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观后感范文
栏目:观后感范文时间:2018-01-20
" 随着传奇影业华纳兄弟联手打造的灾难巨制《哥斯拉》登陆内地,被誉为“怪兽之王”的哥斯拉——这个影史最具人气的怪兽——在60大寿之际,终于重登银幕。
纵观茫茫影史,从1954年《哥斯拉》诞生开始,到60年代雷·哈利豪森监制的以《杰逊王子战群妖》为首的怪兽冒险题材作品,再到70-80年代《红海魔影》、老版《战栗无底洞》为代表的惊悚类怪兽片,乃至去年内地热卖的《环太平洋》,《哥斯拉》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论其影响力,则可称得上是引领风潮的宗师级作品。
《哥斯拉》超长预告 “绝命毒师”寻找巨兽之王
凸显末日反战情结,异于西方怪兽“金刚”1954年,日本著名的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受到《金刚》启发,设计了哥斯拉的形象,而导演本多猪四郎因为当年曾开车路过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惨状,于是将这种末日情结融入到《哥斯拉》中,末世危机、存在主义恐慌、反战和科技恐惧的主题,令东方式怪兽自成一派,同样也成为日系怪兽电影的模式依据。怪兽来自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副产品,它们更加凶残、为毁灭人类而生,战争的阴霾和末日景象成为这些电影的主题。成为《哥斯拉》区别于以《金刚》为首的西方怪兽电影的主要特点。
然而,大多数内地观众对哥斯拉的具体印象基本来自1998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同名作品,作为彼时美国为了纪念哥斯拉诞生45周年而拍摄的作品,粉丝们却并不买账,因为除了形象上的差异,无论影片主题还是哥斯拉设定都与日版相距甚远,为此哥斯拉母公司东宝公司随后甚至将美版中出现的这只生物命名为“斯拉”,以示区分。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尤其是对日本特摄片产业和哥斯拉电影并不熟悉的群体而言,这个大怪兽,有着典型美式怪兽片的特点,即原始荒蛮的生物与人类文明的对冲。
聚焦灾难下小人物,渲染怪兽巨大反差感或许人人都清楚,本片的真正主角是哥斯拉以及叫做穆托(M.U.T.O)的另一种怪兽,它们才是电影真正的卖点。但希望看到如《环太平洋》般怪兽激战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因为新版《哥斯拉》的表现方式更类似于斯皮尔伯格的《世界之战》,影片将目光投向了灾难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身上,通过片中的一个家庭,突出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求生以及反抗。真正的大怪兽沦为灾难的背景,这与《世界之战》的观点不谋而合。
如此处理并不意味着电影不好看,毕竟《哥斯拉》观后感范文不是《环太平洋》那样突出热血效果的视觉大片,而是充满了纯粹的灾难特质。这样还有个好处,从观后感范文人类的视角审视巨大的生物,片中不只一次出现了哥斯拉咆哮的场面,无不是仰拍,背景高光打在其身上,更加突出了宏伟之感。同时,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利用场景之利和类似偷拍晃动的镜头,并且多次出现从列中、房间中、甚至哥斯拉脚下仰拍怪兽的反差感,如此巨大的渲染效果在《环太平洋》并不突出,而本片却做到了极致。当年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也是这样做的,但是被炫目的视觉效果冲淡了反差感,而《哥斯拉》则充分体现了这只身高达到108米、体重9万吨的巨兽的宏伟形象。
全方位还原精髓,人类“抢戏”夺走怪兽风头纵观新版《哥斯拉》,是对哥斯拉,这一有史以来最知名的怪兽、流行文化代表的一次整体致敬。影片氛围很像1954年的原版,阴郁、灾难、末日氛围、战争临近。哥斯拉的设定也是来源于此,这个依靠吞食辐射长大的史前怪兽拥有无边的破坏能力。来自暴龙的直立身躯姿势,禽龙粗壮有力的上肢,剑龙的尾刺与背脊,还有身上粗犷的纹理皮肤,以及来自于广岛核爆幸存者身上的伤痕外形。《哥斯拉》与日版一样,也会吐出射线,在发射之前背脊还会发出蓝白色光芒,再加上其震耳欲聋的咆哮声,新版终于为观众呈上了真正的“怪兽之王”。
然而关于怪兽间的PK,电影真正着墨之处只有结尾的10多分钟,也是好莱坞电影炫技的时刻。之所以说本片类似《世界之战》,正是因为在此之前电影并没有多少表现正面战场的任何细节,后者也是如此。其实回眸导演英国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之前的《怪兽》,就能了解该片对哥斯拉的表现方式,电影用大量篇幅表现战争来临之前的恐慌、混乱和一触即发的危机感,接着跳到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毫不掩饰的渲染一片断壁残垣、被破坏的城市、坠毁的人类武器残骸,突出之前战斗的激烈。因此,本片虽是一部标准的灾难电影配置,其中也不乏大量视觉效果的冲击,但隐藏在大量浓雾之中的怪兽,又为影片打上了猎奇和奇观的标签。
