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观后感1500字
栏目:观后感1000字时间:2018-01-20
"《金菊》观后感
在学校的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很多个电影,若问我期中哪一个对我影响最大那就属《金菊》了。
本片对人性的确有精彩刻画。我们也都喜欢谈论人性。我们谈论人性应当不是为了谈论而谈论,我们谈论人性是为了了解“人”,而“了解人”,往小的说,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为人处事,往中的说,能帮助我们观后感1000字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大的说,那些以政治为业的人可以寻找到治国安邦之道,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人的世界。基于这种人性认识,我不相信《金橘》的编剧、导演奉献给我们的这部电影仅仅想展现一位仁慈老头的人性光辉;我觉得它有政治寓意,那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们了解民族和解的基本条件和方法,这就是本片最大的人性诉求。
影片讲述了一位留守在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老人伊沃(Ivo)救了两位敌对方的大兵——替爱沙尼亚战斗的车臣人艾哈迈德(Ahmed)和为本族战斗的格鲁吉亚士兵尼卡(Nika),以救命恩人的身份,他将这两个视同水火大兵安置在同一屋檐下,经过各方的人性角逐,两位大兵最终和解的故事。那么,这两人的和解是如何达成的呢?有人说,敌对双方的和解是伊沃老人的智慧的结果,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愿意相信,导致和解的是多方人性角逐的结果,而非伊沃一人之功。伊沃老人最大的作用是他能以他的特殊身份控制住敌对双方再起冲突,和保证双方都能尊重道义,而真正导致和解的是敌对双方的彼此尊重,和彼此对对方切身利益的维护。
对于伊沃老人来说,在两大兵对峙状况下,他实际上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他之所以能充当这个角色,是因为他具备如下条件:(1)有威望。他对双方有救命之恩,所以他的建议和要求,容易被他们采纳和接受,这个条件使他在特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威望;(2)无私。他对双方都给予帮助,但并不希望获得回报;(3)有相同的遭遇。这容易使他被对立的双方所接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他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虽然两大兵因战争又产生了私仇(朋友的牺牲),但这场战争就“不是任何人的战争”,在伊沃老人看来,由战争引起的新仇旧恨对于个人来讲都是不值当的,而他自己也因战争失去了亲人,所以,这容易使他分别与敌对的各方接近;(4)讲道义。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不仅他讲道义,而且,他所讲的道义也能被两大兵接受。伊沃老人的道义包括多方面:首先,他能在敌对双方面前保持中立,尤其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的场合,他从不表现个人好恶;其次,他平等地对待每一方,在他看来,“是爱沙尼亚人还是高加索人没有区别”,而且这种平等理念也使他反对恃强凌弱。第三,他信守诺言。他说“对于承诺,我宁肯死也会遵守”。第四,尊重生命。在他看来,即使战争也没有赋予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的权利。第五,他支持有道的战争。他对尼卡为朋友而战的行为还是赞赏的,最后他为尼卡准备了一口棺材便是明证。其实,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关键是伊沃的讲道义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敌对双方的反对,还成功地影响了双方。所以,我们说,他的确为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
即使有伊沃老人的调解,如果敌对双方毫无诚意,那么和解也是不可能的。这种诚意主要表现在:(1)敌对双方能暂时放下仇恨,信守诺言;(2)懂得尊重。对于前者,这是保证敌对双方不再起争端的前提条件。如果双方都时刻想着为朋友报仇,即使有伊沃在场,都无法保证不出事故,因为仇恨是排斥任何道义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在道义之外假手杀人。当双方都能将仇恨暂时放下,以名誉作担保的“承诺”便能起到作用;另外,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承诺”是不可信的,农场主马科斯(Mapryc)所得到的军方的承诺便是明证。所以,伊沃让艾哈迈德承诺不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尼卡下手,便是和解的第一步;接下来,敌对双方对伊沃的共同承诺,才躲过阿布哈兹武装人员的搜查,这也就使尼卡最后出手救艾哈迈德并联手对抗无道士兵成为可能。承诺的达成离不开“尊重”意识。如果敌对双方对伊沃根本不尊重,那么,即使有表面承诺也是不可靠的。当然,这里讲的尊重,主要是指敌对双方要懂得彼此尊重。主要表现在:(1)尊重彼此切身利益;(2)有伤害就要道歉。“切身利益”并不是那种小打小闹伤及个人颜面的事,比如,两大兵虽在同一屋檐下,但彼此敌意相互攻讦从没停止过,但涉及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个人道义方面的事项,他们都表现得谨慎和克制,这为和解提供可能。“道歉”是对“伤害”的最好弥补,是尊重的突出体现。当艾哈迈德对伊沃出言不逊,他诚挚道歉,以示尊重;当尼卡冲动给伊沃再添麻烦,他请求原谅,也是尊重。正因为有尊重,所以,当两大兵为彼此杀害过对方的战友而相互道歉时,和解也就基本达成了。可见,有伤害就应当道歉,以其他方式来弥补伤害,都不是诚意的表现。
个人间的和解不过如此,民族间的和解又能怎样,不过都是“人”的事。当我们感叹个人和解之困难时,事实上也是在感叹民族和解之困难,尤其本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民族矛盾多发的地区,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联想。如果我们能从个人和解中领悟到民族和解的办法,那也就不枉编导的一番苦心了。
以后有机会我真的还会再看一遍这个电影。
观后感 /ghg1000z/5368.html
