,但正是这种孤独震撼了我们。这是一种无声的控诉,控诉整个集体对她的嘲笑与刁难,也是一种高声的释放,她从来都是被压抑的、被忽视的、被欺负的。这不是通过简单的形式感就能做到,需要大量的情感和叙事铺垫,然后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巧妙而直入人心的方式呈现,这才是最像电影的地方,也是电影艺术最核心的力量。
而整部电影的对白镜头大部分采用正反打的手法进行展示,演员除了台词功力外,眼神的隐忍和藏匿,表情的微妙变化及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的把控,即合理的带入情感,就像每个人年轻时的小团体,又浅尝辄止的批评了人性的恶。这种功力在电影结尾处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刘峰得知丁丁在国外生活的“富态”时,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落井下石的狠和快意,依旧是当时隐含在眸中的爱意。这才是那时代的纯洁,也是这部电影更值得记住的细节。

【导演语言的节奏把控】
在影片中,穗子吃西红柿的情景除了在正常叙事结构内有了长时间的镜头描写外,在结尾的片花中也有展示。冯小刚导演将那时物质贫乏与禁欲的时代氛围通过表演的情感展示恰如其分的展现出来。
那时候恋爱是件漫长的事,似乎滋味太好了,一下子吞咽首先要腻死,其次是舍不得,必须慢慢咂摸。冯小刚导演抓住了小说中的这一点,多次展示“吃”的场景表现那时的男女情愫,还有雪糕、面条、饺子,每一件来之不易的东西都在镜头下被尽可能地放大、放慢,特写。这一节奏的控制正式解决了时代感的隔阂和向往。那是一份已经逝去的美好,正如芳华已逝。
而在故事结局借用“穗子”的旁白,留下了他们俩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的结局。一路挣扎到最终伤痕累累,冯小刚导演最终给出一个悲伤的结局,没有原谅、没有和解、甚至还没有乐观。这样的节奏把控,就像那首《那些花儿》:多年后,谁还记得他们当年唱歌跳舞的模样呢?

而在所有批评《芳华》的声音中,说到最多的是:电影过于表面,缺乏深度,骨子里丝毫没有深挖过往时代里那些荒诞、癫狂和邪恶,所有的关键情绪都被紧紧隐藏着,只余下一段蜻蜓点水的符号化历史和一段泛着旧黄色光芒的私人回忆。
这是一部青春片,更是一部个人缅怀的青春电影,就正如我们所有人一样,对于过去的记忆是带有美好的怀念,尽管那些无聊,甚至人性的丑和恶都可以归结到一句当时年少,可那时候的人的名字,甚至模样,都已模糊,只留下一个叫做“青春”的滤镜,印在过去的相簿上。至于那避重就轻的时代问题,正像是电影各个人的结局。时代所伤害的人也曾伤害过别人,比如郝淑雯,比如林丁丁,比如萧穗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是更加深刻的自省,而是深情缅怀,在滔滔的社会洪流之下,时代之恶匆匆掩盖了个人之恶。

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非常乐意站在道德或者时代的制高点,去评判一个人,尤其是当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凡人时,我们也会想《芳华》电影中的那些人对于“活雷锋”的态度:我们向往英雄,可谁又不曾鄙夷过他呢?
纵观整部电影,冯小刚导演性格的手链与才华的张扬恰恰合适的结合,艺术并没有完美,只是相比之下,从集结号之后,这是一部冯氏喜剧到冯小刚导演作品之路的重要一环,不再有纯个人的意气,也隐匿了藏在性情中制高点的批判。
而所谓的英雄主义在这部电影里,就像“刘峰”一样,英雄末路,芳华已逝,早已经没人记得他们的反讽。
观后感 /yingping/10107.html

智能推荐

相关电影评论

推荐电影评论

重点栏目推荐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小学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 缩写作文 改写作文 读后感格式 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 观后感怎么写 初中读书笔记 高中读书笔记 续写作文 仿写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 2017 读后感大全.duhougan -名著读后感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笔记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