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栏目:观后感范文时间:2018-01-20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1、余婷:
听影片名感觉挺有趣的。但是,在学校只放了一点,因为还要上语文课的缘故,就停止了。回家,对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让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师找张慧科的那一段。
魏老师看起来还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却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并且做好“一个都不能少”的职责。
魏老师千方百计的凑钱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坐上车了,但是中途被人发现,被别人赶了下来,其实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挣好钱在买票坐车去城里的。但是她没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带张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张慧科走丢了,我想这时她心里肯定很难过吧!他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张慧科的心态。
魏老师,他为了张慧科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火车站播广播,看到大街上张贴寻人启事她也去买笔和墨写寻人启事,最后得到一个人的指点来到了电台。
因为他没有证件,没有推荐信,没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长,因此活生生的被赶了出来。但是,魏老师不仅没有放弃,在电台门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
从电台里走出一个戴眼镜的,魏老师问道:“你是台长吗?”这个台长心地很好,不仅让他上电视,还使富有的人捐了许多粉笔,钱,学习用品等。他和张慧科一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学。
最后一幕,在讲台上摆了好多粉笔,还是水彩的,张慧科问:“我能多写几个字吗?”魏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张慧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现在的我们,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条件比他们的好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学习机会。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应该多尊重老师。
2、刘雄: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而魏敏芝却不答应。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这部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
3、彭书涛: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影评作文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4、陶静:
《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一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一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一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一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一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一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一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一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一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一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一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一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5、杨文豪: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6、叶浩:
这个发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的故事讲解了农村人的单纯与可爱,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性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性中读懂了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我从那一位登记的人的举动中读懂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但是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坏人就有好人。最终有许多的人为那个偏僻的农村中捐献了许许多多文具与钱。这让我感受了农村的条件艰苦,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7、李雅琴: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虽然讲的是中国落后的状况。但也觉得很真实,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特别是那位老师的执着与坚定,让我情不自禁的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敬意。
记得让我最感动的是老师流落街头的场景,为了寻找学生,吃了数不尽的苦。
她没有钱吃没有钱住,因为她没有想过她自己该怎么用钱,她一心只想该怎么用钱找回她的学生。这段辛酸史让我感动了。当她偷偷跑过去吃别人剩下的面,当她睡在街头,当她用手写了一百份寻人启事,当她站在广播台下站了三天,我就彻底的被她感动了。
她没有想过放弃,没有回家。因为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个人学生都不能少。她必须做好她应该做的事,她必须尽好她应尽的责任。
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老师,值得人欣赏的老师。形容老师最好的一句话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她,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执着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她最后能成功。能够找到她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学习应该也这样,不言放弃,执着的走向成功!
8、金静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9、熊清霞: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10、雷文明:
我们这个星期的影片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的一个故事。女主角魏敏芝老师因受高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学生。
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二十多个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高老师承担。可以见识到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高老师的坚持的精神,再三叮嘱代课老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种尽心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只赚几十块钱的工资。因此,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学校,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去城里打工挣钱的路。因为高教师最后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老师魏敏芝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尽管他是班上最淘气的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他想要到城里去将学生张慧科找回来,可是这来回的路费是谁付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和学生们一起去为砖厂搬砖挣钱,可他们没弄清楚状况,反而帮了倒忙,最后老板还是将工钱发给他们了,只不过给的有些少,于是他们一起去买汽水喝,当老板报出价来时,差点没把我吓死,那个年代的汽水竟然比我们现代的汽水还要贵,于是他们买了两瓶,一人喝了一口,到最后老师却没喝到,后来老师说:那时,农村的运费是非常贵的。
当他们吃饱喝足后就去了火车站,终于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魏老师打消找回张慧科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终于历尽艰辛,走到了城里,可是如何才能找到张慧科呢?于是他决定去找他的住处,可到了那之后,他的同伴说他在火车站时就走丢了,于是魏老师仍不放弃,让他的同伴与他一起去找,可是那个同伴却要魏老师给他找张慧科的小费,本来只剩下那么点钱的魏老师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到了火车站,由于已经丢失了两三天,根本不知道去哪找,于是他们到了广播台,让大喇叭找,可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反而让他的同伴拿了两天元钱走了。后来他又有个法子,贴布告,他将剩下的钱全部都用了,买了笔和纸,写了好多布告,可别人都说,那东西找人没用,根本没人会去看,于是他决定去找电视台做一个广告,来找张慧科,可他又没钱,又没证件,固执的营业员不让他进,还说自己去找台长。于是他不放弃,在门口见人就问是不是台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台长发现了,善良的台长无条件的做了一个专门属于魏老师的一个视频,让所有的人看见,后来张慧科也看到了,他与魏老师终于见到了。后来许多人都知晓了这件事,也有许多善心人捐了文具盒和钱,就因为这个故事,让很多城里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是如此的艰难,再想想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了。
观后感 /fanwen/8493.html
