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名著《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在《万历十五年》的前言及后记中,黄仁宇先生都提到自己是旅美华人,在国外生活多年,对祖国语言已不甚熟悉。其人既然有这样的生活背景,又写出了如此杰出的作品,我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任教于一流学府、家境宽裕、著作等身的学者。
然而,书中的某些词句,虽是只言片语,又却隐约透露出与学者的冷静不相符合的丰富情感。带着对这一奇怪矛盾的疑惑,我翻阅了先生的自传《黄河青山》,结果令人大为震惊。黄仁宇的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抗战爆发后,作者放弃当时在南开大学的学业,投笔从戎,却不仅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怀疑为间谍,最后虽然洗清了嫌疑,却终身不能在军队担任要职。此时解放战争已经结束,无论回台湾还是大陆前景都很惨淡,三十四岁的黄仁宇只身赴美留学。人到中年,学习能力已经大不如前,在这种境况下要从零开始和年轻人一起学习,用全英文生活甚至写作学术论文,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作者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宽裕,学业空闲时间甚至要当洗碗工和电梯工以赚钱支付学费。
作为一位半路出家、研究在欧美学术界极为冷门的东亚史、学术理念又与主流学界观点相左的学者,黄仁宇始终没有进入常青藤任职的机会,他只能受聘于二流甚至三流的社区大学,选修他课程的学生不到十人。
《万历十五年》的出版亦是一波三折,该书出版时,作者已六十三岁,当年他竟接到通知,自己被任职的学校解聘了,全家人只能靠领取救济金生活。《万历十五年》引发轰动之后,靠着版税收入,他的生活才渐趋好转。
“笔者离祖国已逾三十年,很少阅读和使用中文写作的机会……所以,本书与读者见面时,文字方面已较原稿流畅远甚。”看似平淡的几行叙述,半世流离尽汇于此!对于祖国历史的研究,竟然不能用母语写成!六十三岁,本应是满怀欣慰地总结人生的年纪,然读书笔记300字而黄仁宇还在悲愤地寻求美国社会的认可!即便如此,他用英文写成的自传却不叫《我的前半生》之类,而http://www.dhgfw.com是《黄河青山》。他在《万历十五年中》写戚继光的孤独,写海瑞的坚守,同根同源的我们,学究气地评价该书“不够学术”未免过分苛责,因为黄仁宇写的不仅是历史人物的人生,更是他自己,乃至于千百年来坚守不屈,奋斗不息的中国人的人生。
万历年间,明朝开国时期所创建的政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文官集团的势力达到顶峰。作为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权力处处受限,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与低效的政治体制,使得哪怕微小的改革都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混沌的现实,苦闷的年轻皇帝选择了躲进深宫逃避。然而,他手下的一部分政治精英们却并未放弃振兴帝国的努力,大声疾呼者有之,锐意改革者有之,忍辱负重者有之,他们不同的做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然而,无论何种处世之道,都未能改写他们的悲剧结局。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失败者们的人生合集,它的内容绝对谈不上轻松有趣,却也并不绝望。中国人读史,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厚黑之学、权谋之道甚至于宫闱秘事,此书对以上这些虽都有涉及,立意却绝不在此。黄仁宇想写的是一群与现实妥协却并未放弃希望的人,他们曲意逢迎,玩弄权术,咬碎门牙,曳尾于涂中,他们的人生道路与那些刚直不阿、玉石俱焚的高洁之士似乎大相径庭。然而,生存方式只是手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千百年来与现实抗争的中国政治家们不变的信仰。
智能推荐
- 下一篇:《灵魂只能独行》读书笔记与读后
- 上一篇:《玉见之美》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