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智慧》读书笔记
遭遇突然的批评与指责,我们会怎么办?一种是直接反击,争个面红耳赤,孰是孰非;另一种就是暂时静下心来,分析一下指责人的潜台词,问问自己“他究竟要干什么?”
今天分享的片段与上一篇是同一个段落,仍然是《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这本书的第一章里面的内容,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的解读。
一、这个案例的内容
卢克是一家大医院的清洁工,他曾接受过一些社会科学家的采访。这些科学家希望了解人们构建工作的方式。采访中,卢克提到他曾为一位长期昏迷的年轻患者连着打扫了两遍房间。原因是第一次打扫时,患者的父亲没看到,所以他又打扫了一遍,而且一直和颜悦色。对此,他这样解释:
我多少了解一些他儿子的情况。他儿子入院很久了……据说是因为打架受伤而瘫痪的。……我负责打扫他的房间,他父亲每天那个时候都在房间里陪他,但有时出去吸烟。那天我打扫房间时他出去抽烟了。我打扫完在大厅遇到他往回走,他情绪失控了,说我没有打扫房间,说我什么也没做。起初我想反驳,打算跟他争论一番。但不知怎么的,我改变了主意,说:“对不起,我这就打扫。”
……
采访者:你重新打扫了房间?
卢克:是的,这样他可以看着我打扫……我理解他的心情,他儿子在这儿6个月了,他心情不好受,所以我又打扫了一遍。我不生他的气,我能理解他。
二、我的解读
遭遇突然的批评与指责,我们会怎么办?一种是直接反击,争个面红耳赤,孰是孰非,就是我上一篇的做法。另一种就是暂时静下心来,分析一下指责人的潜台词,问问自己“他究竟要干什么?”
患者父亲对清洁工卢克的吼叫,有一部分是他把对医院的不满、对人生的不满、对所有的不满,一起发泄在卢克身上。他之所以要质问卢克为什么不打扫房间,他背后的动机不是针对卢克的,这是一个年迈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生命线上挣扎,还欠一大笔医疗费,这样一种充满着压力和焦虑情况下的正常情绪反应。你知道这一点,你给出一个反应,你就是去打扫。打扫的行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不是用语音在摆事实、在讲道理。用理性的方法让一个人接受一个道理都不可能,何况是让对方要产生一种歉意,对你内心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歉意,这是很难的。卢克看出并理解患者父亲的愤怒,于是默默地将房间再次打扫一遍。患者父亲看到这一切,也是沉默了。
三、说说我曾经的经历
我现在担任公司一个部门主管,管理着一个60余人的团队。
团队成员素质不一,基本上都是别的科室或车间不要的闲散人员、“刺头”人员。他们提出要求的方式简单粗暴,一张口就是一挺机关qiang,暴风骤雨一般,毫无逻辑可言,让我听了半天不知所云。我也就简单粗暴地回应说:“回去捋捋,想清楚再来找我”,大家不欢而散,都很生气,关键是一件事情都没解决读书笔记600字。
四、学习这个片段后的改进措施
我现在改变工作方法,当对方发连珠炮时候,我就拿出纸笔来,仔细耐心倾听,一条一条地写下来,按照结构思考力方法帮他们梳理清楚诉求。然后指着纸上的字乐呵呵地问他:“你究竟想要什么?是不是想着你那点小心眼?”
事情全都挑明了,就好办了。违反原则的,讲明道理,委婉拒绝;在我权力范围内不违反原则的,可当场办理的就当场解决;我办不了的,说明原因,帮忙出主意;其他部门管的,我去帮助沟通协调。这样大家皆大欢喜,问题也解决了。
五、关于这本书
《遗失的智慧》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巴里·施瓦茨和肯尼思·夏普。巴里·施瓦茨是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其著作《选择的悖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年度十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他本人多次接受CNN、PBS、CBS等一线媒体的采访,他的文章频频发表于《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卫报》等顶级报刊杂志。
另一位作者肯尼思·夏普是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专门从事政治哲学、公共政策和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
《遗失的智慧》这本书豆瓣评分7.2分,内容主要是说现在人们担心金融、教育、医疗、刑事司法等机构所提供的统统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们通常认为对付体制缺陷的办法就是制定更多的规则,或提供“更管用”的物质激励。而本书的作者却指出,不管是规则还是激励,都无法给予我们所需要的“实践智慧”——做正确之事。实践智慧就是让我们逐渐明白“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之事”。
相关文章: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智能推荐
- 下一篇:《白鹿原》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读
- 上一篇:做个读书笔记,写在一年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