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北角》部分读书笔记
《中国的西北角》,是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著作。记录从1935年7月起,范长读书笔记400字江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的沿途见闻,向读者真实地还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大公报》于1936年8月将其通讯集册出版,在中国的通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下面就分享一些我摘录的读书笔记:
民国青海教育分为政府办和伊斯兰教促进会办两个系统。政府办的学校人钱都缺,与破客店差不多。伊斯兰教促进会办的学校很不错,共有小学100余所,中学1所。马步芳担任促进会委员长,一切事由他负责。促进会采用军事化办学,不太注重回教教义的训练,不特定招收回族,但回族占多数。在校青年每周只学一两个小时回教经典。
马步芳在青海实行“营卖粮”制度,就是由地方百姓摊纳若干粮食以供部队吃饭。名义上是给钱买,其实都是无偿的征发,与民争利。
马步芳每年向蒙藏群众征收草头税一次,规定每匹马出几毛钱,一条牛出几毛钱,一只羊出几毛钱。牧民缺现金,大多用羊毛抵税。此间经过中间经手人的作用,经常草头税非常重,蒙藏牧民颇感负担。
作者在西宁时,河南蒙古亲王的迎亲藏兵到了西宁。马步芳优厚招待,请他们吃饭跳舞送礼,并亲自接见。他还请藏兵参观自己的马家军,并把机关qiang大炮展览给他们看,连过时的土大炮也陈列在校场炫惑藏兵的头脑。
马步芳创办西宁蒙藏小学,招收蒙藏贵族子弟。蒙藏贵族家长不信任马步芳,于是马步芳设立了招待所,凡是陪读的蒙藏家长都免费招待,住多久都可以。后来家长渐渐明白读书的好处,也就安心送孩子来西宁读书。
马步芳在西宁创办蒙藏小学,学生都是蒙藏贵族子弟,一律学汉文,兼授蒙藏文,校服和生活都军事化。作者曾问其中一个小学生“学堂谁办的”和“衣服谁给的”,对方都回答是“军长(指马)”。
图为九寨沟漳扎镇隆康村的边边街。作者1935年左右到达隆康时,当地属汉藏杂居,当地占人口大多数的藏民懂汉语,种青稞,较贫困。当地首领为汉族,藏汉百姓大部分都吸食鸦片。不论男女,体格皆下降。
拉卜楞寺地区本来为青海循化管理,1928-1929年回藏冲突,该寺嘉木样活佛逃亡兰州,拉卜楞被回军所焚。后来拉卜楞被划入甘肃,设夏河县。此时为刘郁芬主政甘肃时期。
作者1935年在青海大通河马连摊清真馆子吃牛肉拉面,因见餐中牛肉带深黑色,于是问是否"死牛肉",店员立刻拍刀而起,怒责作者侮辱宗教,势将动武。作者托词为方言误会,说自己是南方人不喜欢水牛肉,“水”“死”混音才说错。于是化解了一场风波。
相关文章:作文网
智能推荐
- 下一篇: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之哈罗德遇
- 上一篇: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之沿途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