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观后感
栏目:观后感范文时间:2018-01-20
"《起风了》观后感
我太期待宫崎老爷子的新作《起风了》,等啊等啊等啊2013都过尽了,还是没能看到,小小的怒火中烧也无济于事,还是先看堀辰雄的原著,来解解忧吧!
今天到的书,迫不及待从老妈手中接过,兴奋的撕开亚马逊的包装皮,先起风了三字跃然纸上,封皮是主人公最美的时光。色彩明丽的装帧,让读者犹如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宫崎骏式影片,让人爱不释手,可真是辛苦了所以设计馆了,果然够贴心。书皮的左上方竖着一句诗: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右上方书写着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原著。不得不承认是宫崎骏重新唤醒了大家对这部小说的追捧,让他重新被大众追捧,至少我是这个样子。
据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电影《风雪黄昏》也是由这本小说改编的,可是我到今天才知道,还没有时间来看。
事实上,这本小说很短,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一字不落的看完了,当然如果你想从小说中找出影片的感觉,那就大错特错了。
序曲,让人体会到有一丝悲伤地幸福,生活像是在平静的海中,从未被湮没,只是藏在了秋的臂弯。
恋爱的开始,总是有太多美好,我们多少人的坚持,不都是太怀念太留恋那时真诚的自己吗?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书写着生活的细节,略微带着忧伤就走到了春,充满着生机与向往,仿佛一切都是自己能把握想要的世界,只是这是的女主人公需要去山中静养。
不知不觉间起风了。
“等到很久以后,我们再回忆起现在一起过的日子,那种感觉该有多美好啊……”当男主人公向节子说出这句话时,这本书似乎在此刻有了它的灵魂,“我们现在的样子”比什么都好,只要认真的度过,两颗心在一起,相伴就好。是啊,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起风了》观后感
然而冬总是来的太过匆忙,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变化来的太过突然。
“再没什么比幸福的回忆更妨碍幸福的了。”
淡淡的几个字,那么悠长的余音,让人幻想美好的美好,也许这就是用心之后的经久不衰。
“我即使走入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也绝不畏惧任何灾祸,只因你与我同在……”
“如果不是风这么大,天这么冷,恐怕见不到这么美丽的天空的呀!”
多少人即使死去还活在我们的心中,用里尔克的《安魂曲》来结束对故人的思念,何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作者整个过程中从两个人细微的相处开始写起,中间穿插着几段引起主人公心灵变化事件的轻描淡写,最后以日记的方式静止,让文章停止的那么自然,毫不冗余,又似乎在人忆起几分生活中道理后才结束的,2014年读到的一部佳作,推荐给大家。
《起风了》观后感:最后一次起飞
大概半年前,看到宫崎骏先生打算绘制一部新的动画电影,讲述二战日本战机神话掘越二郎。而后发现豆瓣已经有了它的信息,观后感范文并起名叫做《风儿起》。
说实话,我看到消息的第一感觉是有些心痛,宫崎骏先生大概有五年没有作为导演发布动画长片了,上一次还是2008年的《波妞》。这之后宫崎骏更多的是指导同门下新晋导演米林宏昌和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完成具有他们自己特点的动画电影作品,其中《阿里艾迪》甚至也放弃了吉卜力合作了十片之多的久石让,这种扶植后辈,“让一头地”的想法还是让人真心感动。
《起风了》观后感
可是同时,我们不仅会猜想,高龄的大师什么时候会彻底走出我们的视线呢?而他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没有任何消息称《风儿起》会成为宫崎骏电影的绝唱,但是从导演的选题,到主人公的设定,再到导演的高龄,都有种种预示,当然这只是我本人的联想,所以才会在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感到日本动画电影一代宗师的结束……
宫崎骏电影中飞翔一种不变的主题,相信任何人都能看出导演不可遏制的,对于借助机械器材翱翔于天空的想法,据说这跟导演童年的生活有关;另外本片的主人公又一次打破了宫崎骏的惯例,不再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而是日本二战时期著名的军械设计家,一个男人,掘越二郎。上一次打破这个惯例还是1992年的《红猪》,这部电影一直被看做是导演半自传性质的反应,那么这次又一次选择男性主角,而且是日本历史上最传奇的飞机设计者,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暗示呢?
