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大全 > 《论语·好学》读书笔记 >
首页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小学生 初中 高中 读书笔记 观后感 听后感 游后感 小学生作文

《论语·好学》读书笔记

栏目:读书笔记大全时间:2018-01-21

《论语》重编·好学

好学辅仁

1.6【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笔记】此章后推演出《弟子规》之纲。孝,弟,谨,信,谓之修己,爱人曰推己,此人之大端也。学文也不过求于此。不能如此,焉得学?

此章所言,先质而后文。所谓文者,礼乐也。此章所下紧连子夏之言,发知好学之学,不仅于文,兼容于个人身边伦理之常。人伦者,周身之事;礼乐者,家国之事。君子固本而后致其远。

夫子之时,学以致仕,取仕并一以文,此与后世重文章不同。后世科考,以文取仕,其所言“文”之内容自有不同。

1.7【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笔记】承1.6,君子所学,非器用之才,实乃正心,诚意,推己之事,此学之精髓也!学而不知孝悌,不知忠信,虽学无益。

此章前一贤为动词,以之为贤;后贤为名词,贤人也。易,尝有三解,代替、更改、轻视。综数家之言,取代替之意。

此章列举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之事,乃人伦之常,然于三者,所止不同。事父母止于孝,事君止于忠,与朋友交止于信。人之为学概无出其右者。此亦见古从之学以周身之事为宗,所学之事,皆人生之事。此中所指,实中华文明之实质。梁漱溟说:“中国是文化高度发达之国家”,此中文化核心皆人事耳。西方文化长于身外之事,与中华不同。试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孰与长短,殊不可言也。

另,好色之心,人欲也,人欲孰能无之?子夏之儒言人欲处,以易之而非灭之,此与宋儒颇有不同。先秦儒家对于人欲以日日自省,因势导之,易之,合于天理人性。一念断灭非大德不可为也,凡胎肉体,以日日自新而渐进之。

1.14【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笔记】君子所乐者道,非声色之娱。君子守口守心,以贤者为师,日日自新。

前章已言所学者何,于此章,夫子进言何为好学。好学之态度,不为衣食,而能身体力行,日日自新。夫子所言好学三事,其一,无求于食饱居安,意不躁而能定也;敏于事而慎言,力行如笃,志能明也;就于有道,虚心就下博众家之长以养吾心吾志,如此兼容并蓄,日日自新,善之善者。

或言,以何信念而令君子如此?答之,为道自明!夫子之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此之谓也。

17.8【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笔记】夫子与由言好学之用。子路为人刚毅直信知,夫子以此六言教之。居,坐也。仁、知、信、直、勇、刚皆美名也,夫不学,难明其义也,难守其中也。六言者,人之质也,质美不学,终不能成就大器。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笔记】孔子71岁,颜回死。此段或在颜回死后不久,孔子还没从颜回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才说“今也则无亡,未闻有好学者”,其实未必是真的一个好学的都没有,而是孔子正处于伤心的情绪之中,随口而说。孔子说自己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从颜子之死孔子的反应来看,孔子或并未做到。死生由命,孔子看得很透彻,但对于精神生命,孔子是真放不下。孔子最伟大之处在于其念念不忘救民水火之慈,为天地立心之志,其最悲凉之处也在于其所事已高,而为为天地立心之业未竟,而颜子又死。有这样的志向,从佛家来说,或等同于菩萨功德,心中最后有一救民之念不能去除故不能成佛,救民之念即是夫子的执着,有执着便不能无挂碍,便难以从心所欲。从夫子的言语、行为,可以感受到夫子把精神生命看得远高于现实生命。颜子死,夫子说:“天丧予,天丧予”,夫子觉得唯有颜子才能接继自己道的生命。颜回何以能接续夫子之道,从好学方面孔子解释为“不迁怒,不贰过”。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笔记】解一:6.3中,哀公有同问,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夫子回答详简不同。按乡党篇中所说,夫子与上大夫言,如闵子侍孔子,訚訚如也,正直而恭敬。与答君问,不仅訚訚如也,详言之。

