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论文读书笔记之可持续契约
【聂老师点评】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教授早期研究企业的产权理论,后来发现产权理论或企业理论的基础是契约理论,于是在1999年之后将研究重心转向契约理论。他与合作者的多篇文章都试图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契约?人们为什么签约?本文即是他在这方面的最新成果之一。——聂辉华 2016年11月20日
本文通过参照点契约理论考察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以及可持续契约(Continuing Contracts)的权衡取舍,为契约期限的长短以及契约不完全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这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Oliver Hart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读书笔记600字写作背景
许多文献研究了参与人为什么更倾向于长期契约而不是短期契约,因为长期契约可以更好地支持专用性投资。但很少有人关注这样一种现象:与签订长期契约不同,参与人经常签订一个既不是短期也不是长期的契约。这种契约没有确定的持续期限,大多数时间都会自动延续。本文称之为“可持续契约”。现实中最主要的例子可能是雇佣契约,大多数时候缔约双方都可以中止雇佣关系,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雇佣关系在大部分时间都像往常一样延续了下来。本文把行为经济学引入到不完全契约理论中,试图解释这种现象。
二、主要方法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期模型,第一期交易的收益是确定的且总是有效率,但第二期交易的收益不确定。短期契约仅包含第一期交易关系,长期契约包含了两期交易关系,可持续契约同样包含了两期交易关系,但参与人可以在第一期交易结束后根据第二期交易是否有效率来选择是否参与第二期交易并进行再谈判,如果第二期交易无效率,参与人可以自由中止可持续契约。
本文与基于专用性投资的不完全契约模型在假设上有三点不同。第一,第一期契约为第二期交易提供了一个参照点,更准确的说,为双方认定的权利提供了参照点。可持续契约与短期、长期契约的区别在于如果第二期交易是有效率的,参与人在再谈判中会考虑“公平”,即把第一期契约视为参照点,作为评判第二期契约是否“公平”的标准。第二,事后的交易结果仅是部分可缔约的,人们只能对字面绩效(perfunctory performance)缔约,无法对实质绩效(consummate performance)缔约,从而存在投机(shading)的可能。一方的事后绩效依赖于他是否获得契约所能给予的权利,未获得期望结果的一方将有意降低其绩效,这将带来一个净损失,即投机成本(shading cost)。第三,参与人的事前投资是完全可缔约的。这些假定摆脱了模型对专用性投资以及科斯再谈判的依赖,使不完全契约理论更加贴近现实且基础更加牢固。
三、主要观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短期、长期契约与可持续契约的权衡取舍,并以此来解释契约期限的长短。可持续契约有时比短期、长期契约更有优势:(1)当第二期交易有效率时,短期契约需要重新谈判来签订一个新契约,这会耗费较大的缔约成本与投机成本,但可持续契约由于参照点的影响,可以在很少的投机成本下进行第二期交易,同时避免了重新缔约的成本;(2)当第二期交易无效率时,需要对长期契约进行再谈判,这会耗费较大的投机成本,但可持续契约内的参与人可以无成本的自由离开。但可持续契约也有成本:当参与人具有因人而异的(idiosyncratic)外部选择权时,有时有效率的第二期交易也会被中止。
降低可持续契约成本的方法即签订一个For-cause契约。For-cause契约与可持续契约的不同在于:如果中止For-cause契约,参与人必须有好的理由。本文发现,在For-cause契约中,如果第二期交易有效率,那么交易总会进行,这就降低了可持续契约的成本,但For-cause契约的成本是忽略了参与人合理的外部选择权。
除此之外,通过考察Renewable契约,本文为契约不完全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Renewable契约与可持续契约的不同在于:第二期契约被续签的内容是事先确定的。本文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可持续契约优于Renewable契约,这意味着缔约时更少的缔约条款优于更多的缔约条款,即契约应是不完全的。
四、文章贡献
本文首次通过参照点契约理论分析了可持续契约这一现实中常见的契约形式,为契约期限的长短以及契约不完全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
五、思考扩展
第一,因为模型只持续两期,本文忽视了声誉机制在契约中的作用。现实中,声誉机制在参与人决定如何再谈判、如何投机以及是否愿意匹配对方参与人的外部选择权时都非常重要。第二,本文模型背后的推动力量不是“声誉”,而是“公平”,但如何检验“公平”仍是个问题,即对本文主要命题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困难。第三,本文假定参照点的引入是无成本的,但现实可能不是这样,因此,未来可以尝试将是否引入参照点作为参与人内生化的决策之一。
相关文章:活着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 上一篇:《解忧杂货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