掘越二郎先生主持设计的菱式战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海空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但这不能算作掘越二郎先生的过错,作为他一生的追求,和对自己国家进步的贡献,我们很难将负面的评价过多的强加给他。
希望本作能够在中国上映,以完成本人在大荧幕前观看宫崎骏电影的愿望。
《起风了》观后感
虽然并不是一个喜欢跟风的人,但这次我还是跟随宫崎骏导演的粉丝们一起,早早坐到了电影院里,观看7月20日在日本全国公演的《风立ちぬ》(中译名:起风了)
这是宫崎骏导演自出道以来的第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影片。电影以“零战”(零式舰上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日本少年执著的飞行之梦。
堀越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斗机,不仅成功偷袭珍珠港,并且在二战期间,还以其卓越的性能,在整个太平洋战区神出鬼没,令亚洲各国深受其害。因此,在网络上的中文论坛,即使是宫崎骏的粉丝,也有人表示这是“宫崎骏最烂的一部片子”,因为“那一堆零战的残骸,真心让人感到恶心。”
“我姑且相信宫崎老爷子的人品,我姑且相信他不是美化战犯。但这一部也实在是太烂!你的优点在哪里?对人类的反思在哪里?”一位中国的宫崎骏动漫迷无比失望地这样写道:““无论是不是反战的用意,零式题材都令人反感。”
而另一群始终支持宫崎骏的铁杆粉丝们,则大声反驳说:
“不要怀疑宫老爷子的三观,在他的动画世界里,一切都是这么的干净。”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起风了》观后感
作为一位不够虔诚的宫崎骏动漫迷,我至今没有完整地全部看过宫崎骏的所有作品,因此对宫崎骏作品的叙事方法和表达理念等种种,其实了解有限。但就《起风了》这一部作品而言,我个人的观后感是:
看完这部电影,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的,是一个日文单词---「梦中」。
「梦中」在日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梦の中」---睡梦之中;二是指「热中」--着迷、入迷。
在整部片子里,我只看到一个入迷地执著于飞行梦想的日本少年。他倾注所有的青春,只为了想制造出更好的飞机,让它更快更远地飞上蓝天。而其他的:反战也好、美化“零战”杀人机器也好,这一些这一切,我通通没有看见……。不是我忽视,而是影片没有告诉我,所以我看不见。
这不是一部反战片,也不是一部战争美化片。这只是一部如实描绘梦想轮回的影片:梦想的发生、梦想的实现,梦想的破碎….从梦想破碎的残骸中,如何回归到下一个梦想的追寻与探索---这就是《起风了》这部电影告诉给我的全部。
它与战争或罪恶无关,仅仅只是在单纯地诠释一个梦想:它或许只是一个曾经的日本少年所拥有的梦想,又或许是日本这个国家曾经所拥有的梦想。这是一部以梦想呼唤梦想的影片。而实现梦想的根本前提,是“好好活下去”。
宫崎骏导演在《起风了》这部电影公演时,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时曾说:
“虽然堀越二郎生活的时代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人们还是活着。地震会发生,核电站也没有消失,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已成为所有人自问的命题。但是我认为不必感到失落。只要有喜欢的人、好好吃饭、爱护孩子,这样活着就可以。”
我相信这是今年72岁、时刻感到“死亡就在身后”的宫崎骏导演的肺腑之言。对于善于思考的人而言,一个人的思维广度,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之成正比的。面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除了反思,还同时需要一份能够接纳的坦然---这无关对错,也无关善恶,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逃避,但历史必须面对。
而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认知,我想,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其历史观中的时间单位的:若以10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看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杀戳、记住的是民族之间的相互厌恶与仇恨;但若以1000年甚至更长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话,我们则会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或许,只有站立在人类长河的岸边,面对整部人类发展的战争史,我们的内心才能远离仇恨,才能跨越国家、民族这些概念所带来的种种障碍,拾起同为人类的悲悯。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宇宙论的入门书《宇宙は本当にひとつなのか》(宇宙真的只有一个吗),书中介绍说: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最大不超过0,5%,或者更小。而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仅仅只是银河系极小的一部分。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与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中的一颗毫不起眼的小行星而已。作为太阳系最年轻的星球,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5.4亿年。
而作为地球这颗小星球上的生物—人类,能够存活的最高寿命不过120年。
即使我们能够活满120年,在浩瀚恒久的宇宙中,依旧连一颗尘埃都算不上。生命如此短暂卑微,每个人都是来这个星球稍事休憩便得马上离开的过客。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仇恨?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厌恶?为什么要以国家民族为理由,互相残杀、你死我活?
所以,宫崎骏导演说:为了国家、为了人类,必须怎样怎样,放弃那些豪言壮语吧!在半径30米或是100米的范围限界内,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守护你能够守护的家人和朋友,就可以了。
生命像一阵风一般转眼即逝。但即使是昙花一现的小花,它也会拥有努力绽放的梦想,而这正是生命的可爱。所以,在《起风了》的最后,女主角菜穗子对主人公堀越二郎说“好好活下去吧!”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任何时候,我们依旧还是得努力地好好活下去---这便是我从《起风了》这部电影中收获到的答案。
观后感 /fanwen/3208.html
我太期待宫崎老爷子的新作《起风了》,等啊等啊等啊2013都过尽了,还是没能看到,小小的怒火中烧也无济于事,还是先看堀辰雄的原著,来解解忧吧!
