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范文汇总
栏目:观后感范文时间:2018-01-20
" 第1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早在一年前,就听说了沈浩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光荣事迹,然而对他的一生却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当听说即将上映《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就很想去看。今天通过这个机会详细的了解了沈浩这位中国“第一书记”的优秀事迹和奋斗历程。我在这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启示。
这位将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目地,甚至自己的灵魂都放在小岗村,最后甚至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小岗村的伟大的村支书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畏艰辛,不怕吃苦,更不惧威胁,为了村民的利益和整个小岗村的光明未来,他放下了年老的母亲,放下了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贫穷的山村。为了修路,他奔走于各地,一一做人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又权衡利弊,调节好各方的利益。最终顺利修好了公路,给小岗村营造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休息时间,他依然想着村民,不辞辛苦地进行亲自走访。在深入调查与细心挖掘下,他探索到了符合小岗村特色发展的道路并竭尽所能的付诸实践。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他深刻认识到,要将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推广出去,必须先解决交通问题。于是在修好了公路之后,他又忙于奔走开通铁道线路。在感动于一个村书记为了群众利益不辞辛苦中,铁道局批准了他的建议。
或许,最让我感动的一幕还是大年三十那天,忙着回家的沈浩被村民邀请留下吃饭,村民们依次向这位村支书拜年的场景。我想,作为沈浩的妻子,听到这些心里除了对丈夫的认可,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而作为沈浩的女儿,有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心里也应该是无限的自豪与骄傲吧。因为这位伟大的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带领着智慧且富于传统美德的人民走向一个更加光明幸福的未来,走上一条符合小岗村实际特点的成功道路。
当看到这位书记在日记中写下:“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些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他的这种无私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培养。他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就难在选择了并干好它。因为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小岗村对沈浩的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位第一书记的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电影的末尾她的女儿说道:“大家在,我也在”。那时,我再一次被他的不计名利,不谋私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人民百姓,绝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行政的行为所打动。从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获得更大进步。
在看此片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沈浩不仅继承了老一辈优秀的人生价值观,更展现了新世纪党员的精神风貌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在实践中摸索成功之路,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哲学思想。从中我们也可以接受先进思想的引导,做一个有作为有担当有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他同时也传承了一种奋斗的精神,他把去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对他的信任,看成是金钱衡量不了的荣誉。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做人的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的村民们带来了盼头。大包干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他演绎的更是奋斗的感动,官不大,责任却重大,他对人民付出了一片真情,亦收获了无限的尊重与爱戴。他将自己的目的与抱负栽植于小岗的土壤,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培植,用挥洒的汗水浇灌。他的努力与心血没有白费,他给小岗村村民带来了幸福,给年迈的母亲与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女儿一个完美的交待,更给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感动存在我们的心里。沈浩—这位伟大的第一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我们需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动和爱去回馈这个社会。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更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2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3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第一书记》在结束前,沈浩书记女儿汪汪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作为一个有事业心、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的孩子,其实他们必将会失去更多的父爱、母爱,但是他们却用行动教会了子女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自己的人生。这便是如沈浩书记一样的人教会我们的。
第4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上周五,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通过心情劳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不过了,不过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才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己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接下来,沈书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企业来小岗村投资,占地开发需要迁坟,有个老太太守着儿子的坟不肯迁走,想通过这座坟留住儿子一些念想。村干部为了保证工期实行强拆,此举让年过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这一消息,沈浩说了一句“我马上到!”,于是匆匆离开母亲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书记为民着想的精神打动,说:“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同意迁坟。
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转眼看今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5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25日下午,站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该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通过看《第一书记》影片和事迹了解,沈浩书记的的公仆行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要表现为“三颗心”。
一是为人,他有一颗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现在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影片中看,沈书记的同学当已升为副厅长,而自己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只能得到一个“一般”,但是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本来甚至于可以更多,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要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为官,他有一颗责任之心。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2004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两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个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另一件大事是保护村集体财产,使20多间属于村集体的房屋回到了集体怀抱。
接着,办起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影评作文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并首创安徽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让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们以一封按了98个红手印的烘托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为亲,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母亲,因不能照顾住在一起的老娘,不得不托付给老家的四哥,并以磕头方式作出了“老娘,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的承诺。 在小岗期间,还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为老娘梳头,给老娘洗脚,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以表孝敬之心;对女儿,在他到小岗的第三年,因无暇顾及,把女儿从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条件艰苦的一所中学读书,在那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2009年女儿15岁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伤心坐在学校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为孩子表演了翻跟头,哄女儿高兴以表父爱之心。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是不可能在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他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
沈浩初到小岗,也遭到过村民们的质疑:“是不是来小岗来镀金的”,事实证明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的,但愿这样的挂职干部多一点,得到的关心、关怀更多一点,用沈浩事迹照亮我们为人民服务之路。
第6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是亲人离去的伤心,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可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观后感 /fanwen/2572.html