在学校的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很多个电影,若问我期中哪一个对我影响最大那就属《金菊》了。
本片对人性的确有精彩刻画。我们也都喜欢谈论人性。我们谈论人性应当不是为了谈论而谈论,我们谈论人性是为了了解“人”,而“了解人”,往小的说,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为人处事,往中的说,能帮助我们观后感1000字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大的说,那些以政治为业的人可以寻找到治国安邦之道,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人的世界。基于这种人性认识,我不相信《金橘》的编剧、导演奉献给我们的这部电影仅仅想展现一位仁慈老头的人性光辉;我觉得它有政治寓意,那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们了解民族和解的基本条件和方法,这就是本片最大的人性诉求。
影片讲述了一位留守在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老人伊沃(Ivo)救了两位敌对方的大兵——替爱沙尼亚战斗的车臣人艾哈迈德(Ahmed)和为本族战斗的格鲁吉亚士兵尼卡(Nika),以救命恩人的身份,他将这两个视同水火大兵安置在同一屋檐下,经过各方的人性角逐,两位大兵最终和解的故事。那么,这两人的和解是如何达成的呢?有人说,敌对双方的和解是伊沃老人的智慧的结果,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愿意相信,导致和解的是多方人性角逐的结果,而非伊沃一人之功。伊沃老人最大的作用是他能以他的特殊身份控制住敌对双方再起冲突,和保证双方都能尊重道义,而真正导致和解的是敌对双方的彼此尊重,和彼此对对方切身利益的维护。
对于伊沃老人来说,在两大兵对峙状况下,他实际上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他之所以能充当这个角色,是因为他具备如下条件:(1)有威望。他对双方有救命之恩,所以他的建议和要求,容易被他们采纳和接受,这个条件使他在特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威望;(2)无私。他对双方都给予帮助,但并不希望获得回报;(3)有相同的遭遇。这容易使他被对立的双方所接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他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虽然两大兵因战争又产生了私仇(朋友的牺牲),但这场战争就“不是任何人的战争”,在伊沃老人看来,由战争引起的新仇旧恨对于个人来讲都是不值当的,而他自己也因战争失去了亲人,所以,这容易使他分别与敌对的各方接近;(4)讲道义。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不仅他讲道义,而且,他所讲的道义也能被两大兵接受。伊沃老人的道义包括多方面:首先,他能在敌对双方面前保持中立,尤其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的场合,他从不表现个人好恶;其次,他平等地对待每一方,在他看来,“是爱沙尼亚人还是高加索人没有区别”,而且这种平等理念也使他反对恃强凌弱。第三,他信守诺言。他说“对于承诺,我宁肯死也会遵守”。第四,尊重生命。在他看来,即使战争也没有赋予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的权利。第五,他支持有道的战争。他对尼卡为朋友而战的行为还是赞赏的,最后他为尼卡准备了一口棺材便是明证。其实,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关键是伊沃的讲道义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敌对双方的反对,还成功地影响了双方。所以,我们说,他的确为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
即使有伊沃老人的调解,如果敌对双方毫无诚意,那么和解也是不可能的。这种诚意主要表现在:(1)敌对双方能暂时放下仇恨,信守诺言;(2)懂得尊重。对于前者,这是保证敌对双方不再起争端的前提条件。如果双方都时刻想着为朋友报仇,即使有伊沃在场,都无法保证不出事故,因为仇恨是排斥任何道义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在道义之外假手杀人。当双方都能将仇恨暂时放下,以名誉作担保的“承诺”便能起到作用;另外,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承诺”是不可信的,农场主马科斯(Mapryc)所得到的军方的承诺便是明证。所以,伊沃让艾哈迈德承诺不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尼卡下手,便是和解的第一步;接下来,敌对双方对伊沃的共同承诺,才躲过阿布哈兹武装人员的搜查,这也就使尼卡最后出手救艾哈迈德并联手对抗无道士兵成为可能。承诺的达成离不开“尊重”意识。如果敌对双方对伊沃根本不尊重,那么,即使有表面承诺也是不可靠的。当然,这里讲的尊重,主要是指敌对双方要懂得彼此尊重。主要表现在:(1)尊重彼此切身利益;(2)有伤害就要道歉。“切身利益”并不是那种小打小闹伤及个人颜面的事,比如,两大兵虽在同一屋檐下,但彼此敌意相互攻讦从没停止过,但涉及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个人道义方面的事项,他们都表现得谨慎和克制,这为和解提供可能。“道歉”是对“伤害”的最好弥补,是尊重的突出体现。当艾哈迈德对伊沃出言不逊,他诚挚道歉,以示尊重;当尼卡冲动给伊沃再添麻烦,他请求原谅,也是尊重。正因为有尊重,所以,当两大兵为彼此杀害过对方的战友而相互道歉时,和解也就基本达成了。可见,有伤害就应当道歉,以其他方式来弥补伤害,都不是诚意的表现。
个人间的和解不过如此,民族间的和解又能怎样,不过都是“人”的事。当我们感叹个人和解之困难时,事实上也是在感叹民族和解之困难,尤其本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民族矛盾多发的地区,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联想。如果我们能从个人和解中领悟到民族和解的办法,那也就不枉编导的一番苦心了。
以后有机会我真的还会再看一遍这个电影。
观后感 /ghg1000z/5368.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撒娇女人最好命》观后感1800字
- 上一篇:《美丽人生》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