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巅》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群山之巅》读书笔记
作者:王玲玲
迟子建可谓中国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极具才华、格外勤奋的作家。从《白银那》《酒鬼的鱼鹰》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她的作品总是氤氲着一种忧伤的基调。《群山之巅》承续了这种一如既往的哀伤之情,再度将深情悲悯的目光,投向中国北方苍茫的“群山之巅”,讲述在那里发生的动人心魄的人间故事,用卑微的心灵温暖世界。
《群山之巅》刻画了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上,三个家族数十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三代普普通通的人在群山之巅的滚滚红尘中各自的浮沉悲欢、喜怒哀乐。笔触如史诗般波澜壮阔,诗意而抒情,高潮处奇峰迭起,铺垫处意味深长。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觅寻爱的幽暗之火······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复杂、诡异而充满魅力的中国北方世界。“红尘中的精灵,白雪下的罪恶,群山之巅的太阳火。”小说的腰封上,用三句话总结了小说所描写的那些平凡而又奇异的人生。
在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中,虽人物事件众多,错综复杂,然而却各有轨迹,看似独成一体,相互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有出世空灵的美好,比如绣娘一直保持的鄂伦春少数民族人民的原生态生活,比如安雪儿的未卜先知手眼通天;也有读书笔记200字直击现实的悲怆与无奈,比如陈金谷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部队里的腐化生活、歪风邪气,比如大学校园里的投毒、小偷偷出来的贪腐案、抗战老兵的不公正待遇、黑市人体器官买卖等等,这些曾经存在或许现在仍然存在的黑暗角域,被逐一糅合到小说中,很自然地与故事浑然一体,让人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虚构。
小说中的情节时时观照现实生活,如发生于大学中的投毒案,因小偷入室偷窃引发的官场地震,少女为金钱出卖初夜,兵营中的腐化问题等等。最终,神秘的人开始变得平庸,圣洁的人开始同流合污;孤独的人仿佛看到了光芒,又迅疾失去;仇恨的人曾经释怀,却又再度被抛弃……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活生生的人的挣扎求存。所有卑微的人物,怀揣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群山之巅的龙盏镇,于是奏响了爱与痛的命运交响曲,回荡起罪恶与赎罪的灵魂独白。最终,正如小说结尾所告示:“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雪寂处,只余群山回响。
迟子建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有一种诚恳的力量。《群山之巅》中的每个人,如辛七杂、安雪儿、法警安平、理容师李素贞,以及绣娘、金素袖等,骨子里都是孤独、沉默的。但迟子建让这些沉默的生灵,发出了声音。细读她的作品,优美而柔婉、大气而平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同时不乏灵韵和深刻。她的写作,彻底洞悉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爱意”,真正赋予了生命的美丽与庄严。
迟子建的作品,即便是写到大人物,也会用小人物的思维去写。她从未改变对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书写,《群山之巅》同样关注了小人物的尊严。在她笔下,对人物描写的温情中不失批判,对城市变迁的批判中不失温情。迟子建曾坦言:读书笔记www.dhgcn.com摘抄,“我觉得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对她来说,内心的“清寂感”带给她的不是孤独,不是迷失,而是信仰、坚守和温情。
迟子建的写作以描写小人物与大时代千丝万缕的关系见长,如《伪满洲国》写的是东北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一个民族的消失,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巨大演变,《白雪乌鸦》中的鼠疫是1910年发生在哈尔滨的一场著名的灾害。在《群山之巅》中,人物依然是小人物,背景却是当下。她将目光投向心中的故乡,因为这里有她不会枯竭的灵感泉眼,是她的心灵治愈之所。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新规,在故乡施行所引发的震荡,她都能深切感受到。
不过,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并不是绝望,而是荒凉中的温暖。“那些卑微的人物,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多么不易。”迟子建说,《群山之巅》的其中一层含义即是“小人物的尊严”,“每一个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的样子,这个长篇可以概括我努力的方向。”所以,她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她的心是颤抖的。
相对于文本的的悲悯厚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则显得显得过于平实具象,不管是图片还是用色,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缺乏亮点和震撼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智能推荐
- 下一篇: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简介
-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