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动机》读书笔记:探索hidden motives
这本书其实就是围绕着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小事展开,大概想阐明的一点就是,每一件事情的背后,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律,都是有其特定的动机的。
主要围绕着几个事件展开,分别是:
AA制背后的规律
女性职场待遇问题
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滑坡问题
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大公司的利润低下问题
无处不在的经济歧视问题。
两位作者:尤里和约翰,推崇将实验带到生活里,实验经济学,即通过实地实验来验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以满足自我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因此本书探讨地就是考虑歧视行为的经济学动机。
比如:
幼儿园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经常会迟到,如果幼儿园设置了惩罚措施,反而会助长迟到现象,这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的错误已经被特定数额的金钱弥补了,自己反而没有罪恶感了。
再比如,最典型的职场性别歧视上: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是,同样一份招聘广告,另一则只是多写了一个工作领域为体育行业,明明是同样的工作内容,但是女性应聘者的数量就是急剧下降。有些时候,的确是女生的综合能力弱于男生,但是这甚至是在女生的学前教育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的事情,就好像,女生从小被教育要表现得像个淑女,或者是从小就偏好抱着洋娃娃。然而在母系社会(如本书提及的卡西部落),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加好斗,更充满了竞争力。
还有,激励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无心向学的学生而言,高年级的学生对金钱激励更感兴趣,然而对低年级的孩童而言,只需要一些小奖品可能就会燃起他们的斗志,如果对家长、孩子、教师,都施以一定的奖励,效果会比单独对一方施以奖励更好。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应该施以不同的激励政策,以提高教学质量。
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探讨歧视问题,经济生活中的歧视包括很多种,如果相比于黑人,一个白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就买到同样的东西,我们的固化思维可能会默认这是常见的种族歧视问题,但是,有可能卖家并没有种族歧视的想法,只是单纯地从经济歧视的角度出发做出的买卖决策。
现代社会基于仇恨和偏见的歧视行为正在大幅地减少,经济歧视行为却在悄然增加,对商家而言,经济歧视的出发点基于金钱上的利己动机,为了实现自己金钱利益的最大化,而基于仇视行为的歧视则是通过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社会上常见的歧视行为包括:女性司机汽车保险费用更高,肥胖者的医疗保险费用更高等。
其实这样想来,现在的大数据分析也只是卖家为了更好地实行经济歧视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更好玩的一点,如果是处于止损目的的经济歧视,会获得大家的谅解,然而如果是出于获利,估计大家都会认为商家是黑心商家。
最后是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作者做了几个实验,包括:种子资金/启动资金的比例确定问题、资金匹配的比例问题、搭便车效应和从众效应、美人效应和彩票效应、只此一次选项等措施对慈善事业发展、募捐数额的影响情况。
得出的结论也颇具市场效应,即,即使是捐赠者,在捐赠时,也是出于利己效应的,他们有可能是为了减少税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注重捐款带来的“温暖的光辉”。而很多慈善机构没办法接受捐赠者是出于“利己”而非“利他读书笔记500字”的出发点而进行捐赠,因此没办法制定很好的筹款策略。
最后的最后,作者想强调的无非是,在做重大决策之前,可以先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实地实验,以验证决策效果,减少决策带来的损失。
以上,看起来是很可行的想法,但是还是比较适合机构进行吧~
啊,第一次发现可以发两条,真是新鲜,也解决了我今天到底应该发什么内容的小纠结,本来想顺带推荐一下最近在看的书,听的音乐和有声读物之类的,然而还是决定把精力留给明天,美好的夜晚贡献给缺勤了几天的夜跑。
希望今天能顺利跑完3km,毕竟好久没有小宇宙爆发了,后一条为学习笔记,明天可能会停更一天《宏观经济学》的学习笔记,转而投向证券从业的怀抱。
相关文章: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 上一篇:《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