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观后感1200字
栏目:观后感1000字时间:2018-01-20
"《嘉年华》观后感
上一篇影评大概是写于14年看了期待了许久的《后会无期》,三年了,渐渐忘记了自己还有这样一片天地能让我去表达些什么。不去写观后感,大概想让自己脱离文艺女愤青的队伍,年纪大了,总要现实点了,也或许是顾忌朋友说的总是这么不接地气和装逼。26岁的我总是不停告诫自己要现实些,要淡定些,对于社会的不公要学会接受,可能这就是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但是今晚看了《嘉年华》,总觉得要写点什么才能让闷闷的心有所释放,也让我觉得,愤青一点,没什么不好,越来越冷漠的世界,总需要我们这些愤青让灰色的世界多点彩色吧。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生,一个故事,我的人生没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让我去经历这样缤纷多彩的人生,感受各式各样有趣的故事,所以就对电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格外的着迷,不拘泥于类型题材,对我来说,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电影,好电影不应该是看完之后,嘻嘻哈哈的一笑了之,而应该是看完之后的共鸣和触动。《嘉年华》无疑达到了我对好电影的认识,不是专业人士,不去在手法上去评价好坏,足够打动人心,它就是成功的。不同于《熔炉》血淋淋的直面残忍,《嘉年华》极其温柔的点到为止的为你讲述故事,一部关于性侵幼女的电影,没有一帧残忍的画面,但是反倒是这种温柔最抓人心。不剧透,因为我觉得这样一部排片量极1000字观后感作文少的好电影,是需要我们去电影院欣赏它的美。写这篇观影有感,只是想表达我看完电影后对现实社会的一点看法:父母,孩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请不要为了你的面子、蝇头小利让他们绝望。
父母,你是孩子最后的保护伞-------
我不理解为了巴结领导认干爹送上女儿的这种禽兽行为,不理解为了一部几千块钱的苹果手机、一个私立学校的上学机会就让罪犯逍遥法外的父母内心,更不理解为什么刘会长是性侵的加害者,两个未成年是受害者,受害者反而要担心自己名誉怎样,这世界是怎么了。这样的反应大概是大多数中国父母最常见的表现,我实在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贞操的定义,贞操它不是藏在阴道里的!是你女儿的利益受到的损害,为什么要惧怕被人指指点点,他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指点点!?中国人迂腐的传统思想,真的是造成很多悲剧发生的源头。为什么女生就要三从四德,为什么女生受到侵害就应该沉默,报警就是丢人?已经妇女解放多少年了,女性现在在这社会中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半边天了,可为什么这样的观念,依旧存在,真正的妇女解放,先要从脑子开始!
法律是伸张正义的武器,而不应是杀人的匕首--------
作为一名法学生,看到电影中警匪勾结,蔑视法律,扭曲事实的片段,真的气到发抖。上刑法课的时候,听过无数案例,老师也直言不讳的说中国司法的黑暗,我也深知,我热爱的祖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国家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但是真的把这问题翻出来讲的时候,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冲动。法律,国家给予普通公民追求自己权益的最后一道武器,结果却被有些人滥用成推底层老百姓走向绝望的匕首。我所热爱的专业,不应是这样的存在,许是我又理想主义化了,但好在,现实社会有跟我一样的理想主义者在为法律正名,为这些弱者努力发声,这也是法律工作者最耀眼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为了我爹,没有坚持我的梦想,我的专业,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
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都是变相的帮凶---------
文中以一个旁观者出现的女主,我能理解成也是其中之一的帮凶吗,从一开始录视频保留证据她已然感觉出不对劲,可以施救却迫于自己也得求生存,没有施救,不告知真相,反倒借此勒索,挨打我觉得真的是该,只有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当事人在你们做了伪证后的绝望。每一个试图掩盖真相的大众,都是把受害者推向深渊的黑手,我理解小人物的无奈,也懂作为女主本身就可怜的身世,置身事外是对自己的下意识保护,但就像电影表达的:今日的小文就是他日的小米。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失,亦或是暴戾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消极的影响,生就要负责,就要做好父母该有的样子。大多数问题青年,或者青少年悲剧,原生家庭的环境,不负责的父母,都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然周边人和社会的反映,也是让很多受了伤的青少年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间接因素,社会对于这类人群的关爱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而要走心!
我一直觉得网上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社会是黑暗,但请父母为你的孩子守好最后一点光明,也请大众保留你的最后一点人性和善良!这样的片子,应该被更多人去看到,这类反映社会问题的片子也更应该有更多的人去拍摄演绎,最后,真的希望这片子能完善在性侵幼女方面的法律,如果孩子我们都保护不好,哪里还有明天可言?!