今天到的书,迫不及待从老妈手中接过,兴奋的撕开亚马逊的包装皮,先起风了三字跃然纸上,封皮是主人公最美的时光。色彩明丽的装帧,让读者犹如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宫崎骏式影片,让人爱不释手,可真是辛苦了所以设计馆了,果然够贴心。书皮的左上方竖着一句诗: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右上方书写着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原著。不得不承认是宫崎骏重新唤醒了大家对这部小说的追捧,让他重新被大众追捧,至少我是这个样子。
据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电影《风雪黄昏》也是由这本小说改编的,可是我到今天才知道,还没有时间来看。
事实上,这本小说很短,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一字不落的看完了,当然如果你想从小说中找出影片的感觉,那就大错特错了。
序曲,让人体会到有一丝悲伤地幸福,生活像是在平静的海中,从未被湮没,只是藏在了秋的臂弯。
恋爱的开始,总是有太多美好,我们多少人的坚持,不都是太怀念太留恋那时真诚的自己吗?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书写着生活的细节,略微带着忧伤就走到了春,充满着生机与向往,仿佛一切都是自己能把握想要的世界,只是这是的女主人公需要去山中静养。
不知不觉间起风了。
“等到很久以后,我们再回忆起现在一起过的日子,那种感觉该有多美好啊……”当男主人公向节子说出这句话时,这本书似乎在此刻有了它的灵魂,“我们现在的样子”比什么都好,只要认真的度过,两颗心在一起,相伴就好。是啊,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起风了》观后感
然而冬总是来的太过匆忙,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变化来的太过突然。
“再没什么比幸福的回忆更妨碍幸福的了。”
淡淡的几个字,那么悠长的余音,让人幻想美好的美好,也许这就是用心之后的经久不衰。
“我即使走入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也绝不畏惧任何灾祸,只因你与我同在……”
“如果不是风这么大,天这么冷,恐怕见不到这么美丽的天空的呀!”
多少人即使死去还活在我们的心中,用里尔克的《安魂曲》来结束对故人的思念,何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作者整个过程中从两个人细微的相处开始写起,中间穿插着几段引起主人公心灵变化事件的轻描淡写,最后以日记的方式静止,让文章停止的那么自然,毫不冗余,又似乎在人忆起几分生活中道理后才结束的,2014年读到的一部佳作,推荐给大家。
《起风了》观后感:最后一次起飞
大概半年前,看到宫崎骏先生打算绘制一部新的动画电影,讲述二战日本战机神话掘越二郎。而后发现豆瓣已经有了它的信息,观后感范文并起名叫做《风儿起》。
说实话,我看到消息的第一感觉是有些心痛,宫崎骏先生大概有五年没有作为导演发布动画长片了,上一次还是2008年的《波妞》。这之后宫崎骏更多的是指导同门下新晋导演米林宏昌和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完成具有他们自己特点的动画电影作品,其中《阿里艾迪》甚至也放弃了吉卜力合作了十片之多的久石让,这种扶植后辈,“让一头地”的想法还是让人真心感动。
《起风了》观后感
可是同时,我们不仅会猜想,高龄的大师什么时候会彻底走出我们的视线呢?而他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没有任何消息称《风儿起》会成为宫崎骏电影的绝唱,但是从导演的选题,到主人公的设定,再到导演的高龄,都有种种预示,当然这只是我本人的联想,所以才会在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感到日本动画电影一代宗师的结束……
宫崎骏电影中飞翔一种不变的主题,相信任何人都能看出导演不可遏制的,对于借助机械器材翱翔于天空的想法,据说这跟导演童年的生活有关;另外本片的主人公又一次打破了宫崎骏的惯例,不再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而是日本二战时期著名的军械设计家,一个男人,掘越二郎。上一次打破这个惯例还是1992年的《红猪》,这部电影一直被看做是导演半自传性质的反应,那么这次又一次选择男性主角,而且是日本历史上最传奇的飞机设计者,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暗示呢?