至于电影的剧情和人物,实则差强人意。除了“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影片无论从剧本设置还是角色表演方面都亮点匮乏。这也是观众对这部奇观大片比较怨念的地方,观众想看哥斯拉搞破坏,但电影偏偏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描写灾难中的小人物,可故事性和人物刻画在这样的电影中鲜有施展空间。而且在好莱坞特效大片中讨论演技和剧本本就有些多余,但本片偏偏以此为主来突出本片的灾难性。因此,《哥斯拉》最终让人留在脑海里的还是它那响彻云霄的咆哮,只是呈现给观众的实在有限。
哥斯拉化身地球保安,亲和温柔保护人类1954年初登银幕的哥斯拉带着满腔怒火将人类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但在东宝公司28部哥斯拉作品中,随着年代推移,哥斯拉近似人形般的体态和笨拙的动作赢得了很多观众喜爱;而随着恐惧的淡化,以哥斯拉为首的怪兽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它们从最开始的令人恐惧、阴郁负面的形象逐渐趋于多元化。哥斯拉逐渐成为一个中性怪兽的代表,有时甚至会站在人类的一方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入侵,怪兽特摄电影也渐渐的向儿童开放。终究,哥斯拉从核弹阴影的危机中走出来,成为了自然世界的代言人。也就是说,哥斯拉代表了自然的力量,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怪兽,只要危害到自然,危害到地球的生存环境,一律会被哥斯拉视为敌人。
此次这位“加肥加高”的大家伙就显得相当亲和,破坏力不强,甚至保护了人类,也与日版一脉相承。哥斯拉代表了地球,代表了自然法则中的优胜劣汰。在片中承担“敌人”角色的则是那两只苦情的穆托情侣了,它们的定位与98年那只美国哥斯拉一样,代表了人类文明和原始自然冲撞的牺牲品,以破坏为主,但身上也带着悲情色彩。
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渡边谦饰演的角色芹泽博士,正是1954年版电影中,杀死初代哥斯拉的人类角色名称,他为了保护地球,与哥斯拉同归于尽。新版借此致敬了这一角色,但也仅仅是名字而已。与前者牺牲自我的精神相比,本片中这位怎么看也像是一切事件的起因。有意思的是,老版中的芹泽是消灭哥斯拉的人,而如今的芹泽则一直在极力维护这只呆萌的怪兽。
观后感 /fanwen/2055.html
纵观茫茫影史,从1954年《哥斯拉》诞生开始,到60年代雷·哈利豪森监制的以《杰逊王子战群妖》为首的怪兽冒险题材作品,再到70-80年代《红海魔影》、老版《战栗无底洞》为代表的惊悚类怪兽片,乃至去年内地热卖的《环太平洋》,《哥斯拉》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论其影响力,则可称得上是引领风潮的宗师级作品。
《哥斯拉》超长预告 “绝命毒师”寻找巨兽之王
凸显末日反战情结,异于西方怪兽“金刚”1954年,日本著名的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受到《金刚》启发,设计了哥斯拉的形象,而导演本多猪四郎因为当年曾开车路过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惨状,于是将这种末日情结融入到《哥斯拉》中,末世危机、存在主义恐慌、反战和科技恐惧的主题,令东方式怪兽自成一派,同样也成为日系怪兽电影的模式依据。怪兽来自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副产品,它们更加凶残、为毁灭人类而生,战争的阴霾和末日景象成为这些电影的主题。成为《哥斯拉》区别于以《金刚》为首的西方怪兽电影的主要特点。
然而,大多数内地观众对哥斯拉的具体印象基本来自1998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同名作品,作为彼时美国为了纪念哥斯拉诞生45周年而拍摄的作品,粉丝们却并不买账,因为除了形象上的差异,无论影片主题还是哥斯拉设定都与日版相距甚远,为此哥斯拉母公司东宝公司随后甚至将美版中出现的这只生物命名为“斯拉”,以示区分。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尤其是对日本特摄片产业和哥斯拉电影并不熟悉的群体而言,这个大怪兽,有着典型美式怪兽片的特点,即原始荒蛮的生物与人类文明的对冲。
聚焦灾难下小人物,渲染怪兽巨大反差感或许人人都清楚,本片的真正主角是哥斯拉以及叫做穆托(M.U.T.O)的另一种怪兽,它们才是电影真正的卖点。但希望看到如《环太平洋》般怪兽激战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因为新版《哥斯拉》的表现方式更类似于斯皮尔伯格的《世界之战》,影片将目光投向了灾难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身上,通过片中的一个家庭,突出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求生以及反抗。真正的大怪兽沦为灾难的背景,这与《世界之战》的观点不谋而合。