此章内容重出,不同之处仅问问题之人,而夫子回答内容一致。夫子之时,鲁国政事,决于季氏。夫子答季康子与鲁君之问,然详略有别,足见夫子不欺君。夫子事君以礼,人以为谄。所言不虚。

解二:季康子掌鲁国之政,有此问于夫子,或欲用夫子之弟子,夫子以已死之颜回对之,亦或有不欲弟子为季氏家臣之义。若此义,夫子不尝康子之药,不与权臣也。三家擅权,八佾舞于庭,夫子怒之,故亦不欲弟子为其所用。后子路、求用于季氏,夫子多的批评之语。另无权之国君问夫子,夫子以实告之,见其敬于君也。此境亦合于夫子之心迹。

按夫子入世之愿,弟子能为季氏用,自当推荐之,但此时颜回已死,时间比较靠后,季氏伐颛臾、季氏将旅于泰山、求为季氏聚敛,等事或已经发生,夫子不悦,故有此对。另有“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夫子冷淡处之为据。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笔记】百工,匠人也。肆,作坊也。匠人学于肆,作于肆,于此环境而成其事。以此比君子,君子之道,必学而成之。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笔记】为何而学,子夏言为贤贤、为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夫子以古讽今。荀子曰“入乎耳,著乎心,为己也。入乎耳,出乎口,为人也。为己,履道而行。为人,徒能言之”。

学而优则仕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笔记】馁,饿也。此章或于周游列国,遑遑无归之时,弟子或有怠心,夫子以此言而教之。君子为学,志于大道,固能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固穷,然道心不穷。耕亦有馁时,学亦有困时;耕有足时,学亦有禄时。但志于耕,笃于学,必有所得。人之所力行与其所得,未必相同,然亦当善善为之。

或解为,学道能仕,而得衣禄,好过耕种。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笔记】今天,我们多把这句话作感叹时光流逝之语。而孔子所说的是时间还是天道继绝呢?每种解释都可能近于夫子之道。夫子说此话时或已经周游列国多年(井上靖先生认为此句应该在孔子欲渡河投赵简子时所发),叹自己时间无多,道之不行,又叹天道奔流,而自己虽怀“文王之文”而没能投入到历史大潮之中,同生感叹。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笔记】学海无涯,既求新知,又习已学。夫子之学养志向,尽天下之学而学之,视天下之学为囊中之物。然学有不足,如失己,故叹之。此见夫子为学广博之志,为学之勤勉。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笔记】三年学,不至于谷者,必能安贫,必能慎其事。好学而能安贫者,其志必远。学也,禄在其中。君子学以为已,而禄自至矣。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笔记】高柴身长不满五尺,于孔子门下受业,孔子以之为憨直忠厚。夫子授弟子做人为政之学,以立君子之儒。夫子美高柴之质而将有教焉,子羔之学未优,子使子羔为宰,夫子忧其质美而不得学,终不成大器,故有此章。

子羔,高柴也。卫国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而子路死。此事发生在子路为季氏家臣之时。子路一向刚烈,守道而笃。故有“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子路不说”等事。而在夫子晚年,却发生了几件与此事www.dhgcn.com相悖的事件,季氏将伐颛臾,季路不救;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等。由此观之,常人之性情亦难守道而笃。子羔相对年轻,为学日浅,不宜为官,子路此举,当是季氏或子路以自己利益而私下计之的结果。夫子批评季路,季路辩驳无力。

夫子老年,见弟子虽学道日久,但性情仍会因环境而有大变,对道难以坚守,内心悲苦。所以颜回死,夫子会觉得是“天丧予”。

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笔记】夫子所授之业克已复礼之教。克已者,修身之事;复礼者,齐家国之事。夫子之世,修身治国皆正身习礼为本。优,有余力也。前章有云,有余力则学文。仕优不废学,学优以致其用。子夏之教也。子夏晚年居河西,弟子甚众,吴起、李悝、田子方、段干木皆其徒也。魏文侯亦师事之。