早在一年前,就听说了沈浩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光荣事迹,然而对他的一生却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当听说即将上映《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就很想去看。今天通过这个机会详细的了解了沈浩这位中国“第一书记”的优秀事迹和奋斗历程。我在这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启示。
这位将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目地,甚至自己的灵魂都放在小岗村,最后甚至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小岗村的伟大的村支书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畏艰辛,不怕吃苦,更不惧威胁,为了村民的利益和整个小岗村的光明未来,他放下了年老的母亲,放下了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贫穷的山村。为了修路,他奔走于各地,一一做人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又权衡利弊,调节好各方的利益。最终顺利修好了公路,给小岗村营造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休息时间,他依然想着村民,不辞辛苦地进行亲自走访。在深入调查与细心挖掘下,他探索到了符合小岗村特色发展的道路并竭尽所能的付诸实践。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他深刻认识到,要将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推广出去,必须先解决交通问题。于是在修好了公路之后,他又忙于奔走开通铁道线路。在感动于一个村书记为了群众利益不辞辛苦中,铁道局批准了他的建议。
或许,最让我感动的一幕还是大年三十那天,忙着回家的沈浩被村民邀请留下吃饭,村民们依次向这位村支书拜年的场景。我想,作为沈浩的妻子,听到这些心里除了对丈夫的认可,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而作为沈浩的女儿,有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心里也应该是无限的自豪与骄傲吧。因为这位伟大的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带领着智慧且富于传统美德的人民走向一个更加光明幸福的未来,走上一条符合小岗村实际特点的成功道路。
当看到这位书记在日记中写下:“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些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他的这种无私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培养。他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就难在选择了并干好它。因为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小岗村对沈浩的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位第一书记的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电影的末尾她的女儿说道:“大家在,我也在”。那时,我再一次被他的不计名利,不谋私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人民百姓,绝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行政的行为所打动。从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获得更大进步。
在看此片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沈浩不仅继承了老一辈优秀的人生价值观,更展现了新世纪党员的精神风貌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在实践中摸索成功之路,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哲学思想。从中我们也可以接受先进思想的引导,做一个有作为有担当有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
他同时也传承了一种奋斗的精神,他把去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对他的信任,看成是金钱衡量不了的荣誉。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做人的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的村民们带来了盼头。大包干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他演绎的更是奋斗的感动,官不大,责任却重大,他对人民付出了一片真情,亦收获了无限的尊重与爱戴。他将自己的目的与抱负栽植于小岗的土壤,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培植,用挥洒的汗水浇灌。他的努力与心血没有白费,他给小岗村村民带来了幸福,给年迈的母亲与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女儿一个完美的交待,更给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感动存在我们的心里。沈浩—这位伟大的第一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我们需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动和爱去回馈这个社会。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更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2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3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第一书记》在结束前,沈浩书记女儿汪汪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作为一个有事业心、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的孩子,其实他们必将会失去更多的父爱、母爱,但是他们却用行动教会了子女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自己的人生。这便是如沈浩书记一样的人教会我们的。
第4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上周五,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通过心情劳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不过了,不过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才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己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接下来,沈书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企业来小岗村投资,占地开发需要迁坟,有个老太太守着儿子的坟不肯迁走,想通过这座坟留住儿子一些念想。村干部为了保证工期实行强拆,此举让年过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这一消息,沈浩说了一句“我马上到!”,于是匆匆离开母亲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书记为民着想的精神打动,说:“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同意迁坟。
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转眼看今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5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25日下午,站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该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通过看《第一书记》影片和事迹了解,沈浩书记的的公仆行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要表现为“三颗心”。
一是为人,他有一颗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现在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影片中看,沈书记的同学当已升为副厅长,而自己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只能得到一个“一般”,但是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本来甚至于可以更多,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要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为官,他有一颗责任之心。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2004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两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个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另一件大事是保护村集体财产,使20多间属于村集体的房屋回到了集体怀抱。
接着,办起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影评作文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并首创安徽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让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们以一封按了98个红手印的烘托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为亲,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母亲,因不能照顾住在一起的老娘,不得不托付给老家的四哥,并以磕头方式作出了“老娘,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的承诺。 在小岗期间,还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为老娘梳头,给老娘洗脚,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以表孝敬之心;对女儿,在他到小岗的第三年,因无暇顾及,把女儿从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条件艰苦的一所中学读书,在那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2009年女儿15岁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伤心坐在学校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为孩子表演了翻跟头,哄女儿高兴以表父爱之心。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是不可能在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他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
沈浩初到小岗,也遭到过村民们的质疑:“是不是来小岗来镀金的”,事实证明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的,但愿这样的挂职干部多一点,得到的关心、关怀更多一点,用沈浩事迹照亮我们为人民服务之路。
第6篇:《第一书记》观后感
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是亲人离去的伤心,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可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观后感 /fanwen/2572.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 上一篇:《变形记》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