如此处理并不意味着电影不好看,毕竟《哥斯拉》观后感范文不是《环太平洋》那样突出热血效果的视觉大片,而是充满了纯粹的灾难特质。这样还有个好处,从观后感范文人类的视角审视巨大的生物,片中不只一次出现了哥斯拉咆哮的场面,无不是仰拍,背景高光打在其身上,更加突出了宏伟之感。同时,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利用场景之利和类似偷拍晃动的镜头,并且多次出现从列中、房间中、甚至哥斯拉脚下仰拍怪兽的反差感,如此巨大的渲染效果在《环太平洋》并不突出,而本片却做到了极致。当年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也是这样做的,但是被炫目的视觉效果冲淡了反差感,而《哥斯拉》则充分体现了这只身高达到108米、体重9万吨的巨兽的宏伟形象。
全方位还原精髓,人类“抢戏”夺走怪兽风头纵观新版《哥斯拉》,是对哥斯拉,这一有史以来最知名的怪兽、流行文化代表的一次整体致敬。影片氛围很像1954年的原版,阴郁、灾难、末日氛围、战争临近。哥斯拉的设定也是来源于此,这个依靠吞食辐射长大的史前怪兽拥有无边的破坏能力。来自暴龙的直立身躯姿势,禽龙粗壮有力的上肢,剑龙的尾刺与背脊,还有身上粗犷的纹理皮肤,以及来自于广岛核爆幸存者身上的伤痕外形。《哥斯拉》与日版一样,也会吐出射线,在发射之前背脊还会发出蓝白色光芒,再加上其震耳欲聋的咆哮声,新版终于为观众呈上了真正的“怪兽之王”。
然而关于怪兽间的PK,电影真正着墨之处只有结尾的10多分钟,也是好莱坞电影炫技的时刻。之所以说本片类似《世界之战》,正是因为在此之前电影并没有多少表现正面战场的任何细节,后者也是如此。其实回眸导演英国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之前的《怪兽》,就能了解该片对哥斯拉的表现方式,电影用大量篇幅表现战争来临之前的恐慌、混乱和一触即发的危机感,接着跳到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毫不掩饰的渲染一片断壁残垣、被破坏的城市、坠毁的人类武器残骸,突出之前战斗的激烈。因此,本片虽是一部标准的灾难电影配置,其中也不乏大量视觉效果的冲击,但隐藏在大量浓雾之中的怪兽,又为影片打上了猎奇和奇观的标签。
至于电影的剧情和人物,实则差强人意。除了“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影片无论从剧本设置还是角色表演方面都亮点匮乏。这也是观众对这部奇观大片比较怨念的地方,观众想看哥斯拉搞破坏,但电影偏偏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描写灾难中的小人物,可故事性和人物刻画在这样的电影中鲜有施展空间。而且在好莱坞特效大片中讨论演技和剧本本就有些多余,但本片偏偏以此为主来突出本片的灾难性。因此,《哥斯拉》最终让人留在脑海里的还是它那响彻云霄的咆哮,只是呈现给观众的实在有限。
哥斯拉化身地球保安,亲和温柔保护人类1954年初登银幕的哥斯拉带着满腔怒火将人类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但在东宝公司28部哥斯拉作品中,随着年代推移,哥斯拉近似人形般的体态和笨拙的动作赢得了很多观众喜爱;而随着恐惧的淡化,以哥斯拉为首的怪兽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它们从最开始的令人恐惧、阴郁负面的形象逐渐趋于多元化。哥斯拉逐渐成为一个中性怪兽的代表,有时甚至会站在人类的一方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入侵,怪兽特摄电影也渐渐的向儿童开放。终究,哥斯拉从核弹阴影的危机中走出来,成为了自然世界的代言人。也就是说,哥斯拉代表了自然的力量,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怪兽,只要危害到自然,危害到地球的生存环境,一律会被哥斯拉视为敌人。
此次这位“加肥加高”的大家伙就显得相当亲和,破坏力不强,甚至保护了人类,也与日版一脉相承。哥斯拉代表了地球,代表了自然法则中的优胜劣汰。在片中承担“敌人”角色的则是那两只苦情的穆托情侣了,它们的定位与98年那只美国哥斯拉一样,代表了人类文明和原始自然冲撞的牺牲品,以破坏为主,但身上也带着悲情色彩。
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渡边谦饰演的角色芹泽博士,正是1954年版电影中,杀死初代哥斯拉的人类角色名称,他为了保护地球,与哥斯拉同归于尽。新版借此致敬了这一角色,但也仅仅是名字而已。与前者牺牲自我的精神相比,本片中这位怎么看也像是一切事件的起因。有意思的是,老版中的芹泽是消灭哥斯拉的人,而如今的芹泽则一直在极力维护这只呆萌的怪兽。
观后感 /fanwen/2055.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英文电影观后感
- 上一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