观后感 /ghg1000z/9958.html
上一篇影评大概是写于14年看了期待了许久的《后会无期》,三年了,渐渐忘记了自己还有这样一片天地能让我去表达些什么。不去写观后感,大概想让自己脱离文艺女愤青的队伍,年纪大了,总要现实点了,也或许是顾忌朋友说的总是这么不接地气和装逼。26岁的我总是不停告诫自己要现实些,要淡定些,对于社会的不公要学会接受,可能这就是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但是今晚看了《嘉年华》,总觉得要写点什么才能让闷闷的心有所释放,也让我觉得,愤青一点,没什么不好,越来越冷漠的世界,总需要我们这些愤青让灰色的世界多点彩色吧。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生,一个故事,我的人生没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让我去经历这样缤纷多彩的人生,感受各式各样有趣的故事,所以就对电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格外的着迷,不拘泥于类型题材,对我来说,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电影,好电影不应该是看完之后,嘻嘻哈哈的一笑了之,而应该是看完之后的共鸣和触动。《嘉年华》无疑达到了我对好电影的认识,不是专业人士,不去在手法上去评价好坏,足够打动人心,它就是成功的。不同于《熔炉》血淋淋的直面残忍,《嘉年华》极其温柔的点到为止的为你讲述故事,一部关于性侵幼女的电影,没有一帧残忍的画面,但是反倒是这种温柔最抓人心。不剧透,因为我觉得这样一部排片量极1000字观后感作文少的好电影,是需要我们去电影院欣赏它的美。写这篇观影有感,只是想表达我看完电影后对现实社会的一点看法:父母,孩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请不要为了你的面子、蝇头小利让他们绝望。
父母,你是孩子最后的保护伞-------
我不理解为了巴结领导认干爹送上女儿的这种禽兽行为,不理解为了一部几千块钱的苹果手机、一个私立学校的上学机会就让罪犯逍遥法外的父母内心,更不理解为什么刘会长是性侵的加害者,两个未成年是受害者,受害者反而要担心自己名誉怎样,这世界是怎么了。这样的反应大概是大多数中国父母最常见的表现,我实在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贞操的定义,贞操它不是藏在阴道里的!是你女儿的利益受到的损害,为什么要惧怕被人指指点点,他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指点点!?中国人迂腐的传统思想,真的是造成很多悲剧发生的源头。为什么女生就要三从四德,为什么女生受到侵害就应该沉默,报警就是丢人?已经妇女解放多少年了,女性现在在这社会中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半边天了,可为什么这样的观念,依旧存在,真正的妇女解放,先要从脑子开始!
法律是伸张正义的武器,而不应是杀人的匕首--------
作为一名法学生,看到电影中警匪勾结,蔑视法律,扭曲事实的片段,真的气到发抖。上刑法课的时候,听过无数案例,老师也直言不讳的说中国司法的黑暗,我也深知,我热爱的祖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国家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但是真的把这问题翻出来讲的时候,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冲动。法律,国家给予普通公民追求自己权益的最后一道武器,结果却被有些人滥用成推底层老百姓走向绝望的匕首。我所热爱的专业,不应是这样的存在,许是我又理想主义化了,但好在,现实社会有跟我一样的理想主义者在为法律正名,为这些弱者努力发声,这也是法律工作者最耀眼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为了我爹,没有坚持我的梦想,我的专业,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
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都是变相的帮凶---------
文中以一个旁观者出现的女主,我能理解成也是其中之一的帮凶吗,从一开始录视频保留证据她已然感觉出不对劲,可以施救却迫于自己也得求生存,没有施救,不告知真相,反倒借此勒索,挨打我觉得真的是该,只有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当事人在你们做了伪证后的绝望。每一个试图掩盖真相的大众,都是把受害者推向深渊的黑手,我理解小人物的无奈,也懂作为女主本身就可怜的身世,置身事外是对自己的下意识保护,但就像电影表达的:今日的小文就是他日的小米。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失,亦或是暴戾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消极的影响,生就要负责,就要做好父母该有的样子。大多数问题青年,或者青少年悲剧,原生家庭的环境,不负责的父母,都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然周边人和社会的反映,也是让很多受了伤的青少年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间接因素,社会对于这类人群的关爱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而要走心!
我一直觉得网上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社会是黑暗,但请父母为你的孩子守好最后一点光明,也请大众保留你的最后一点人性和善良!这样的片子,应该被更多人去看到,这类反映社会问题的片子也更应该有更多的人去拍摄演绎,最后,真的希望这片子能完善在性侵幼女方面的法律,如果孩子我们都保护不好,哪里还有明天可言?!
观后感 /ghg1000z/9958.html
智能推荐
- 下一篇:釜山行观后感1000字
- 上一篇:《毕业生》观后感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