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今天,咱们严肃点,来聊聊一本经典书籍——《娱乐至死》。
01简要概述
《娱乐至死》一书是尼尔·波兹曼对20世纪后半叶印刷时代的没落,电视时代的批判,波兹曼认为印刷机统治下的“阐释时代”开始逐渐逝去,新的电视统治下的“娱乐业时代”已经显现,公众最终将会在“娱乐业时代”被电视娱乐至死。
在波兹曼看来,印刷媒介是一种用铅字表达真理的文化,而电视媒介使得娱乐成为了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其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了多少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包括我们的政治、宗教、教育,新闻等等。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观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人们投身于电视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中,最终文化将变成一场滑稽戏。正如波兹曼所说的“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02回归我国
回归到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简单的现象罗列、道德谴责、人性批判或照搬他国理论,更应该追问:这种娱乐化现象是由什么样的环境塑造的?其中有哪些中国特色的深层次原因?
事实上,中国新闻的娱乐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泛娱乐化现象,是诸多社会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造成的,它们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娱乐化了,所以我们没有了政治参与的热情、责任感和批判精神。而是反过来,因为缺少真正的公民参与,不能表达责任感,反思精神无用武之地,才不得已而只能娱乐、傻乐。
即使是直接为限制电视节目娱乐化而下达的所谓“读书笔记大全限娱令”,实际上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要认真限制娱乐化,加强新闻的公共舆论功能。问题是限制娱乐节目的目的何在?空出来的时间段用来播放什么?难道真的全部节目都要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加其公共性和批判性吗?广电总局的新闻发言人曾在解释何谓“过度娱乐化”时说,广播电视具有的宣传教育应作为主功能放在首位。如果电视节目的娱乐元素影响了它的这个首要功能,就属于“过度娱乐化”。
今天大众沉溺于娱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程度无奈和逃避的成分。大众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无法参与。因此,这不是他们如何战胜庸俗趣味而拥抱理性、责任感、提高品位的问题,而是我们要有一个让理性和责任感能够有生存土壤的问题。
03娱乐至死?
波兹曼笔下的“电视时代”也可以等同当下的“网络时代”。“网络”真的会让我们娱乐至死吗?信息社会时代,人们在信息网络中成为地球村落的居民,人类的命运空前的联系在了一起。网络文化对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规范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视。
可以说,波兹曼的这种担忧并不是毫无道理的。电视(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娱乐化的产物,它的繁荣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当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的时代时,需要一个宣传商品并能够刺激物欲的平台,电视(网络)[www.dhgcn.com]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个平台最理想的选择。它使人们变得不爱思考,或者说根本不用人们去思考,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对于电视(网络)文化来说,没有哪一种节目能像娱乐节目一样,可以如此彻底地摒弃观众的各种差异,在不同阶层的观众面前实现如此平等的共通。电视(网络)娱乐正以前所未有的攻势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着影响,在今天几乎已经达到了“娱乐霸权”的境界。但娱乐并不等于低俗,也绝不能低俗,娱乐好的发展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真正的娱乐,更可能通过一定程度的娱乐带来知识。
04对个人的警醒
《娱乐至死》从反面看信息泛滥,技术科技过渡外延,以及泛自由化带来造成的人类感官体验,凌驾于其他体验和思考之上的这些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看到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未来世界。这本书的最大功能不是拯救整个人类社会,更多的是让读书的每个个体,在未来信息爆炸到信息匮乏的矛盾时代里,保持自我的约束和警觉。你可以打破甚至阻断某一种文化形成的潮流,但无法改变集合了科技,文化,传播,群体兴趣,个体欲望的合力所形成的大势所趋。
因此,对于个体,这本书具备警醒和重启思考的积极意义,对于群体和社会,它更像一个悲观的未来预言。娱乐正带给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全方面的变革,而我们一边享受着变革所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遭受着变革对于情感的异化,对于理性的缺失。
最后,附上来自某研友的一段不是鸡汤的鸡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听工业文化的歌曲,买琳琅满目的消费主义奢侈商品,做一个重症媒介依存症的手机人,徜徉在美剧、韩剧的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里,在浅表层的信息洪流中自我麻醉,顺从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抛掉多维度批判思考能力,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所以,为了精duo彩luo人生,坚持!
智能推荐
- 下一篇:《少年周恩来》读后感_读后感作
- 上一篇:草房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