掘越二郎先生主持设计的菱式战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海空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但这不能算作掘越二郎先生的过错,作为他一生的追求,和对自己国家进步的贡献,我们很难将负面的评价过多的强加给他。
希望本作能够在中国上映,以完成本人在大荧幕前观看宫崎骏电影的愿望。
《起风了》观后感
虽然并不是一个喜欢跟风的人,但这次我还是跟随宫崎骏导演的粉丝们一起,早早坐到了电影院里,观看7月20日在日本全国公演的《风立ちぬ》(中译名:起风了)
这是宫崎骏导演自出道以来的第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影片。电影以“零战”(零式舰上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日本少年执著的飞行之梦。
堀越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斗机,不仅成功偷袭珍珠港,并且在二战期间,还以其卓越的性能,在整个太平洋战区神出鬼没,令亚洲各国深受其害。因此,在网络上的中文论坛,即使是宫崎骏的粉丝,也有人表示这是“宫崎骏最烂的一部片子”,因为“那一堆零战的残骸,真心让人感到恶心。”
“我姑且相信宫崎老爷子的人品,我姑且相信他不是美化战犯。但这一部也实在是太烂!你的优点在哪里?对人类的反思在哪里?”一位中国的宫崎骏动漫迷无比失望地这样写道:““无论是不是反战的用意,零式题材都令人反感。”
而另一群始终支持宫崎骏的铁杆粉丝们,则大声反驳说:
“不要怀疑宫老爷子的三观,在他的动画世界里,一切都是这么的干净。”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起风了》观后感
作为一位不够虔诚的宫崎骏动漫迷,我至今没有完整地全部看过宫崎骏的所有作品,因此对宫崎骏作品的叙事方法和表达理念等种种,其实了解有限。但就《起风了》这一部作品而言,我个人的观后感是:
看完这部电影,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的,是一个日文单词---「梦中」。
「梦中」在日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梦の中」---睡梦之中;二是指「热中」--着迷、入迷。
在整部片子里,我只看到一个入迷地执著于飞行梦想的日本少年。他倾注所有的青春,只为了想制造出更好的飞机,让它更快更远地飞上蓝天。而其他的:反战也好、美化“零战”杀人机器也好,这一些这一切,我通通没有看见……。不是我忽视,而是影片没有告诉我,所以我看不见。
这不是一部反战片,也不是一部战争美化片。这只是一部如实描绘梦想轮回的影片:梦想的发生、梦想的实现,梦想的破碎….从梦想破碎的残骸中,如何回归到下一个梦想的追寻与探索---这就是《起风了》这部电影告诉给我的全部。
它与战争或罪恶无关,仅仅只是在单纯地诠释一个梦想:它或许只是一个曾经的日本少年所拥有的梦想,又或许是日本这个国家曾经所拥有的梦想。这是一部以梦想呼唤梦想的影片。而实现梦想的根本前提,是“好好活下去”。
宫崎骏导演在《起风了》这部电影公演时,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时曾说:
“虽然堀越二郎生活的时代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人们还是活着。地震会发生,核电站也没有消失,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已成为所有人自问的命题。但是我认为不必感到失落。只要有喜欢的人、好好吃饭、爱护孩子,这样活着就可以。”
我相信这是今年72岁、时刻感到“死亡就在身后”的宫崎骏导演的肺腑之言。对于善于思考的人而言,一个人的思维广度,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之成正比的。面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除了反思,还同时需要一份能够接纳的坦然---这无关对错,也无关善恶,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逃避,但历史必须面对。
而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认知,我想,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其历史观中的时间单位的:若以10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看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杀戳、记住的是民族之间的相互厌恶与仇恨;但若以1000年甚至更长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话,我们则会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或许,只有站立在人类长河的岸边,面对整部人类发展的战争史,我们的内心才能远离仇恨,才能跨越国家、民族这些概念所带来的种种障碍,拾起同为人类的悲悯。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宇宙论的入门书《宇宙は本当にひとつなのか》(宇宙真的只有一个吗),书中介绍说: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最大不超过0,5%,或者更小。而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仅仅只是银河系极小的一部分。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与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中的一颗毫不起眼的小行星而已。作为太阳系最年轻的星球,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5.4亿年。
而作为地球这颗小星球上的生物—人类,能够存活的最高寿命不过120年。
即使我们能够活满120年,在浩瀚恒久的宇宙中,依旧连一颗尘埃都算不上。生命如此短暂卑微,每个人都是来这个星球稍事休憩便得马上离开的过客。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仇恨?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厌恶?为什么要以国家民族为理由,互相残杀、你死我活?
所以,宫崎骏导演说:为了国家、为了人类,必须怎样怎样,放弃那些豪言壮语吧!在半径30米或是100米的范围限界内,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守护你能够守护的家人和朋友,就可以了。
生命像一阵风一般转眼即逝。但即使是昙花一现的小花,它也会拥有努力绽放的梦想,而这正是生命的可爱。所以,在《起风了》的最后,女主角菜穗子对主人公堀越二郎说“好好活下去吧!”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任何时候,我们依旧还是得努力地好好活下去---这便是我从《起风了》这部电影中收获到的答案。
观后感 /fanwen/3208.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教师《四风之害》观后感
- 上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