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对“天人合一”思想和相对论相通性的思考
自从读《论语通解》发现钟老师有一个论断:“天人合一和相对论讲得是一个道理”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句话,试图去理解它。大家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精髓,属于哲学方面的一个东西,而相对论是物理学的范畴,它和量子力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相对论研究宏观事物运行规律,量子力学揭示微观世界运行规律,天人合一和相对论如何讲得是一个道理呢?我认为应该从相对论的哲学性方面去理解。
哲学和数学是描述世界规律的两大基本方法,哲学偏定性分析,数学偏定量分析,中国人研究事物运行原理,重在内心的感悟和理解,并不像西方人有那么严谨的推理过程,力求用数学上去证明它,但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试图揭示事物运行的本来面目。
庄子首先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易经》和《黄帝内经》早就阐述过了这一理念,《易经》中强调的“三才”之道,《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学说其实讲的都是天人合一。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我理解“天”是不单指我们头顶的老天爷,它应当是万事万物所处于的环境的总称,也就是俗称的大自然。“人”字面意思是指我们人类,可引申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心理的、外在的都包括。还以进一步延伸,“天人合一”,既然把“天”和“人”对立起来,“天”指大自然,考虑概念的整体性、完备性,这个“人”可不可以代指存在于“大自然”这个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呢?我看是可以的。“合”字就是合谐的意思,如何方能和谐?首先,大自然是存在于其中的万事万物构成的,这种构成模式形成的运行方式,即自然规律,而存在于自然中的万物同时又必须遵从这个自然规律,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正因为相合才能达到双方存在,系统运行的“一”,这是我理解的“天人合一”。
再看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研究纯惯性系,即匀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因为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特例性,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所以不具有哲学层次的普遍意义,不作讨论。我们只看广义相对论,已知的自然界的四种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量子力学统一了前三种力,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这三种相互作用,但是却无法解释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其中原由,我们所处的宇宙是通常意义上的方向三维加上时间维共同定义的“四维空间”,可称为时空,存在于时空中的物质会使时空性质产生不均匀,即弯曲,就像一个球放在一张弹性薄膜上一样,弯曲的程度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这种弯曲的范围就形成了引力场,所以说引力场就是弯曲时空的表现形式,如果这个物体产生运动,引力场就会随之运动,从而引起周读书笔记500字围的时空振荡,这种振荡传递开就叫引力波。大家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如果没有外力,物体总是按照惯性沿着最短路径前进,这是时空均匀的情况下,如果时空发生了扭曲,两点之间的距离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直线,而是时空弯曲的方向。而质量总会使时空向着质心的方向弯曲,所以外在表现就是两个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相互吸引,一句话概括: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阐述了宏观宇宙的存在和运行规律,即质量导致时空弯曲,而弯曲的时空又决定了物质的运动。
讲到这里,我们把广义相对论和“天人合一”思想比对,所谓的“时空”就是我们所处的大自然,也就是“天”,所谓“质量”就是存在于时空中的事物本质特性,就存在于“天”下的“人”,“质量”和“时空”相互影响,相通相依,一起形成了宇宙这个大系统,有了“质量”和“时空”的“合”才有了宇宙运转存在的“一”,所以说广义相对论即有其科学性,又有其哲学性,其哲学性的表述和我们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相通相合的。
相关文章:悲惨世界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胡戟《隋炀帝的真相》读书笔记
- 上一篇:路遥的小说《人生》读书笔记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