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穿布鞋的马云
在前言的第一段,在最后写着这样一读书笔记600字句话:“现在看来当时他脑子里想的东西与我脑子里想的东西相差十万八千里,他说的我根本听不懂,我说的完全跟他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媒体人很多时候真的听不懂那些业界人士的话,他们往往从最浅层次的角度进行大众化的阐释。”
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马云的书,一次性买了三本。我不想成为彻头彻脑的商人,但我要知道在我这个时代发生着什么。
不太喜欢看励志的书,感觉像加强版的小学作文,所以不太关注这些商人的举动。事实证明我错了,这不是作文,是最应该学习的东西。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现在,落后就要贫穷。
好好分析这句话;“其实媒体人很多时候真的听不懂那些业界人士的话,他们往往从最浅层次的角度进行大众化的阐释。”
三种人:媒体人、业界人士和没有明说的广大人民群众
三件事情:
一:媒体人很多时候听不懂业界人士的话。这是他们的能力。
二:媒体人往往从最浅层次的角度进行大众化的阐释。这是他们的工作。
三:业界人士的话里面隐藏的事情。这可是核心所在。
基本形成了这样的事件链:业界领军的人物在新闻发布会的传递出来的信息被一群专业炒作而无专业解读能力的媒体人将信息没有原则没有方向的放大,让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云里雾里,不明真相。于是,当马云成为首富之后,很多人都不知道马云是怎么成为首富的。身为媒体人,难道不能整体开会自责吗?
而最为委屈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消息闭塞和错误的环境下很难正确的认识新鲜事物,一次又一次的落后于时代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形态更快速的更新,不仅是科技方面更多的是思维模式。
既然是信息化时代,不禁想问: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这个世界的?有多少种途径?又是什么力量掌控着这些途径?又什么构成了这个世界?影响着这个世界?信息自身的准确、完整、及时等自身属性也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的时代了,这是一个活跃的思维时代。所有的信息汇聚于大脑,然后自己去评判。人类之所以强大于地球,正因为有一颗强大的大脑。
“他的创业经历我很熟悉,重要的是他所选择的靠奋斗,用商业智慧阳光地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的方式我最认可。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因为与未来接轨,因为相信明天,因为不放弃,因为团队的努力,他就可以完成一种自己亲手创造的如“探索-发现”般的人生。”
我羡慕的不是马云现在的成功,而是充满故事的一生。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都是迷茫,面对如云雾缭绕的前途,有梦想、有志向、有想出去闯一闯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迈出第一步。于是,有了下面笔者的这句话:“一个人榜样就在身边的话,榜样辐射的力量的强度要远远大于那些你并不了解、没有接触的明星带来的力量。”
寻找一个在身边的值得去赞扬和跟随的榜样,获得一种清晰的方向感。
行文至此,我很想反问自己一句,从心里有赞美别人的习惯吗?会低下年少狂傲无知浮躁的脑袋细细的去倾听一个人的经历吗?不会再轻易的评价和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吗?
要改变自己身边的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想。1995年我偶然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游览网页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懂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诧异、很震惊、很好奇,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大学英语老师怎么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领军人物!
他爸妈该怎么想?
他大学同学该怎么想?
他大学老师该怎么想?
他老婆孩子该怎么想?
无论其他人怎么想,他做到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那你呢,当你看到这些和自己在一个时间维度里发生的事情,你又是怎么想的。
是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活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方向。没有比在生命上的荒芜让人更害怕的了,你混过了2015年,也完全可以混过2016年,但成长带来的问题一直都在。你对自己的时间是什么态度,你的世界对你就是什么态度,你感觉是在消磨时间无聊的很,那么周围的人也觉的你很无聊打发了你,连人都不喜欢你了,你觉的有什么事情会喜欢你。
理想,不是坐在桌子前想出来的,也不是短时间确定出来的,而是在路上看到的、感兴趣的,刚开始是一团迷雾,然后开始渴望去看清楚。疯狂比沉默的一天一天要好的多,
“1988年,当时改革开放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人们思维活跃,不会再稀罕所谓的“铁饭碗”,而更加看重如何赚钱”
下一句是,先让沿海的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裕起来。于是,在1988年的时候,沿海地区的人民就有个这样的思维,这让2015年陕西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在就业之时的传统思维情何以堪。
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了,而我们总是安于现状。听到同伴最多的声音就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知道是悠远留长的农耕文明和目前社会现状决定了大众的思维模式,可以理解,但不能苟同的是20多岁刚刚进入社会就缴械投降了。
即便有法不责众的常规思维,但这种群体性没有安全感的时代特征吾深以为耻。
在《亮剑》中,那句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即便死亡就在前面等着,但这群可爱的人不曾缺乏过安全感和使命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好句摘抄20
- 上一篇:《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大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