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笔记之阳明心学: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阳明心学”。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文化教育经典研究中心学习研讨群
【原文】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乎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严思疏解】
本条接续99条,阳明先生认为,“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孔子非“多学而识之者”,而是“一以贯之”。这正是纯乎天理之极,所谓“只论精一,不论多寡”。一在数量上计较,必然务外而遗内,偏离了德性。如《中庸》之“中”,乃天下之大本,仅仅理解为“无过、无不及”,是远远不够的。
《中庸》曰“‘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通常认为“文”相对于“质”(理)而言,“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但文王之“文”是“不显惟德”,所谓“不显”,即是内外通透,文、理都合于德性,“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道”能否行于天下,还有待于时与势。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孔子虽然有尧舜之德,但没有实现尧舜平治天下的事业,被尊为“素王”。尧舜之道平天下,孔子之道贯古今,从德性上说,孔子与尧舜同为圣人。
阳明先生从功业上判定“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而孟子引宰我之言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引有子之言曰:“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显然孟子是赞同宰我与有子对孔子的评价。
“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其结果是:“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这与孟子义利之辨、尊王贱霸的思想一脉相承。当公孙丑问:“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丝毫不掩饰对于管仲、晏子功业的鄙夷,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只是阳明先生批判的对象是后儒的格物穷理之学。“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但他们不是从本原上用力,而是一味希高慕外,“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徐曰仁作为王门大弟子最能领会阳明先生此言的精髓,一点就透,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阳明先生认为,“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躯壳”与“头脑”相对,其实即相当于孟子所谓“小体”与“大体”,阳明先生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在躯壳上起念,在数量上计较,自然是向外追逐求索去了。
阳明先生曰:“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而当时之弊,固已有外求之者,故子贡致疑于多学而识,而以博施济众为仁。夫子告之以一贯,而教以能近取譬,盖使之求诸其心也”。(《象山文集序》)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需注意,子贡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考察其用意,也是在数量上计较,此事业之“大”不是从仁心中涵养扩充出去,非大人之学之“大”。
孔子虽然知道子贡希高慕大,“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不是自德性开出去的事业,不过是“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但如果直接予以否定,就不能对子贡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了。孔子的回答非常巧妙,首先正面肯定子贡的观点,以大人之学来解“博施济众”,孟子所谓“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并且还拔高了一层,先把子贡的心气给激发起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哎呀,这境界也太高了,连尧舜都达不到呢?
接着孔子就要对治子贡的希高慕外之心,告之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立人、达人,先从立己、达己处修起,正如子路问君子,孔子先后三次分别告之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言辞简约,但后面两次的回答,“修己”没有省略,而不直接说“安人”“安百姓”。三者之间虽有道德境界的高低,而“修己”是一以贯之的。修己为“忠”,“安人”为“恕”,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由“修己”涵养充实开来,才能内外人我一以贯之。
《中庸》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需注意,两处看似差别不大,其实有云泥之别。老子不过是在“在分两上较量”,务外而遗内,犹如现在国学界流行的心理鸡汤。“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从中要读出“诚者物之终始”,或“吾道一以贯之”。
“迩”与“卑”即是“修己”,这是从“始位”说君子之道,在《大学》则是明明德(格致诚正)。远者,远大,如《大学》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高者,高明,如《中庸》所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是从“终位”说君子之道。但“终”不在“始”之外,而是“终”“始”一贯。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可谓致广大,但不过是心性的事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故不向外求,“只在此心纯乎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
君子之道,无论向外开出多远,都须臾不离自性,“终点”合于“始点”,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性)也,可离非道也”,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君子之道下学而上达,以至读书笔记300字于“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然而“峻极于天”只是“尽心知性”,此为“极高明而道中庸”。
【学习体会】
德章先生又拿前面阳明用精金比喻圣人的话头,在分量的问题上请教阳明先生。这段文意本身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德章明明是就孔子和尧舜才力大小的问题发问,看起来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阳明为什么说他又是私心起念?我们就从这个疑问出发来探讨。
在前面,阳明分别给尧舜和孔子开出了万镒和九千镒的明码标价,但是,德章在这上面质问了一下,阳明先生又劈头给他扣了一个“私意”的帽子。
阳明先生说的那句“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算是最直接的对德章问题的回应,意思是尧舜在力量气魄上比孔子要多一千镒,所以在标价上就要比孔子贵一千镒。
至于为何同样是人,力量气魄上会不同,阳明没有详细阐释,其实这也就是一层纸的问题,这一层纸就是天命的另外那个人力所不及的部分,阳明的意思是孔子在力量气魄上比尧舜稍逊一些,故此在标价上吃了点亏。孔子在“力量气魄”上稍逊这一点儿,读书笔记www.dhgcn.com真的是孔子自身的才力问题吗?非也,是“时也,运也,命也”的问题,如果将孔子放置到尧舜的时代和位置,他的标价也就和尧舜看齐了。所以,标价的不同哪里是人本身的问题啊!
以诸葛亮之高才,没有刘备三顾,他一辈子也只能默默无闻于隆中;以姜子牙之经天纬地之经纶,没有周文王的慧眼识珠,他也就会一直在渭水钓他的鱼,直至老死而无所闻;姚广孝(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在选对朱棣这个老板之前,生命中的前五十年也只基本是在蓄积待时。如果诸葛亮、姜子牙、姚广孝这三个人因为际遇问题而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从王阳明先生精金论的观点看,他们必然也是精金,但是在标价上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成千上万镒的人,其面值会更少。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阳明先生担心人们一在斤两上计较,就会滑入急功好利之私心,所以反复教导人们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诚敬之心砥砺自修,而不要陷入攀比希慕之私心而无法自拔。由于人力所不及的天命另一部分的存在,所以阳明认为只需要做自己能做到的即可,对于那些自己力量所不及的东西,妄图改变,往往是劳而无功,而自己的心一旦被那些东西所吸引,本身就已经是偏离天理了。所以阳明不得不在此痛加警戒。但是从阐释清楚事理的角度出发,上面的话又不得不那样讲。
【参考译文】
德章说:“曾听说先生把精金比喻圣人,用分量的轻重比喻圣人才力的大小,用锻炼比喻学者的工夫,这些喻义很深刻。只是您认为尧舜是万镒,孔子是九千镒,这种说法似乎不恰当。”
先生说:“这是从外形上着眼的,因为替圣人争轻重。如果不是从外形上着眼,那么,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的万镒也就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镒也就是尧舜的,彼此之间本来就没有区别。之所以称为圣,只看精一与否,不在数量多少。只要此心同样纯为天理,便同样可称之为圣。至于力量气魄,又怎么会完全相同呢?后世儒者只在分量上比较,所以陷入功利的泥潭之中。如果剔除比较分量的心,各人尽己之力与精神,只在此心纯是天理上下功夫,就能人人知足,个个功成,如此就能大的成就大的,小的成就小的,不必外求,无不足具。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理解圣学,不懂得从自心的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还要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掌握自己不会做的,一味好高骛远。不知自己的心地宛如桀、纣,动不动就要做尧、舜的功业,如此怎么行得通?终年劳碌奔波,直至老死,也不知到底成就了什么,真可悲啊!”
智能推荐
- 下一篇:瓦尔登湖主要内容50字100字200字
- 上一篇:瓦尔登湖简介_瓦尔登湖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