好学有法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笔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人亦或有上智也。君子学道,道不远人。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君子日新,于平常之事得为人为学之悟;于文典之中得先人经验总结;于大德明师之言行得引导教诲;于平常之人处得虚心就下之教。孔文子学而能敏,能学于下人,足见其求学之心切。有如此求学之心,去善道不远。故能谥之“文”。

孔文子,名圉(yǔ),孔悝之父,仕于卫灵公、出公之时。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文子因嫁女而有秽德,死后谥文,子贡不解,夫子告之,不隐人之贤也。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笔记】每个人都有其优长之处,我们可以学习。别人身上有不好的习惯,我们也应该注意反省自己。儒家修身,注重反省自己。孔子无常师,常学于民人。君子但有求学为道之心,苟见一善,必从之。此章为夫子教育理论一重要观点:世事洞明皆学问,皆可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择善而从之,知不善则正其身。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笔记】乐发人声,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子谨慎如此,立求准确,恐失中正。所慎者礼也,为学之态度就此可见。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笔记】大之道在明明得,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以日知其所亡,知止也,止远大目标是也。月无忘其所能,故温习不倦。如此不废向时所学,汲汲于至善,几于道矣。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笔记】一个人追求、态度高于现实。之,学也,道也。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笔记】不让,非争义,见义勇为,不迟疑之义。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仁在己,而在人乎哉。君子当其时也。

17.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笔记】此章或有背景,而今不明。孔门弟子常居下位,又日日修习,何来饱食,何来无所用心。故度之,夫子此言或讥讽他人(在位者)之过也。

朱子谓此章为圣人言人心必有所用之意,钱氏从之,或不尽意也。

学而不思则罔

2.1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笔记】罔,有两解,其一迷惘而无所得也;其二,误解所学,不得正义。殆亦有两解,其一疲惫而无所得;其二,疑惑不定。此章夫子言学思之相成辅,不可偏废。学而有思方能得,思而有学方能久。

2.9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笔记】不违于师,慎言也,敬师也,谦逊求学之态度也;颜子化夫子之教诲于心,而笃行之,于点点滴滴之间践行,殊为可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以心传为要,非言语器能所表。

为学,当忌自满傲慢。颜子为学,善听,善问,知所止,故能安于时。不违师,盖能以心观夫子之道,而立志为继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颜子体悟夫子以所悟大道以教者,二人之间,有此默契,故不待多言。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笔记】子贡有才干,在孔门弟子中是风云人物。颜回木讷,但好学,安贫乐道。孔子教之,以退其好胜之心,而进其好学之心。

子贡数方人,夫子责之。此章夫子以颜回比子贡,于平常逻辑不合,故此章必有背景。而此背景,最可能是子贡方人。夫子以此问,子贡对答,夫子乐。

附: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读书笔记200字之好学也。”

【笔记】前些篇章,夫子所提之君子仁人应该奉行之原则,看似高深难行,于弟子之教或有艰难之行。此句将言教重归于身边之事,以增弟子之信心。夫子之好学,是日日自新,不断超越自己。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笔记】人能从善好学,无论环境如何,坚持自己内心之道,实在不易。不居于危邦、乱邦,免受其祸,是君子之智慧明辨。君子之道当为有利于天下,有机会时必践行其道。时机不合时,静待时机。君子安时处顺,有才不用,是谓弃天下;不合于时而用,则不够智慧。

注:

1、本文以俊德堂书院国学教材《论语重编·为学》的结构为顺序。

2、《论语重编·为学》由俊德堂书院策划,摩罗教授主编。

3、本文选自刘明强的《论语读书笔记》,为12月10日俊德堂书院国学课讲义。

相关文章: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后感

智能推荐

相关读书笔记大全

推荐读书笔记大全

重点栏目推荐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小学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 缩写作文 改写作文 读后感格式 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 观后感怎么写 初中读书笔记 高中读书笔记 续写作文 仿写作文
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

© 2017 读后感大全.duhougan -名著读后感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笔记大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