1、余婷:
听影片名感觉挺有趣的。但是,在学校只放了一点,因为还要上语文课的缘故,就停止了。回家,对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让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师找张慧科的那一段。
魏老师看起来还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却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并且做好“一个都不能少”的职责。
魏老师千方百计的凑钱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坐上车了,但是中途被人发现,被别人赶了下来,其实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挣好钱在买票坐车去城里的。但是她没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带张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张慧科走丢了,我想这时她心里肯定很难过吧!他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张慧科的心态。
魏老师,他为了张慧科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火车站播广播,看到大街上张贴寻人启事她也去买笔和墨写寻人启事,最后得到一个人的指点来到了电台。
因为他没有证件,没有推荐信,没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长,因此活生生的被赶了出来。但是,魏老师不仅没有放弃,在电台门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
从电台里走出一个戴眼镜的,魏老师问道:“你是台长吗?”这个台长心地很好,不仅让他上电视,还使富有的人捐了许多粉笔,钱,学习用品等。他和张慧科一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学。
最后一幕,在讲台上摆了好多粉笔,还是水彩的,张慧科问:“我能多写几个字吗?”魏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张慧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现在的我们,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条件比他们的好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学习机会。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应该多尊重老师。
2、刘雄: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而魏敏芝却不答应。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这部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
3、彭书涛: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影评作文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4、陶静:
《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一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一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一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一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一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一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一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一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一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一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一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一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5、杨文豪: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6、叶浩:
这个发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的故事讲解了农村人的单纯与可爱,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性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性中读懂了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我从那一位登记的人的举动中读懂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但是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坏人就有好人。最终有许多的人为那个偏僻的农村中捐献了许许多多文具与钱。这让我感受了农村的条件艰苦,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7、李雅琴: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虽然讲的是中国落后的状况。但也觉得很真实,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特别是那位老师的执着与坚定,让我情不自禁的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敬意。
记得让我最感动的是老师流落街头的场景,为了寻找学生,吃了数不尽的苦。
她没有钱吃没有钱住,因为她没有想过她自己该怎么用钱,她一心只想该怎么用钱找回她的学生。这段辛酸史让我感动了。当她偷偷跑过去吃别人剩下的面,当她睡在街头,当她用手写了一百份寻人启事,当她站在广播台下站了三天,我就彻底的被她感动了。
她没有想过放弃,没有回家。因为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个人学生都不能少。她必须做好她应该做的事,她必须尽好她应尽的责任。
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老师,值得人欣赏的老师。形容老师最好的一句话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她,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执着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她最后能成功。能够找到她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学习应该也这样,不言放弃,执着的走向成功!
8、金静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9、熊清霞: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10、雷文明:
我们这个星期的影片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的一个故事。女主角魏敏芝老师因受高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学生。
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二十多个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高老师承担。可以见识到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高老师的坚持的精神,再三叮嘱代课老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种尽心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只赚几十块钱的工资。因此,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学校,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去城里打工挣钱的路。因为高教师最后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老师魏敏芝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尽管他是班上最淘气的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他想要到城里去将学生张慧科找回来,可是这来回的路费是谁付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和学生们一起去为砖厂搬砖挣钱,可他们没弄清楚状况,反而帮了倒忙,最后老板还是将工钱发给他们了,只不过给的有些少,于是他们一起去买汽水喝,当老板报出价来时,差点没把我吓死,那个年代的汽水竟然比我们现代的汽水还要贵,于是他们买了两瓶,一人喝了一口,到最后老师却没喝到,后来老师说:那时,农村的运费是非常贵的。
当他们吃饱喝足后就去了火车站,终于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魏老师打消找回张慧科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终于历尽艰辛,走到了城里,可是如何才能找到张慧科呢?于是他决定去找他的住处,可到了那之后,他的同伴说他在火车站时就走丢了,于是魏老师仍不放弃,让他的同伴与他一起去找,可是那个同伴却要魏老师给他找张慧科的小费,本来只剩下那么点钱的魏老师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到了火车站,由于已经丢失了两三天,根本不知道去哪找,于是他们到了广播台,让大喇叭找,可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反而让他的同伴拿了两天元钱走了。后来他又有个法子,贴布告,他将剩下的钱全部都用了,买了笔和纸,写了好多布告,可别人都说,那东西找人没用,根本没人会去看,于是他决定去找电视台做一个广告,来找张慧科,可他又没钱,又没证件,固执的营业员不让他进,还说自己去找台长。于是他不放弃,在门口见人就问是不是台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台长发现了,善良的台长无条件的做了一个专门属于魏老师的一个视频,让所有的人看见,后来张慧科也看到了,他与魏老师终于见到了。后来许多人都知晓了这件事,也有许多善心人捐了文具盒和钱,就因为这个故事,让很多城里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是如此的艰难,再想想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了。
观后感 /fanwen/8493.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观后
- 上一篇:纪录片《地球》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