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观后感1000字
栏目:观后感1000字时间:2018-01-20
"《大唐玄奘》观后感
尽管风评很一般,还是去看了《大唐玄奘》——毕竟这是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由于把海淀工人文化宫当成了五道口工人文化宫,所以前十分钟耽误了,没看到。我到影院的时候,玄奘已经离开长安了……
影评1000字该剧几乎可以算是黄晓明的独角戏,其他配角均算客串。而黄晓明的演技恰好又退步到了《中国合伙人》之前的水准……考虑到现有的大陆演员中,能表现玄奘这样一位同时代最伟大僧人(没有之一)精神境界的基本没有,所以选个帅而有名的倒也正常。
但黄晓明不能正确地表达玄奘的坚韧不拔。很多地方在刻意地煽情甚至咆哮,那是不对的。玄奘是“坚韧”“坚强”,而不是“坚硬”。
关于其他演员,我最不解的是,为什么从长安向西的人,说话非得都带个羊肉串味呢(尤其那个一点气质也没有的伊吾王李大嘴)……徐峥、罗晋,一个个都没有贞观时期创业之臣上报天子下安庶民的感觉,要么是公子哥范儿(尤其一代名将李大亮),要么是装深沉。倒是谭凯演的那位武将还可以——看来呀,还是不能要太出名的演员。
石磐陀、高昌王麴文泰两处情节都不出彩,戏剧冲突没能展开。尤其蒲巴甲演的石磐陀——表达“心魔”也不能走精神病路线啊。而麴文泰和玄奘之间很深厚的感情也几乎是一笔带过,没能表现出来。
印度演员,尤其女演员,都真漂亮。
整部戏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不过既然是讲“理想”和“信念”,情节大概也不重要了吧……那个到恒河里捞经文的故事,不知道是来自《大唐西域记》还是原创剧情,反正有点令人想到《孔子》里面下河捞书的颜回……
台词也不怎么行,有点TVB感,有点《读者》感,宗教感反而不足。
人物、剧情不出彩,看看视觉效果也行。花了那么多钱做特效,至少长安城、大漠、敦煌石窟寺都还像那么回事。印度的很多佛教遗址也是实景拍摄,颇为沧桑。
但最后出现的长安城夜景不好,尤其过桥的那个镜头,感觉不像长安,倒像安倍晴明的平安京,缺乏庄严宏大的空间感。
玄奘在伊吾国看的那段乐舞有点意思。话说敦煌艺术大可以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重大表现点,应该多砸点钱。
而无遮大会上的舞蹈就没法说了,能体现出这是一部中印合拍的电影吧……反正天知道那时候印度的佛教乐舞到底什么样。
下面主要吐槽。
唐太宗的圣旨,既然文字都已经出现“门下”,那结尾就别来个明清风的“钦此”了。
玄奘在烽燧的那场戏,饭桌上居然又出现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玉米。
莫贺延碛的英文字幕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个地理知识的错误……那里是哈顺戈壁。
高昌国是汉族政权,高昌王麴文泰是汉人,该国的服饰习俗至少也该胡汉参半,而不应该全是胡人的样子。
印度老僧留那么大一把胡子……但是佛经中不少记载都表明印度佛教也反对僧人蓄须,至少不能一把大胡子,可能是要与婆罗门教的瑜伽师相区别。实际上,玄奘西行之处,在当时是佛教与外道(婆罗门教、祆教、耆那教、摩尼教)共存的——当然,电影不必表现出这些。
无遮大会上的贝叶经不知道哪里来的,我觉得上面写的不像是梵文……至少不是天城体,倒像老挝文或者泰文。
制作方花了那么多钱,但是小处依然不用心。
题外话:中国佛道两教的伟大故事,适合拍成“大片”的,不止玄奘。以后如果有条件,鉴真东渡、法显航海、慧能顿悟,都是很好的题材。道教方面,丘处机西行止杀的故事没拍好,但张鲁安汉、重阳立教、明成祖营修武当山、王常月中兴龙门几乎无人问津。这一块,其实是富矿。
观后感 /ghg1000z/7734.html
尽管风评很一般,还是去看了《大唐玄奘》——毕竟这是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由于把海淀工人文化宫当成了五道口工人文化宫,所以前十分钟耽误了,没看到。我到影院的时候,玄奘已经离开长安了……
影评1000字该剧几乎可以算是黄晓明的独角戏,其他配角均算客串。而黄晓明的演技恰好又退步到了《中国合伙人》之前的水准……考虑到现有的大陆演员中,能表现玄奘这样一位同时代最伟大僧人(没有之一)精神境界的基本没有,所以选个帅而有名的倒也正常。
但黄晓明不能正确地表达玄奘的坚韧不拔。很多地方在刻意地煽情甚至咆哮,那是不对的。玄奘是“坚韧”“坚强”,而不是“坚硬”。
关于其他演员,我最不解的是,为什么从长安向西的人,说话非得都带个羊肉串味呢(尤其那个一点气质也没有的伊吾王李大嘴)……徐峥、罗晋,一个个都没有贞观时期创业之臣上报天子下安庶民的感觉,要么是公子哥范儿(尤其一代名将李大亮),要么是装深沉。倒是谭凯演的那位武将还可以——看来呀,还是不能要太出名的演员。
石磐陀、高昌王麴文泰两处情节都不出彩,戏剧冲突没能展开。尤其蒲巴甲演的石磐陀——表达“心魔”也不能走精神病路线啊。而麴文泰和玄奘之间很深厚的感情也几乎是一笔带过,没能表现出来。
印度演员,尤其女演员,都真漂亮。
整部戏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不过既然是讲“理想”和“信念”,情节大概也不重要了吧……那个到恒河里捞经文的故事,不知道是来自《大唐西域记》还是原创剧情,反正有点令人想到《孔子》里面下河捞书的颜回……
台词也不怎么行,有点TVB感,有点《读者》感,宗教感反而不足。
人物、剧情不出彩,看看视觉效果也行。花了那么多钱做特效,至少长安城、大漠、敦煌石窟寺都还像那么回事。印度的很多佛教遗址也是实景拍摄,颇为沧桑。
但最后出现的长安城夜景不好,尤其过桥的那个镜头,感觉不像长安,倒像安倍晴明的平安京,缺乏庄严宏大的空间感。
玄奘在伊吾国看的那段乐舞有点意思。话说敦煌艺术大可以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重大表现点,应该多砸点钱。
而无遮大会上的舞蹈就没法说了,能体现出这是一部中印合拍的电影吧……反正天知道那时候印度的佛教乐舞到底什么样。
下面主要吐槽。
唐太宗的圣旨,既然文字都已经出现“门下”,那结尾就别来个明清风的“钦此”了。
玄奘在烽燧的那场戏,饭桌上居然又出现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玉米。
莫贺延碛的英文字幕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个地理知识的错误……那里是哈顺戈壁。
高昌国是汉族政权,高昌王麴文泰是汉人,该国的服饰习俗至少也该胡汉参半,而不应该全是胡人的样子。
印度老僧留那么大一把胡子……但是佛经中不少记载都表明印度佛教也反对僧人蓄须,至少不能一把大胡子,可能是要与婆罗门教的瑜伽师相区别。实际上,玄奘西行之处,在当时是佛教与外道(婆罗门教、祆教、耆那教、摩尼教)共存的——当然,电影不必表现出这些。
无遮大会上的贝叶经不知道哪里来的,我觉得上面写的不像是梵文……至少不是天城体,倒像老挝文或者泰文。
制作方花了那么多钱,但是小处依然不用心。
题外话:中国佛道两教的伟大故事,适合拍成“大片”的,不止玄奘。以后如果有条件,鉴真东渡、法显航海、慧能顿悟,都是很好的题材。道教方面,丘处机西行止杀的故事没拍好,但张鲁安汉、重阳立教、明成祖营修武当山、王常月中兴龙门几乎无人问津。这一块,其实是富矿。
观后感 /ghg1000z/7734.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修女也疯狂2观后感1000字
- 上一篇:《爱你的人》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